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约瑟夫·康拉德的短篇小说《秘密分享者》是其海洋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该小说探讨了主人公在面临危机时内心世界的变化以及如何从另一个自己身上找到力量而实现自我的成长。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出发,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分析了该小说中主人公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斗争,认为小说主人公的人格经历了分裂、整合之后,自我最终达到成熟,在协调本我、外部环境和超我三者关系之间发挥了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奥德丽·尼芬格的小说《时间旅行者的妻子》描述了男女主人公在时间与爱的复杂交错中勇敢探索,发现自己的成长过程。基于此,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视域探讨这部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从本我到自我再到超我的人格发展历程。在梳理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小说主人公的三种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分析了他们人格发展的过程,最终在本我和自我之间保持平衡,达到超我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卡勒德·胡赛尼的《灿烂千阳》讲述了两个普通阿富汗女性面对残酷的命运从失去自我到重拾生活希望的感人故事。借助文本细读的方式,通过对小说主人公之一从迷惘到顿悟的思想历程的叙事结构、成长仪式和成长引路人等方面进行分析,证明《灿烂千阳》主人公的年龄跨度虽超出了成长小说的一般年龄界限,仍是一部优秀的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成长小说,并指出主人公玛丽雅姆成为阿富汗千万妇女追求自我与渴望幸福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4.
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寻找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杜鲁门·卡波特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其小说主人公们从对父亲的寻找、情感的寻找和文化认同的寻找三个方面反映了他们在本我、自我、超我进行的探索,折射出他们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以及对人生的思考。每个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自我寻找这一阶段,正是通过种种寻找和磨砺,才能形成能够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的理想化了的自我,建立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5.
《挪威的森林》更多地是被当作恋爱小说来阅读。但若站在主人公渡边个人的立场来看,该小说存在作为成长小说阅读的可能性。因为"我"的成长充满了曲折性和动态性,反映了"我"通过恋爱而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我"在经历了成长中的精神危机后,通过自身的调节和他人的帮助,找到了自我定位,逐渐从一个清高、傲慢的人变成了一个真诚的、具有责任意识的人。  相似文献   

6.
简·奥斯汀擅长从女性心灵深处探寻女性成长的规律。在她的名作《爱玛》中,奥斯汀从多个层面呈现女主人公爱玛的成长。与此同时,简·奥斯汀进一步将教育的重要性引入爱玛成长过程,实现自我的救赎,从而确立了其小说中主人公特有的成长模式。从这个角度来说,《爱玛》是奥斯汀一部独特的女性成长小说。  相似文献   

7.
《掠夺者》是福克纳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卢修斯的冒险经历,展现了主人公面对生活窘境与困惑时的不懈努力并最终成功实现自我。本文依据成长小说模式探究故事主题,从荣格原型批评角度解读主人公心路历程,指出自我奋斗与家庭支持是人们战胜自我的根源,而该小说也成为福克纳呼吁人性复归和重建传统价值观念的绝唱。  相似文献   

8.
试析小说《安琪拉的灰烬》的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部成长小说,《安琪拉的灰烬》成功地展现了主人公从童年到青少年时期的成长历程。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幽默诙谐地把读者带入主人公弗兰基的自我世界里,使读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它与外部真实世界的冲突。试析了饥饿、天主教会、疾病死亡等贯穿于全篇小说的几个矛盾冲突,并由此得出,该小说称得上是一部典型的爱尔兰天主教儿童成长的辛酸史。  相似文献   

