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传统语法把英语语态分为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转换生成理论试图用形式规则来解释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间的语义联系。系统功能语法把语态看作一个紧密的系统。认知语法从认知的角度解释主动语态、被动语态以及中动语态之间的语义联系,有较强的理论解释力。基于三种理论对英语语态问题进行了多视角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一、动词的语态考测点导航动词的语态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两种形式,但两种语态并不是完全对应的。然而,同一思想可以用这两种语态来表达。对初中学生的要求是能从话题、中心和句子中的时间范围的角度进行语态的抉择。  相似文献   

3.
一、语态概述英语的语态是通过动词形式的变化表现出来的。英语中有两种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巧记为:主动、主动、主去动。  相似文献   

4.
一、语态的概述英语的语态是通过动词形式的变化表现出来的。英语中有两种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相似文献   

5.
英语语态中存在明显的不对称现象,并非所有句子都能够实现主动语态变和被动语态的相互转换。本文从语态语义不对称现象入手,分析翻译中语态转换所产生的问题,进而探讨翻译中语态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中学文科》2007,(4):14-23,45-46
一、英语的语态 1.主动语态如果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谓词动词用主动语态。主动语态中的谓语有各种时态形式。英语中,有许多句子的主动语态可以表示被动意义,这些主动语态的句子其主语一般为物。  相似文献   

7.
一、我是谁——概念语态和时态一样,也是动词的一种形式,表示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英语中有两种语态: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作的执行  相似文献   

8.
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形式,表示主语与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英语动词有两种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  相似文献   

9.
英语语态大多用及物动词表示,说明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常常遇到用其他词类表示语态的现象,如名词、形容词和介词短语等。介绍了英语语态的几种特殊方法及语态使用的多种情况。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常见的语义资源,语态的分布与语篇类型有密切的关系。基于小型语料库,考察主动、被动和中动语态在烹饪指南、学术论文摘要和新闻语篇中的占比,说明语态在不同类型的语篇中呈现差异化分布,具体到某一类语篇,语态在其中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基于语料库的语态对比分析能够说明不同语态的表述功能,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人们对于语篇性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英语和汉语在语态上有明显差别,英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比汉语高得多.汉语虽然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较窄.由于两种语言语态上的不同之处,对于被动语态的英译汉就应特别予以注意.英语被动语态的句子,汉译时不一定都要译成被动句,要运用汉语中恰当的表现手法.本文从四个方面浅析了英语被动语态的译法:译成汉语的主动句,译成汉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的判断句,译成汉语的无主句.  相似文献   

12.
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都要借助主动或被动这组语法形式和手段。但同一语法术语在这两种语言中所代表的内容不会完全相同。在英语中 ,有语态语法范畴 ,故有主动和被动语态之分 ,其被动语态的标记为be + -en ;而在汉语中因缺乏语态范畴 ,也就无所谓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之分。在动词谓语句中 ,如果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受事者 ,句子就是被动句。本文主要分析两种被动句的不同之处 ,以求从这一侧面来进行英汉对比。  相似文献   

13.
英语动词语态历来是语言学家和语法学家们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文章从图形-背景这一认知结构的基本思想出发,对动词语态的选择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作了初步探讨。只有掌握了这一规则我们才能选择合适的语态形式正确地表达自己。  相似文献   

14.
智能语音系统因其具有发音标准、资源丰富、操作便捷等特点,已逐步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文章通过对智能语音系统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活动建构编码表,采用录像研究方法,对应用智能语音系统进行授课的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度剖析。研究结果表明智能语音系统在创设情境、教师讲授、巩固练习等教学活动中,能够提高学生在标准的英语环境中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听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同时在师生互动、学生参与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英文被动语态的汉译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不像英语那样有表达被动的特殊句式,这种语法缺项使英语被动句的汉译成为英汉翻译的难点之一。本文依据对比语言学理论,通过对比研究英语被动句的语义价值,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被动的方式,归结出英文被动句汉译的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16.
吴克炎 《培训与研究》2005,22(4):118-120
英语的被动语态是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的一个盲点。为了消除这个盲点,深入地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就显得尤其重要。提出英语有“暗被动”,事实上汉语有更多的“暗被动”。频繁多元地强调汉语“暗被动”在英语中的表现形式,让学习者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条件反射的地步,盲点自然能够消除。  相似文献   

17.
基于熊学亮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将英语被动句分为三种的基础上,论述了英语主动句转为被动句所受的限制。主要讨论了三个方面的限制:语义的限制,词语的限制和宾语的限制。指出并非所有的英语主动句都可转换为被动句,要注意被动句的使用:依文体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句式。  相似文献   

18.
语态是指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这两种语态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由于文化差异,使用情况是不尽相同的。在翻译中应注意语态的翻译。本篇主要根据汉语特点,谈论将英语被动态译成汉语的一些规律及方法,以助于实践中对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较湖北方言,普通话和英语语音在音段层次和超音段层次上的特征,提出利用学好普通话发音的机会,培养语音感,增强对语音的敏感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音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