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1 毫秒
1.
《科技风》2021,(25)
模电课程作为电子电气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和走向职业岗位的基石。为达成职业能力培养的主要目标,模电课程需以动手实践为主,理论分析为辅,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巧用电学教具,可实现"教""学"与"做"无缝切换,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可有效激发学习积极性,可明显改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
《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针对该课程的重要性和入门难的特点,本文从课程结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污水处理技术》是给排水及环保类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既包含大量物理、化学、生物学基础理论,又强调工程实践经验,是一门应用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应对传统纯理论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将"任务"贯穿、融合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改"教学任务为主体"为"学习任务为主体",改"教师讲授推动"为"学生解决问题推动",形成"以任务促理论,以理论推任务"的新型教学模式。经多年教学实践证明,以任务为载体开展《污水处理技术》课程的教学,可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0,(17)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互联网+"时代的新形势下,基于OBE教育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发展",结合网络教学平台,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进行多方位教学改革研究和探索。以产出为导向,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将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融入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中,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大数据功能,建立反馈机制,强化持续改进;借助现代科学工具改革试验教学。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1,(14)
基于CDIO理念,本文构建了一种线上线下相混合、理论实践相混合和课内课外相混合的混合教学法,即多媒体、板书等课堂教学与MOOC、智慧树等线上教学相混合,先认知实训后课程教学、课程教学中理论课与实验课交叉式混合分配,课堂教学与课前抛出问题课后答疑相混合。以《模电》课程为例,混合式教学法从三个经度六个纬度渗透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掌握电路原理、分析和设计电路、解决工程问题,培养能力目标和创新型人才,从而达成CDIO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6.
《材料电磁制备技术》是大连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的特色课程之一。为了达成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教学目的,在课程中建立了文献研讨互动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课程相关文献并进行课堂上的PPT演示、"答辩",以实现研讨互动教学;通过研讨引出课堂教学内容,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文献检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该教学模式的实施,在提高学生课程参与热情的同时,显著增强了学生对工程问题深入理解的能力以及科技表述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平面广告设计是集艺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一门特殊的学科,《平面广告设计》课程除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将实际设计项目引入课堂是《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实施的方向。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设计基础模块"、"设计实践模块"和"设计应用模块"三个教学模块,并分别对应了"虚拟项目"、"网络征集项目"和"综合设计项目",通过由简到难,由虚到实循序渐进的过程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1,(15)
我国于2016年正式加入国际本科工程教育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近年来各高校贯彻落实工程教育认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对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类专业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文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表面工程》课程为例,遵循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评价、课程应用等方面展开,初步探索课程改革的方向,力求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储备、创新意识与能力、专业技能与素养,进而为高校一流专业建设提供些许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机械工程材料》实验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机械工程材料》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如由学生来进行试样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开设理论设计、工程实训和实验相结合的设计性"实验",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巩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0,(13)
《PLC应用技术》是高职院校机、电类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为达到让学生在学习课程阶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本文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授课过程在实训室逐步展开,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践表明,《PLC应用技术》课程在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吴艳玲 《今日科苑》2010,(14):181-181
目前,独立院校电子相关专业虽然都开设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但课程结束后,学生普遍反映收效甚微,对模电仍然没有具体的认识。因此,独立院校参加电子设计大赛培训的学生在模电部分的基础很薄弱,动手能力也很差。而模电部分的定量设计又是决定电子设计大赛作品的质量的关键环节,所以模电培训的内容及方法在电子设计大赛培训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独立院校提出了电子设计大赛的模电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模电设计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电路理论》是电类专业的先导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本文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体系结构把握、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目标,论述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教学工作的改进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检测仪表安装与调试实训》是高职仪器仪表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本文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阐述《检测仪表安装与调试实训》的教学方面的改革与实践。课程通过教、学、做、相结合,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转变,学生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中学有所"知"、学有所"悟"、学有所"能"。在中职《电力拖动》课程教学中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思维、优化课堂教学。《电力拖动》课程教学中有效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有: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挖掘新旧知识联系,创设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21,(8)
本文通过《功能材料》课程项目化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探讨了依托校企合作,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提高了《功能材料》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以"做"促"学",学以致用,实现学生新知识的自主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滕旭阳  苏明坤  宋慧娜  毕美华 《大众科技》2021,23(5):125-127,124
《数据结构》课程是面向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电子技术等领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对学生未来从事工程开发是重要而必备的基础.文章将混合教学模式贯穿到数据结构课程的整个教学周期,提出"微—互—动"式的混合模型.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优化了学生的知识接收方式,推进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增强了学生学习效率.在该教学改革模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都有很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医学图像处理》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医学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帮助他们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生物医学工程理论。本课程是生物医学工程的核心课程,具有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本文重点讲述生物医学工程的教育目标和医学图像处理过程,以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和课程评估为主,具体内容取决于课程的特点和实际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8.
张昊 《内江科技》2014,(5):158+157
<正>《电路分析》是高职院校电气信息大类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通过《电路分析》课程的学习,能够全面掌握电路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电路分析》是高职院校电气信息大类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目标是向学生全面细致的介绍现代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电路理论及实验的基本技能。另外,从高职院  相似文献   

19.
《机械基础》是中职机械专业学业水平测试的必考科目,存在课程难教和学生难学的"两难"问题。因此,应该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创设与实践相联系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感受到学科价值;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17,(11)
为适应工程教育要求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流体力学与流体传动》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阐述"大班授课+小组项目式教学"在《流体力学与流体传动》课程中的实施方案及实施过程。通过实践检验,该教学模式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