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余东华  王青 《软科学》2009,23(8):74-81
在界定行政性垄断程度和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利用各个省域的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和三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相关数据,分析了行政性垄断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发现行政性垄断阻碍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并且行政性垄断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别。在随后的实证研究中,分别使用随机效用模型和双因素固定效应模型对中国30个省区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验证和测度了行政性垄断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负向影响及其区域差别。  相似文献   

2.
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打破跨国公司的垄断就是自主创新。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相当多的国家课题经费投向了所谓的战略技术领域,以期打破跨国公司的垄断。提出了在市场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今天,技术变化层出不穷,打破跨国公司垄断并不等于自主创新,没有垄断的创新是真正的具有突破性的创新,在他人已经垄断技术的基础土可以进行大量改进性、结构性、工艺性的创新。没有一个公司可以垄断所有产业发展的技术。这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时代,因此,开发自己的技术,有效地利用他人的技术,是赢得创新竞争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信息》2006,(13):309-310
在国际电子商情网站组织的题为一无线局域网(WLAN)安全与“中国芯”产业化的专题讨论中,WAPI产业化联盟主席韩康、六合万通微电子无线产品事业部总经理寿国忠与中国电子业的专业人士们对WAPI产业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同时针对业界对WAPI的一些误解做出了澄清。[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自主创新是一个系统、持续和动态的过程,本文基于自主创新过程观的思想建立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自主创新实现过程的各个阶段作用的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建立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并对各项指标的含义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5.
技术扩散、技术垄断与中国科技战略转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由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转换是我国科技战略变化的基本特点。这一政策的出台和落实需要我们对科技全球化过程中的技术扩散和技术垄断趋向有科学的判断。摆脱对“以市场换技术”的迷信,走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相统一的技术路线,妥善处理政府和市场、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关系,实现政绩观的变革是决定这一战略转变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韩峥 《今日科苑》2007,(12):220-221
无线局域网鉴别与保密基础结构WAPI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WLAN标准。本文首先介绍了WAPI技术产生的背景,并详细分析了WAPI的技术特点和发展现状,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发展WAPI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WAPI安全协议的基本原理,分析了WAPI的突出特点并指出WAPI在安全性方面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球跨国并购已经进入发展的活跃期,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跨国公司在华恶意并购行为频频出现:“斩首”式并购、战略性并购、行业性并购、投机性并购等。跨国公司的垄断不仅导致市场垄断,排挤民族品牌,而且抑制自主创新,甚至严重影响着我国的产业和经济安全。因此,为了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保护我国民族经济的发展与我国的经济安全,我国刚出台的反垄断法针对跨国公司的垄断问题做出了严格、明确的规范。  相似文献   

9.
陈继华 《中国科技纵横》2010,(10):224-224,246
品牌自主创新机制是对品牌自主创新现象的本质说明,其运行常态是整合。本文探讨了品牌自主创新机制整合的内容、原则、方法、途径。突破了以往单从分解的视角对创新机制进行理论探索的局限,提出了更接近客观实际的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0.
知识流动状态下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风险与防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主创新是中国企业突破发达国家企业技术包围和垄断的重要策略,但是知识产权风险是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障碍之一.基于知识流动理论构建了企业自主创新的过程模型,将自主创新过程分为知识吸收、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三个阶段;然后根据自主创新不同阶段的特点分析各阶段企业面临的主要知识产权风险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了防范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王健  梁正 《科学学研究》2008,26(1):85-89
 引入了政策过程-政策范式的研究框架,分析了我国WAPI国家标准的设立和推广的政策过程,构建出全球科技治理时代一国国家技术标准设定的政策范式,最后提出:中国标准设定应处理好与跨国公司的关系;积极发挥政府作用并调整其行为模式;调动起更广大的企业力量推动标准的产业化以占领市场。  相似文献   

