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曾听过两位教师分别教《我的战友邱少云》第七自然段“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部分内容,但两位教师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使我有了一些感悟和反思。写下来,与同仁共榷。【例一】师: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你读懂了“我”的哪些心情?生:我从“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句话中读懂了“我”的紧张。师:(板书:紧张)现在请你“紧张”地读一读。生:我从“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这句话中明白了作者很“担心”。师:(板书:担心)请你用“担心”的心情读一读。生:我体会到了作者的“善良”。因为文中…  相似文献   

2.
[教例]《我的战友邱少云》 (师出示第5小节) (生速读) 师:这小节主要写什么? 生:这小节主要写敌人使用了燃烧弹,我们附近的荒草着火了。  相似文献   

3.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的讲读课正在进行。当讲到文中的“我”看到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心情难受这一情景时,为了“引导”学生答出我在板书设计中的“担心”一词,我问:“作者这时的心情怎样?”  相似文献   

4.
师 :我们来自由地读读课文4———8自然段。(生读 ,师巡视)刚才大家读得挺认真。通过读书 ,你体会到小兔子当时的心情了吗?生 :体会到了。小兔子当时很生气。生 :很着急。生 :很气愤。师 :说得很对。那么 ,我们应该怎么读出小兔子的这种心情呢?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练读小兔子的三句话。(生练读 ,师巡视。出示 :“你们毁掉了树林 ,也毁了小溪。”小兔气愤地说。)谁愿意来读这句话?(生读 ,语调平淡)师 :大家听出小兔子很气愤了吗?生 :没有。师 :大家曾经因为某种事情而气愤吗?想一想 ,气愤时 ,说话的语气会怎样?美丽清澈的…  相似文献   

5.
在《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两句话: 1.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 2.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对这  相似文献   

6.
偶听一位年轻教师苦诉这样一件事:我在讲《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讲的正起劲,突然一名全盲生站起来插嘴道:“邱少云离敌人只有60米远,敌人讲话的声音都听得见,就连战士咳嗽一声或蜷一下腿都有可能被发现,为什么邱少云的棉衣烧着了.战士们都闻到了棉布焦味,而敌人却没有闻到呢?”当时,面对他的“突然袭击”我真的有些手忙脚乱,为了给自己找个台阶,  相似文献   

7.
[实录]:(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我的战友邱少云》)师:讲完了《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请大家再一次自由朗读,然后谈谈你们由此产生了什么感想?(生读)生1:我很佩服邱少云叔叔的顽强意志,他真了不起。生2:我要学习邱少云叔叔严守纪律的精神。生3:邱少云叔叔是一名真正的英雄,我向他竖起大拇指。……生4:老师,邱少云叔叔确实了不起,不过,我认为“我”也了不起。师(惊喜):请说出你的见解。生4(捧着课本读):“我趴在他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为了这次战役的胜利,“我”没有那样做,说明“我”也是个严守纪律的人,所以说“我”也了不起。生5:我觉得“我们”都了不起,其实除了“我”看到邱少云叔叔着火外,很多战士应该都看到了,但是他们都没有草率行动去救他,说明这是一个以大局为重、严守纪律的集体,所以说“我们”都了不起。师(带头鼓掌):同学们说得太棒了,你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我认为除了文中的战士们“了不起”外,你们也真了不起。(生笑)师:同学们,你们还想...  相似文献   

8.
《我的战友邱少云》申,“我的心绷得紧紧的……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这一自然段形象地描绘了我亲眼见到邱少云被烈火燃身的内心活动,烘托出了邱少云被烈火燃身那令人难以忍受的悲壮情境,表现出邱少云顾全大局、宁可牺牲自己遵守铁的纪律的高贵品质。为了使学生深入地理解这一点。数学时我抓住重点词语“担心”、“不敢”、“不忍”、“忍不住”,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的内在含意,把学生引入情境。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不忍看”“又忍不住不看”?《我的战友邱少云》第三段的第二层讲“我”看到邱少云被烈火包住时的内心活动:“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忍受不了这巨大的痛苦。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被火烧死。但是“我”又忍个住不看。为什么“不忍看”“又忍不住不...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二册《两只鸟蛋》的教学片段如下: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个小节呢?请听录音。(生听录音,体会)师: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伙伴听,好吗?(学生找自己的伙伴自由练习朗读,有的读一节,有的读全诗)生:我最喜欢第一节。(读)师:他读得怎么样?生:他读得很流利。生:他应该把“凉凉的”读得轻点儿。生:不,我觉得要读重点儿。师:那就按自己的想法再读一读。(两人分别读这句)师:你们还想评一评吗?生:他没有把“真好玩”的感觉读出来。师:你们听得很仔细。谁能再有感情地…  相似文献   

11.
[案例背景]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听了一节在五年级上的李清照《如梦令》.课堂快结束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词人的心情.一个坐我身边、表现很活跃、估计也很聪明的学生说出了“词人当时很难受”的答案…… [案例描述] 一次提问:满脸疑惑 …… 师:现在,请同学们说说词人李清照当时的心情怎样.你怎么理解“沉醉”?  相似文献   

