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山学院学报》2016,(5):73-75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作品《一个小时的故事》一直被评论界认为是女权主义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马拉德夫人这一他者女性形象为了真正摆脱和超越自身内在性的束缚,最终以死亡来实现女性的自由。小说中马拉德夫人这位伟大的女性一步步实现女性"内在性"的超越,摆脱"他者"和"他性"状态,使女性主体意识得以树立,最终用死亡来使自己成为一个自由的主体,这一点与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的观点不谋而合。这也给当代女性在实现自身内在性的超越和他者、他性状态的摆脱方面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日本女性作家青山七惠所著《一个人的好天气》中,有诸多日常性死亡的书写,从中体现日本"80后"青年女性对于死亡的态度。而有效的叙事策略也使得小说清晰展示了日本女性青年一代掩藏在淡漠态度下的生命冲动。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小说创作是他阐述女性思想的重要方面.他笔下的人物丰富多样.尤为突出的是对女性个性、思想的描写。其对女性形象刻画分为两个来源:一是农村妇女形象,一是知识女性形象。鲁迅揭示出女性在旧中国中的悲剧命运,探求女性未来生活发展之路。本文通过对鲁迅小说中的单四嫂子、祥林嫂、子君等女性形象的分析和评论.从而概括出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所特有的三个基本思想主题:首先.爱——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关爱;其次.死亡——生命无辜的毁灭;再次,反抗——对来自一切方面的对生命奴役残害以及这些女性对此所发自灵魂的绝望抗争。三个基本思想主题之间相互交融,构成了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宏观特点。  相似文献   

4.
萧红的小说中存在着个体意识与国民意识对立、女性意识与男权意识碰撞、生命意识与死亡意识对抗等文化冲突,形成了一种复义结构,这些使得她的小说充满了无限的阐释与解读空间。  相似文献   

5.
19世纪美国的浪漫主义作家爱伦·坡在小说中塑造了几近完美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美丽不仅体现在容貌、智慧和心灵上,她们的死亡也在实践着一种美--震撼读者心灵的"恐怖美".这些女性人物不仅是爱伦·坡现实生活中亲人形象的再现,她们还寄托着作者对于母爱的强烈的心理渴望.爱伦.坡小说中的女性虽然大都芳年早逝,但是她们的死却成就了"美"的永恒和爱伦·坡小说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王畅 《文教资料》2014,(32):15-16
女作家毕淑敏的小说创作,在当代的文学创作中以独特的创作特色成为一道绵长而亮丽的风景线。在小说创作生涯中,她以中国人的禁忌话题——死亡作为其创作的主题,以此唤醒人们的死亡意识。毕淑敏对生命意识和女性意识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从而共同构成了她小说中独特的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7.
彭淑莉 《现代语文》2010,(1):132-133
虹影小说欲望叙述的独特性在于其不固执地割裂描写女性的各种生命欲望,也没有抽空女性生存的生活空间、历史语境。死亡、自残等是这些女性欲望自救的无奈选择。  相似文献   

8.
周鹏宇  唐静 《考试周刊》2009,(24):26-27
《独角兽》是一部典型的封闭式小说,作者默多克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塑造了一个在封闭的环境中渴望自由的女性形象。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期待冲破牢笼,最终她冲破了牢笼,获得了自由。但是她的自由却是以死亡为代价换来的。默多克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把女性主义融入了她所创造的封闭世界中。  相似文献   

9.
19世纪美国的浪漫主义作家爱伦·坡在小说中塑造了几近完美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美丽不仅体现在容貌、智慧和心灵上,她们的死亡也在实践着一种美——震撼读者心灵的“恐怖美”。这些女性人物不仅是爱伦·坡现实生活中亲人形象的再现,她们还寄托着作者对于母爱的强烈的心理渴望。爱伦.坡小说中的女性虽然大都芳年早逝,但是她们的死却成就了“美”的永恒和爱伦·坡小说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虹影的小说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建构了女性唯美的诗学,展现了女性与生命、女性与苦难、女性与飞翔、女性与寻找、女性与幸福、女性与性等一系列隐秘的女性心理图景,探索了女性生存本相,并从生命出发引出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真爱理想的追求,由之产生生存焦虑的情感交集并为此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这种反思明显烙上强烈的边缘意识印记,并经由其小说<绿袖子>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本,那就是蕴籍着唯美和诗性倾情书写边缘情境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11.
陈毅元帅的战争诗词是20世纪生动形象的革命战争史,又是壮美深沉的民族精英心灵史:在审美上既重风骨,又富意境;在形式上古近体并重,且创作颇丰。陈毅其人品性高洁,风骨凛然,其诗亦然,是20世纪传统诗词当之无愧的大家。  相似文献   

