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设计思想这节体育课在教材选择上是田径和体操搭配。以跨越式跳高为主教材,肩肘倒立为辅助教材。由于是初中二年级女生课,为了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活跃课堂气氛,我选择了带有比赛性质的小游戏,又根据女生的特点,准备活动及整理活动采用了舞蹈的形式。我认为初中二年级跨越式跳高教学重点应该是指导学生在起跳过程中加快放脚和起跳速度。这节课是跳高课的第三次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基本掌握过竿方法。因此,我把指导学生快放脚、快起跳贯穿在课的始终。肩肘倒立是复习教材,任务在于提高动作质量。  相似文献   

2.
<正> 决定跳高高度的三大要素是助跑、起跳和过竿。助跑和起跳都是为过竿服务的。如果助跑和起跳都完成得很好,但过竿技术不符合要求,也难以跳出理想的成绩。而且错误的过竿动作定型后,还有阻于今后提高成绩。因此,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行之有效的过竿技术,是跳高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背越式跳高尤为如此。背越式跳高的过竿技术,对于初学者可以分三个阶段来完成启蒙教学。一、有关肌肉的感觉阶段主要使初学者体会有关肌肉的感觉,发展局部肌肉的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教法如  相似文献   

3.
跳高游戏二     
橡皮筋是跨越式跳高教学与训练中最具有实效性、安全性、独创性的教具。尤其是将橡皮筋与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消除学生在跨越式跳高的恐惧心理,激发运动兴趣,调动运动情感,提高运动成绩,都有良好的作用。下面介绍几种在教授跨越式跳高时的游戏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勇 《体育教学》2012,(7):59-60
一、指导思想本教学设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掌握跨越式跳高技能学习为主要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将跨越式跳高中两腿相继过竿的技术有机地渗入到各种活动之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及弹跳能力,并让其  相似文献   

5.
陈亚明 《体育教学》2011,(10):70-71
跨越式跳高动作在小学四年级新课程标准中已出现,作为必须学习的内容,该动作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在练习中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精神,增强学生下肢力量素质等,是一项很有健身价值的体育活动。但是,在做跨越式跳高动作中,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动作层出不穷、千姿百态。有双脚起跳、有近侧横竿的脚起跳,有屈腿过竿等等,更谈不上有过竿转体动作。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学生的跨越式跳高成绩,自己不断地总结过去教跨越式跳高的经验与教训,并深入细致地钻研大纲教材(跨越式跳高教材)。作了如下的改进,改进后的教法手段是: (一)教师要深入细致地钻研跨越式跳高教材,熟练地掌握跨越式跳高技术及重点和难点。跨越式跳高的技术重点,是助跑与踏跳的结合。难点是因人和不同课次而异,但总的来看助跑的步点和节奏感  相似文献   

7.
<正>一、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一)教师只了解总目标,没有确定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课例:跨越式跳高(第九次课)知识目标:学生能懂得跨越式跳高的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的方法及作用。上述案例教师只了解跨越式跳高单元教  相似文献   

8.
郭立勇 《体育教学》2009,(11):28-28
1.教材分析 本课以跨越式跳高为主教材,是水平二跳跃教材的重要内容,主要是进一步学习助跑与起跳的基本动作方法,体验两腿摆动依次过竿的动作方法,发展弹跳能力与积极性。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畏惧心理,用“橡皮筋”代替竹竿降低跳跃难度,通过自主学练、小团队合作、分层教学,让大部分学生能跳过60~70厘米的高度,助跑与起跳是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单脚起跳。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观摩了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十一节课中只有一节是中学的课,其余全是小学的课,小学的课中有一节是跨越式跳高,其余的是体操类和篮球类。这十余节课在教学步骤的设计上可以说是由简到  相似文献   

10.
背越式跳高技术主要取决于起跳和过竿技术,在背越式跳高的教学和训练中,都会用不少的时间来进行技术训练,而过竿的空间感又决定了过竿技术的水平。因此,加强学生过竿空间感的培养尤为重要,在此通过对起跳腾空感、空中身体姿态感、位置感、动作时机感的培养和训练进行研究,从而得到一些培养学生过竿空间感的有效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本次所展示的3节初中体育课分别是:(七年级)《跨越式跳高》、(七年级)《弯道跑》、(九年级)《原地正面双手前掷实心球》,充分体现了"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的"健康促进下的有效教学",下面就3节展示课,谈谈笔者的感受。一、(七年级)《跨越式跳高》一课本课选择了沪教版《体育与健身》七年级基础内容:跳。执教教师有机地融合了问题引导和方法叠加的教学策略,帮助  相似文献   