12.
《Research Policy》2022,51(4):104472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origins of global leaders under intellectual monopoly capitalism.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SGCC), the leading firm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pplications for the energy sector, became an intellectual monopoly relying heavily on China's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particularly public research organizations and public funding, and innovation and energy policies. SGCC is unique because it did not rely on technology transfer from global leaders, unlike other national champions from developing or emerging countries. We provide evidence that contributes to thinking that SGCC first became a national intellectual monopoly and only afterwards expanded that monopoly globally. We empirically study SGCC's innovation networks. We proxy them using big data techniques to analyze the content, co-authors and co-owners of its publications and patents.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SGCC is capturing intellectual rents from its increasingly transn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ly diverse innovation networks by leveraging its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比技术创新前后的经济效益差异,建立技术创新动因评价模型,分别对企业在被保护垄断和被威胁垄断两种不同市场状态下的技术创新模式偏好性进行系统分析和论证,提出在市场垄断状态下,企业对于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被保护垄断状态下,企业更偏好于过程创新;在被威胁垄断状态下,企业对于技术创新模式的偏好性随新进入企业的产品竞争力而定,如进入者的新产品竞争力强,企业将偏好于产品创新,如果新产品竞争力弱,企业将偏好于过程创新.  相似文献   

14.
The U.S.-China dispute surrounding 5G motivates further examination on China’s approach to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While China’s challenges with various standard initiatives to the global standards regime peaked in the 5G dispute have attracted public interests, scholarly approach to the dispute is still limited. We place the dispute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long-standing attempts for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in ICT sectors. With enhanced economic power, China has pursued for pushing indigenous technologies int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which has been a core part of its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 policy. This paper examines China’s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itiativ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chno-nationalism. Our literature review identifies three pillars of techno-nationalism: state empowerment, growth orientation, and global connection. Then we investigate three cases of WAPI, TD-SCDMA and 5G and discuss how the patterns of developing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have varied in the framework of techno-nationalism. Over time, China’s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itiatives based on techno-nationalism have strengthened global connection and growth orientation, with increasing proximity to techno-nationalism of the Western style. In particular, China’s aspiration for growth orientation was much enhanced with the 5G standard initiative, compared to WAPI or TD-SCDMA, as it aims to be the first mover in the 5G race. Overall,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China’s national S&T policy has been moving from the ‘catch-up’ to the ‘first-mover’ strategy, but the transformation continues to take place in the framework of techno-nationalism.  相似文献   

15.
全球创新价值链模式的国际研发投资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战仁  李一莉 《科学学研究》2015,33(10):1487-1495
全球创新价值链作为新近出现的组织当今国际研发投资转移的主要方式,势必对全球科技创新的微观基础产生根本性影响。它打破了跨国公司海外投资主要为其产品提供本地化技术服务的功能格局,是国际分工进一步朝纵深方向发展的外在表现。在对全球创新价值链模式的国际研发投资转移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论文对全球创新价值链模式的国际研发投资转移的动力、影响,及其对中国自主创新升级的启示进行了系统阐述。论文认为,国际研发投资转移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通过何种方式实施国际研发投资转移,以及这种方式背后的驱动力量及协调机制对中国自主创新升级及区域转型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政府的制度设计和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促使巴西转基因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巴西目前既是世界第二大转基因作物种植国,也是生物技术被垄断的受害者,其技术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值得中国思考。本研究从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监管体制和政策体系两个层面系统解构了巴西转基因技术产业发展的监管制度体系,并剖析了巴西转基因技术产业化进程中的制度被动发展局面以及技术被垄断的产业困境。最后,论文提出中国应完善现行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风险交流机制,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平衡现代与传统育种技术的发展等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供应链中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本文用Cournot模型和Stackleberg模型分析了竞争、垄断和主导厂商三种市场结构,发现供应链中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相互影响的,不同企业的技术创新强度比值受企业平均成本和需求曲线的影响,诱发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创新的起点在垄断竞争市场中低于完全竞争和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是适合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外部信息来源渠道不同将商业网络分为横向外溢网络、纵向外溢网络和本土商业网络,探索四种机构的支持在商业网络与自主创新绩效之间是否起调节作用。基于广东省处于产业集群的民营企业进行调查,通过层次回归分析检验。最终的结论为:(1)国际商业网络与本土商业网络皆对自主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2)政府部门支持的调节作用在三种网络中都显著为正,科研机构支持的调节作用则只在国际商业网络得到验证;(3)金融机构支持和行业协会支持的调节作用在三种网络中皆未获得实证研究结果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证测度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志勇  林聃  何林 《科学学研究》2008,26(3):619-632
 大企业是国家自主创新的重要生力军,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和依托。本文基于灰色白化权函数定权聚类法构建了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模型,并运用AHP法对测度指标进行了赋权,以33个制造业大企业为样本,对其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测度。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状况很不乐观,其主要测度指标的表现也很不理想,与世界知名创新型企业尚有较大差距,挑战严峻,形势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