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曹操是一个历来被争议颇多的人。历史上,他为结束三国纷争,晋统天下做了不朽贡献;但他又毕竟"篡了汉",在成就功业的过程中,其权术的使用令许多人为之不爽,至口诛笔伐。因此,谈论曹操,褒者说其智,贬者说其奸,千百年来,论说难以盖棺定之。文章针对大众对曹操的一般看法,从一些对曹操耳熟能详的评论来展开,结合史书和文学作品,分析其对曹操反面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戏台上那一位白脸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历史上的曹操与戏曲小说里的曹操是不相同的。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们应该客观地评价他。《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也不是纯粹的奸臣,也有他雄才伟略的一面。全书第一回,许劭对曹操的评价:"子治世之能匠,乱世之奸雄也。"我认为是比较客观的。奸雄必然是既奸又雄两个方面,舍去哪一方面都是不正确的。一、曹操奸的一面曹操的奸主要表现为:凶狠、狡诈、诡谲。  相似文献   

3.
评曹操     
曹操是中国传统文化概念中的一大奸臣,这往往指的是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及他个性中不拘小节、放荡不羁、敢说敢做的特点.真正的曹操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他作为一个杰出政治家的卓越才能及独特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4.
曹操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登高必赋,乃造新诗,披之管乐,皆成乐章",鲁迅先生说他的文风"清峻","通脱","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其实曹操文的魅力,在于它们淋漓尽致而且非常自信的披露了作者的性格。曹操占主导性格的是他那大丈夫的胸襟和气魄,而他作为普通人的所思所想更让读者感动。曹操的文明白的  相似文献   

5.
三国时期,曹操有一个儿子叫曹彰,很喜欢习武。曹操就根据他“好为将”的天性,向他传授武艺并教育他怎样才能当好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曹操的另一个儿子曹  相似文献   

6.
鲁迅结合汉魏之际的政治情势考察了曹操和其子曹丕、曹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破除历史偏见,突出了曹操在建安文学风貌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文学史上首次为曹操正名.他着重论述了曹丕影响下建安文风的发展变化,认为文学风格的"华丽""壮大"是曹丕提倡的结果,充分肯定了曹丕的功劳.他还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审视曹植的"辞赋小道"说,分析曹植的矛盾心理,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不妨学学曹操的“教子经”●李德山大家谈三国时期,曹操有一个儿子叫曹彰,很喜欢习武,曹操就根据他“好为将”的天性,向他传授武艺并教育他怎样才能当好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而曹操的另一个儿子曹植,聪颖过人,喜欢读书,曹操就支持、辅导他写诗作赋。后来,曹彰...  相似文献   

8.
曹操从"赘阉遗丑"转变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其转变的契机主要是受到其师蔡邕的影响和教诲。考察曹操的生命轨迹和人生造就可知,曹操在人格、思想观念、学术和文学艺术方面都深受蔡邕的影响。在蔡邕的影响和教诲下,他不仅树立了济世安民的大志,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而且开创了建安文坛,与蔡邕的另一位弟子王粲一起开创了建安文学创作的辉煌。  相似文献   

9.
曹操这个人,历史上争议较大,褒贬不一,"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但总的来说,褒大于贬。《三国志》中称颂他"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后汉书》中评价他"乱世之英雄",力主变法的政治家王安石更是他的粉丝,盛赞他"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鲁迅先生也肯定他"至少是一个英雄"。曹操的几个儿子也很是了得,  相似文献   