9.
小说《追风筝的人》以第一人称视角为我们讲述了少年阿米尔从无知到成熟的成长历程。本文以《追风筝的人》为研究对象,从成长小说的内容、人物和结构三个方面来分析,探讨小说如何运用成长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展现主人公自我救赎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0.
欧茨的作品《我带你去那儿》是一部描写女性个体成长与自我生成的小说,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女性成长的关注和期待。女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可分为"外出求学"、"经受考验"、"走向成熟"三大阶段,这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体成长的人生历程和对自我的不断超越,充分展示了小说的个人成长主题,诠释了作者渴望女性走向成熟、完善自我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1.
《所罗门之歌》的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主人公奶娃的心灵成长和获得自我身份认同的过程,证明了小说中的女性以不同的方式给予了奶娃勇气、力量和启迪,并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和牺牲。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进行解读,借助男主人公的成长,使黑人女性的重要历史文化含义得到了深刻的诠释。  相似文献   

12.
作为拥有中国血统的美国作家,邝丽莎的写作特色是书写华人故事.《雪花与秘密的扇子》是这位女作家写的一部女性成长小说.女性成长小说强调女主人公从青年到成年的心理和道德成长,并且关注这一过程中由于经历磨练和考验而引起的性格特征的变化.《雪花与秘密的扇子》主要描述了女主人公在父权文化中、父权意识形态下成长的困境以及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艰难过程.女主人公百合一生经历了隔离、创伤、成长仪式的考验,从童年到暮年她逐渐丧失自我意识、处于被动受支配地位.  相似文献   

13.
杨雯淇 《海外英语》2015,(1):213-214
美国自然主义作家斯蒂芬·克莱恩的代表作《红色英勇勋章》被认为是英雄主义与自然主义小说的代表。与以往意在描写战争中睿智英勇形象的战争题材作品不同,该作品选取了一个普通人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描写了他在面对恶劣环境及困境时的心理状态和行动。该文意在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的三重结构"理论(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出发,分析主人公亨利·弗莱明的"三我"间的冲突和协调,及其如何促成他的心理成长。  相似文献   

14.
《追风筝的人》这本成长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历程。成长的引路人是成长小说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本文从成长小说角度,对主人公阿米尔成长之路的引路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薇拉·凯瑟的经典小说《我的安东妮亚》通过对女主人公安东妮亚在内布拉斯加草原成长历程的描述,表现她成长过程中追寻自我、追寻自由的精神,反映了她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成长变化过程.文章从成长的角度,探寻和分析《我的安东妮亚》中安东妮亚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并揭示他们对女主人公成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解读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波·马歇尔的长篇小说《褐姑娘,褐砖房》,重点分析女主人公赛琳娜从在各种空间中困惑迷茫到顿悟再到成熟和认识自我的成长历程,通过分析赛琳娜成长之路上的引导者对其带来的影响及其自我救赎,揭示了作品里蕴含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17.
《镜宫》以“镜子”和“迷宫”的双重隐喻,讲述了主人公在青春成长过程中透过“他者”之镜,成就“自我”认同的故事。小说为主人公设置了四组镜像,分别是勇气、信任、爱情和死亡。主人公在每组镜像中经历的人生,都是成长中的一次蜕变,在看似虚幻的故事背后,却抵达现实深处,最终帮助其建构了新的自我,走出成长的迷宫。  相似文献   

18.
《红色的英勇标志》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战争小说,还是一部描写一个年轻人如何在战争中自我成长的优秀心理小说。文章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了主人公亨利·弗莱明从一个逃兵到战争英雄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9.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美国一部成长小说。小说生动描绘了芝加哥移民社区里西语裔移民群落中一个羞涩而敏感的少女的成长经历,并通过女主人公埃斯佩朗莎特有的族裔、阶级及女性视角,展示了一种丰富而具有普遍性的成长体验。成长中感受的耻辱时刻是女主人公成长转折点;成长特有的渴望和梦想是成长的动力;自我身份的审视和认同是脱离童真、融入社会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小说《盲刺客》是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女王”阿特伍德的扛鼎之作,描写了一对姐妹的爱恨情仇的故事。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结合福柯的话语权理论,分析了女性自我意识成长这一主题,重点阐释了女主人公艾丽丝如何从在沉默中盲从、忽视自我,在沉默中觉醒、关注自我,到打破沉默、实现自我的自我意识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