12.
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片断实录一位教师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的第一小节,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创设了如下情境:打出开追悼会的灯片,灯片中有鲁迅先生的遗体,有前来开追悼会的学生、工人在遗体前肃立、默哀,遗体周围摆放着许多花圈,与此同时,哀乐响起。师:谁来说说开追悼会的情景?生:殡仪馆中央摆放着鲁迅先生的遗体,四周放着许多花圈。遗体的周围站着许多工人、学生,他们一个个都低着头,心情很沉痛,有的在擦眼泪。(学生说时声音哽咽,课堂鸦雀无声)师:送花圈是很平常的事,“我”为什么有点“惊异”了?生:原…  相似文献   

13.
失落的生成     
【情境再现】下面是《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教学片断:师: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感动着无数的人。课文中写了邱少云的什么事,表现了邱少云的什么品质?请同学们在小组讨论后再全班交流。(生交流)生1:老师,生甲装怪,他问我们“邱少云为什么是英雄”。生2:老师,生乙更坏,他说“邱少云是傻冒”,他还问“这个故事真实吗”。(有的学生直摇头,有的指指点点,有的议论,有的暗暗点头……)师:这是邱少云的战友亲眼看到的,没什么可怀疑的,你们俩光往歪处想。请同学们交流讨论的结果,给这两位同学一个教育。【诊断】“生成”的“离经叛道”扰乱了“预设”,教师虽…  相似文献   

14.
郑百苗 《江西教育》2002,(18):30-30
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片段为:师:请同学们读最后两句。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师:“孤帆”是什么意思?生:孤单单的一只船。师:“碧空”呢?生:晴朗的天空。师:“尽”怎么解释?生:消失了。师:“唯见”什么意思?生:只见。师:“天际”呢?生:天边。师:那么这两句诗该怎么理解?生:孤单单的一只船远去了,帆影在晴朗的天空尽头消失了,只见长江水向天边流去。生:当时,老朋友(孟浩然)乘坐的船渐渐地远去了,帆影消失在碧水蓝天相连的地方,“我”望不见老朋友了,…  相似文献   

15.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记叙了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 ,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 ,严守纪律 ,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文章中的“我”作者李元兴是邱少云的亲密战友 ,他亲眼目睹了烈士牺牲的经过。在教学本课时 ,我设计了让学生充当“小记者”去采访“李元兴爷爷”的形式 ,以此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同时又使学生能进一步地理解课文内容。现将学生“采访”的片断摘录如下 :  师 :同学们 ,你们知道今天是哪年哪月哪日吗 ?  生 :今天是 2 0 0 0年 10月 10日。  师 :同学们 ,再过两天 ,就是邱少云烈士牺牲 48周年纪念日了 ,为了缅…  相似文献   

16.
曾在不同场合听两位老师教学“聪明”这一词语 ,听后颇有感触 ,现将教学过程简录如下 :A师 :聪明是什么意思?生 :聪明就是会动脑筋。师 :对。那我们怎么来记住“聪明”这两个字呢?生 :“聪”字左边是个“耳” ,右边是个“总” ,合起来是个“聪” ,聪 ,聪 ,聪明的“聪”。生 :“明”字左边是个“日” ,右边是个“月” ,合起来是个“明” ,明 ,明 ,聪明的“明”。师 :这两位同学说得很好。我们一起照他们的方法来记一记。(学生齐声说。)B师 :你们知道 ,历史上哪些小朋友很聪明?生 :司马光很聪明。一个小朋友掉到大水缸里 ,司马光举起一…  相似文献   

17.
量词“个”和“位”都可用于人,但有区别:“个”是中性词,“位”是敬词.什么时候或什么样的人用“个”或“位”,是有讲究的,不可“摸摸脑袋算一个”(老舍语).请看《我的战友邱少云》(人教版小语第十一册)中的两个句子: ①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突然叫起来. ②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相似文献   

18.
一、比较感悟:突出词语教学的准确性重点词语:紧急、焦急‘师:仔细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找出这节中带有“急”字的两个词语。生:“紧急”“焦急”。师:这两个词语有什么不同呢?紧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它再组个词?生:紧张、抓紧、赶紧……师:课文中什么事情很“紧急”,需要赶紧,抓紧?为什么这么“紧急”?生:因为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师:北方经常发生战争,想想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相似文献   

19.
【案例《】倔强的小红军》教学片断这是一节对全县公开的观摩课。在精读理解阶段,我让学生仔细听我范读第10小节,当我摇头晃脑、绘声绘色地读完时,学生纷纷指出我“把爬上马背”错读成“了跨上马背”,把“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的“终于”也漏读了。这两个词看似微不足道,但与上下文联系密切,是体会小红军优秀品质的关键词。台下那么多同行看着呢!我的脸不由得微微地红了起来,灵机一动,我首先表扬他们听得认真,随后扣紧读错之处做开了文章。!!!!!!!!!!!!!!!!!!!师“:跨上马背”不是也很通顺吗?在这儿能不能将“爬上马背”换成“跨…  相似文献   

20.
四月的梨都砀山,春日载阳,于永正老师正在执教《惊弓之鸟》的第二课时。讲到“孤单失群”这个词语时,学生的理解遇到了困难,于老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解决问题,这时一个男生突然推门而入。面对突如其来的情景,于老师放下手中的课本,走到他跟前,摸了摸他的头,笑眯眯地问道:“你怎么迟到了?刚才到什么地方去了?”生:(胆怯地)我刚才在楼梯口坐着休息,没有听到上课铃声。师:你当时什么心情?8生:(有些紧张)我发现周围没有人了,想到可能上课了,所以赶紧跑了过来。师:当你发现此时只剩下自己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呢?生:既孤单又害怕,还有些紧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