10.
张霞 《中文自修》2012,(2):46-48,2
从来没有一个"不那么正面"的人物,却在中国的军事史、政治史、文学史上留下显赫的声名——曹操算是一个"另类"。时至今日,他仍然栩栩如生地存在于小说、传奇、野史,甚至流行歌曲和电子游戏中。戏曲里的曹操总顶着一张神情阴险的白脸,人们也更愿意用"奸雄"来称呼他,但这其中未尝没有几分敬意。如果你所熟悉的曹操只是能打、会闹、精于算计,那你可就大大低估这位没有称帝、却胜过多数帝王的人物了。事实上,曹操的文采卓绝,虽然存世作品不多,却在文学上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武力之外的曹操,有着你想象不到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在《诏策》《章表》《章句》等九个篇目中十次论及曹操,对于有关曹操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家世、人品、文论思想、与文学之关系、诗文的表现等都有涉及。其中借评价陈琳檄文对曹操家世、人品的描述,平理若衡,值得肯定。另外,因《文心雕龙》之性质,并未对曹操作品作艺术上之品鉴,而无论《诏策》当指事而语、《章表》勿得浮华,或论赋嫌于积韵、弗好兮字入句,或对创作主体之强调才、学相辅,并无负面指责贬抑之语,虽未成体系,但所言大抵中肯,保存了中古时期关于曹操的不少珍贵资料,为今人提供了值得信赖的史料。  相似文献   

12.
三曹都是无神论者,其游仙诗重在寄托,曹操借游仙表达长寿立功的愿望,曹丕游仙诗意在谴责神仙的虚妄,曹植借游仙诗以抒愤懑。  相似文献   

13.
曹操是汉末魏晋时期最有影响、争议也最大的人物。古今关于曹操的评论很多,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曹操生前就已出现的是“英雄”还是“奸雄”这个评价。一般认为曹操“奸雄”说,是东晋孙盛篡改了许劭赞许曹操是“英雄”的评论,其实并非如此。从文献学角度看,裴松之采信孙盛的说法,证明孙盛的记载更近真实。从孙盛的史学写作实践看,他崇尚秉笔直书的传统,不会轻易改变这关键的评论之语。再从孙盛对曹氏家族与司马氏政权的认识看,他不偏不倚,坚持求是存真的史学立场,自然不会刻意篡改史料以丑化曹操。他所记载曹操“奸雄”的评语,符合汉末魏晋时期关于曹操具有鲜明两面性的历史共识。  相似文献   

14.
汉代滑稽盛行,三曹除以传统的形象示人外,他们还有鲜为人知的滑稽的一面。无论是曹操的"为人佻易无威重"、曹丕的"技能戏弄,不减若父"还是曹植的"启后世小说调侃法门",都能让人饶有兴趣地看到汉末思想解放在他们身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汉魏时期的大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他还是一个慷慨激昂又忧患苍凉的诗人,并以其诗作和忧思,反映着一个时代。钟嵘《诗品》谓之“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他的诗是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与强烈的抒情性相结合,具有慷慨悲凉、古朴刚劲、沉郁雄浑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势的变化与年岁的增长,曹操的理想经历了由郡太守、到征西将军、再到治国天平下贤宰的三个发展阶段。对理想国的描绘与对理想人格的准则,展望了曹操理想主义者的性格特点。曹操名义上对汉朝的臣服,其实是对自己理想人格的忠贞不渝。  相似文献   

17.
徐庶是《三国演义》中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艺术形象。其神秘性主要表现在:方得刘备的重用却离开刘备而进曹营、在其母因反对他进曹营而自尽后却长留曹营、既长留曹营又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等情节之中。要揭开这一神秘色彩,必须剖析徐庶进曹营的复杂心理。  相似文献   

18.
许下屯田是东汉末年曹操在统一北方过程中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成功地解决了曹操集团粮食供用的问题,并对全国的屯田活动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为曹操"摧灭群逆,克定天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魏武之故事,得到后世长时间的效仿。  相似文献   

19.
从刘表政治集团所面临的内外形势、刘备与刘表的关系、刘备思想及言行等方面来看,刘表临终托孤于刘备都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在刘备不纳诸葛亮提出的“攻琮取荆”是他根据自己的政治主见,在分析曹操、孙权、刘表集团和自我力量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后,做出的完全合乎当时形势的正确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