12.
诠释学作为一门指导文本理解和解释的学科,在以前类似于修辞学、语法学、逻辑学,从属于语文学。到了20世纪,诠释学由一种理解和解释的方法论发展成为一种哲学理论。诠释学的哲学转向与世界意义的多元化转向并行。随着古典诠释学向现代哲学诠释学的转换,诠释学不再仅是对经典文本的诠释而具有多元化的意义,从而为自己找到广阔的诠释空间,因此在诠释学的视野下比较诗学也具有更加开放的被诠释可能。以诠释学为背景,进一步探讨比较诗学在学理意义上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便会发现:比较诗学之“比较”不是工具论意义上的一种手段而是存在论意义上的一种思维方式,从而为比较诗学学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电影作为一种具有诱导性与强制性的叙事本,实质上左右了观众对影片意义的理解方式,同时为影片的全部意义提供一个潜在的认知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对观众接受、体验方式的角色定位是电影制作极为重要的环节。电影观众便成为一个由电影的制作、观看与观看情境共同建构的电影叙事体系中的角色,一个我们可以潜入其中“窥视”影片内容的“假想替身”。不论是作为“窥视”、“先知”还是“认同”,观众都已经成为电影叙事本中的一部分,观众都被建构为叙事的主体并与影片的作共同“生产”影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杰姆逊是当代美国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艺理论和美学家,在国际上和中国都有较大影响。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不少人都把杰姆逊看成后现代主义的布道。本不同意这个看法,通过对杰姆逊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21世纪初三个时期的代表性论全面分析,得出杰姆逊从来不是一个“张扬”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后现代主义“布道”,而是始终对后现代主义抱有清醒、冷静、客观的批判态度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读诗论札记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文字的艺术。本文从"诗"字构成之义谈及:诗者,言也;诗者,寺也;诗者,持也;诗者,思也;诗者,私也。以及与"诗"音的"狮、师、蓍、施、尸"等字相关意义,以便更深刻地理解"诗"的原本之意。  相似文献   

16.
A resurgence of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interest in citizenship education, citizenship and social cohesion has been coupled with an apparent emergence of a language of crisis (Sears & Hyslop-Margison, 2006). Given this background, how can or should one consider a subjective sense of membership in a single political community? What this article hopes to show is that confining the subject of citizenship or patriotism to a national framework is inadequate in as much as there are grounds to argue for a more expansive and, at the same time, integrated outlook. Patriotism, like Citizenship, is still open to interpretation and potentially in danger of falling short of a richer conception. Education, therefore, needs to incorporate inclusive practices and encourage an integrative mindset in order to accommodate: increasingly complex identities, associations, experiences and continuing changes in the political landscape.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argues for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ways in which to value and respect diversity while working towards a principle of unity in diversity. Cultivating a subjective sense of membership in a single world polity is vital in matters pertaining to sustainability and justice.
In response to considering possible ways of sharing a subjective sense of membership in a single community and some implications for Citizenship, Patriotism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this article looks to three areas: ways in which to understand the notion of citizenship and patriotism, cultural crises and the notion of a cosmopolitan nation and, finally, the personal dimension to education for world citizenship.  相似文献   

17.
优秀诗歌所传达出的感情,都是典型意义上的感情。真实、独特和普遍概括,是构成诗中典型感情的三要素;三者的完美统一,使优秀诗歌传达出的感情具有了典型意义和美学价值。优秀诗歌中的“理”.除了有时候表现为一种明确的思想外,更多的情况下,则表现为一种深厚微妙的意蕴。意蕴是诗人的人格学问、阅历生平、认识体验水乳交融流动在诗里的一种深厚的理性状态;是诗人的意识(世界观、人生观、美学观)和潜意识在诗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北迁季节》被视为当代阿拉伯文学作品的"一朵奇葩",萨利赫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充满时空变幻的迁徙之图,文中的人物身份也呈现了有"破"有"立"的动态特点。该篇试图分析小说中人物所体现的三种类型的身份寻求:抵制性的"立",模仿性的由"破"到"立",以及策略性的由"立"到"破"。文化身份不是固定封闭的,而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过程,正是"破"和"立"之间的互动式协商才为夹缝中的人物创造了"间质空间"的身份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政府投资项目风险研究,在理论上可弥补我国对政府投资项目研究的薄弱环节,在实践上防范政府投资项目风险,减少政府投资项目损失。在文献的基础上,根据政府投资项目特有的特点,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详细分析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风险、技术风险、环境风险、质量风险、债务风险、效益风险和政治风险。管理政府投资项目风险重点在于加强干部教育和完善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20.
Alan Floyd  Carol Fuller 《Compare》2016,46(2):251-271
While the role of leadership in improving schools is attracting more worldwide attention, there is a need for more research investigating leaders’ experiences in different national contexts. Using focus-group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data,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background, identities and experiences of a small group of Jamaican school leaders who were involved in a leadership development programme. By drawing on the concepts of culture, socialisation and identity, the paper examines how the participants’ journeys of becoming and being school leaders are influenced by national-level societal and cultural issues, experienced at a local level.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 becoming school leaders, the participants perceived that they had a strong sense of agency in attempting to change the social structures within the institutions they lead and in the surrounding local communities, which in turn, they hope, will have a lasting effect on the nation as a who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