12.
1 背越式跳高是目前公认优越的跳高姿势 背越式跳高从它的问世至今越来越显示了其优越性。背越式跳高除了它诸多的优势外,独特的背拱型过竿动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其动作至少有以下两个优点: 1.1 过竿时身体背向横竿绕额状轴旋转,身体各部位依次过竿(头—肩—腰背—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在每一时刻仅是身体某一环节过竿,这便于运动员集中精力仔细注意每一过竿环节动作,整个过竿动作容易控制,减少碰落横竿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杨万铭 《体育教学》2013,(11):58-58
《体育教学》2012年第12期刊登了俞向阳老师的《水平二:四年级跳跃——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读后感触颇多。笔者觉得该设计最大的亮点是用横幅标语进行教学,能有效解决场地器材短缺问题,“异类教具”更能消除学生对横杆的恐惧心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们曾观摩过一些中学的俯卧式跳高教学,同一些不同年龄的老师们就此进行过交谈。不少同志感到俯卧式跳高教学仍然是当前中学体育教材中比较难以处理的一个棘手的项目。他们反映,从初步掌握技术要领来要求,要教会学生空中转体成俯卧式过竿姿势并不难,学生经过一段练习很快就能在短助跑,低横竿的条件下做出一个俯卧式的跳高动作来;但是当横竿一加高,助跑一加快,动作就很容易变形,甚至跳成一个四不象,往往跳来跳去还超不过本人跨越式跳的成绩。俯卧式跳高的技术优势在理论上大家都承认,可是在实践中却常常难以体现出来。为什么理论上的优势在某些实践中得不到体现?如果俯卧式跳高的技术优势真的是  相似文献   

15.
一、怎样教两腿依次“跨越”过竿儿童初学跨越式跳高,常见错误是:助跑后用靠近横竿的脚踏跳,不知如何跨越。因此,我设计了下述教学法:1.诱导练习。集体或分组做两腿依次摆越的诱导练习。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出戏,要演好序幕;一部乐章,要奏好序曲;一堂体育课,也要有好的开始。现介绍八种方法,供选用参考。 1.直入式开讲授课前,教师开门见山的揭示主题或教学内容,然后提出课的任务要求,唤起学生的兴趣.例如:进行跳高教学之前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练习跨越式跳高的过竿动作”.这种方法,能给学生一个直接而鲜明的印象,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范围之中,使学习活动自然地进入主题。 2.提问式开讲授课前,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从中揭示主题,导入新课.但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17.
如何客观定量地评定背越式空中技术的合理程度,这是背越式跳高教学与训练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自从美国的杰姆斯·G提出H=H_1+H_2-H_3公式之后,人们习惯于用H_3(重心最高点至横竿的距离)值来评定过竿技术。虽然良好的过竿技术能使运动员在H_3值较小时也能越过横竿,可是,运动员腾空后处于无支撑状态,任凭过竿技术如何好,也不可能改变H_3的值。另外,由于过竿余量的存在,用H_3值来评定背越式的过竿技术,实际上有很大  相似文献   

18.
对男子背越式跳高“借力起跳”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目前短跑速度推测及背越式跳高运动的特点,突破助跑速度是提高背越式跳高成绩的重要途径。助跑速度的加快,过竿瞬间时间的缩短,运动员已无暇顾及过竿的大背弓技.术,而应为依重心轨迹顺势成倒“7”字过竿,充分发挥运动员“借力起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 俯卧式跳高技术比较复杂,尤其是过竿技术动作使大部分学生感到困难,学习积极性因此受到影响。我采用低双杠进行俯卧式跳高过竿技术教学,收到较好效果。一、场地器材要求低双杠数付(杠高1至1.30米为宜),海绵垫(以30厘米以上厚度为宜)或类似海绵垫的柔软物数块。海绵垫平放在双杠一侧。  相似文献   

20.
李锋 《体育教学》2003,(3):54-54
在一些山区,各村小由于受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的限制,绝大多数学生未接触过正规的跳高学习,因而在高年级跳高的教学中,“跨越式”跳高仍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深入分析“跨越式”跳高的技术结构,全面调查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我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活动1先将跳高器材摆放好,提出“用什么样的方法能轻松过横杆”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目的:设疑,启迪思考,激发探究的兴趣。活动2针对上述练习中出现的用双腿蹦、用双腿去勾的错误现象,教师适时进行“跨越式”跳高的动作示范,讲解动作要领,配合展示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