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启梵 《海外英语》2014,(21):159-160,178
在各类文本翻译中,翻译转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在公示语翻译中,翻译转移现象却较少被分析研究。该文将以大雁塔简介英译为例,在卡特福德的翻译转移理论框架下,尝试对公示语汉译英中的翻译转移现象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笔者发现翻译转移可能会引起信息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提在各类文本翻译中,翻译转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在公示语翻译中,翻译转移现象却较少被分析研究。该文将以大雁塔简介英译为例,在卡特福德的翻译转移理论框架下,尝试对公示语汉译英中的翻译转移现象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笔者发现翻译转移可能会引起信息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卡特福德的翻译转移理论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中英文版本,以找出解决法律文件译本不足的问题的途径,提高机器翻译法律文本的可行性并提高译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前,影视剧作为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文化传播途径对我国文化走向世界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字幕翻译则是文化传播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作为英汉翻译的重要理论基础能够有效避免我国影视作品在对外进行文化传播时"水土不服"。本文所选电影《老炮儿》是一部极具北京特色的影片,在国内外皆得到好评,国外观众的认可离不开字幕翻译的成功,尤其是其中北京方言的翻译对我国本土文化向外传播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基于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从范畴转换的四个分支分析电影《老炮儿》中的方言翻译,从而进一步验证翻译转换理论对字幕中方言翻译的指导作用,以期推动相关翻译研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独自研究的翻译理论中,卡特福德分析了翻译的概念、类别等内容,揭示了语言和翻译的实质,有效拓展了世界各国翻译人员的思维,这在当前世界的翻译领域依然可以给人们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卡特福德在1965年的著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首次提出了翻译转换理论,他将翻译转换分为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本文以翻译转换理论为视角,对英剧《南方与北方》的字幕翻译进行深入分析,以探讨翻译转换理论在字幕翻译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尽管同属于西方翻译理论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卡特福德和奈达却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述各自的翻译理论,同是"对等"翻译理论却在两种译论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从理论来源、内容、贡献、局限以及社会反响等角度清晰把握和辨别同名而不同质的两种"对等"理论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对翻译理论认识,扩大翻译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越剧是中国五大传统戏曲之一,其对外传播需要借助翻译来实现。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注重从微观层面分析翻译,而戏曲剧本以短对话为主,因此两者适配度较高。本文以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为指导,从层次转换、范畴转换两个方面分析石逸莉的《梁祝》译本,探寻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对戏曲翻译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希望借此为戏曲和越剧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翻译转换的概念是由著名的英国翻译理论家约翰.卡特福德在其1965出版的专著《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本文通过对翻译转换理论的介绍,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试从句式转换这个角度来探讨翻译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季瑞婕 《海外英语》2023,(15):22-24
汽车科技文本属于实用型的信息文本,信息量较大、专业术语较多。作者寒、暑假赴汽车科技公司进行了为期2个月左右的下企业翻译实践活动,其间将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作为主要的翻译理论基础运用于研究对象—汽车英文使用说明书的翻译文本上,并总结了翻译经验。文章简要介绍了卡特福德的翻译转化理论和汽车科技英语文本的特征,并举例分析了该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培基先生的译作《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得到各界的认可,在散文翻译方面给予我们很多启发。本文旨在运用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结合英汉两种语系的特点,从层次转换(level shift)和范畴转换(category shift)角度赏析张培基先生的译作——《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重申翻译转换理论对中国现代散文翻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卡特福特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中对翻译的可译性限度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本文根据此理论基础,从语言结构障碍与文化障碍的角度来呈现菜名汉英互译过程中的可译性限度现象,探讨中式菜单在英译过程中的可译和不可译问题,对之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翻译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13.
汽车翻译文本是阐述性信息文本,其翻译以实现传递信息为主。根据汽车翻译文本的功能和语言特征,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利用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提出的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包括结构转换,词类转换,单位转换与内部体系转换)等策略,可以有效化解不同语言间相互转换的困难,有助于译者将源语文本所表达的信息内容准确无误地翻译出来。  相似文献   

14.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TEM8)是国内一项信度、效度、权威度和难度都较高的英语考试,旨在考核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对英语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翻译是该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转换理论以其独特的翻译视角及可行的转换策略为英语专业八级英译汉中名词翻译提供了参考。本文试以翻译转换理论为视角,结合历年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的英译汉实例,对其中的名词翻译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摄入性改写突显过程性、生成性,以摄入性改写为理论视域的翻译研究主要是通过创造性和相关性解决翻译研究的各种问题。白先勇的自译个案特别突显创造性和相关性。他的自译作品数量多,一共分为三个阶段,涵盖了主要创作时期的作品。从实践经验出发,白先勇的自译涉及自译和他译的关系、创作语言和翻译语言的辩证关系、作者和译者的辩证关系等方面。白先勇对翻译的历史性特质、世界性白话的观念和对翻译过程性和连续性的重视,具有现实意义,为摄入性改写视域下的翻译理论研究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翻译理论对译者的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归化与异化的关系始终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之一。论文以张谷若《苔丝》译本为例,研究了归化与异化两种理论在翻译中的具体运用,倡导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张景景 《海外英语》2012,(2):212+223
随着巴斯内特(Susan Bassnet)和勒弗菲尔(Andre Lefevere)将意识形态纳入到翻译研究的视野,意识形态与翻译的相互关系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该文以著名翻译家林纾翻译的《块肉余生述》为例,论证了当时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和诗学对林纾翻译的影响,从而证实了勒菲弗尔操控理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韦努蒂在“翻译,社区,乌托邦”一中,主张在翻译过程中,译要试图建立一个社区,使它成为沟通两国语言化的桥梁。而完美的翻译又是乌托邦空想,翻译的目的是要表达语言和化的差异。本主要围绕韦努蒂的翻译理论展开研究,进一步阐述了他的“异化”的翻译思想,从而明确翻译的目的是“存异”而不是“求同”。  相似文献   

19.
《鹿鼎记》是金庸先生创作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集中体现了金庸高超的语言艺术成就。1997年,著名汉学家闵福德教授翻译了《鹿鼎记》的第一卷并出版。用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理论视角来审视《鹿鼎记》的英译,可以为中国武侠小说的英译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进一步丰富译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奈达翻译理论引发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奈达在其著作《翻译理论和实践》中充分运用了语言学等研究成果,发展了交际翻译理论和研究模式,对西方和中国翻译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