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新媒体语境下的体育新闻"去专业化"是大势所趋。体育新闻"去专业化"的主要表现是:体育新闻报道对象泛化与报道内容边缘化,体育新闻报道语言风格逐渐朝多样化方向发展。究其原因,一是新媒体语境是体育新闻"去专业化"发展重要动因;二是媒介大众新语境是体育新闻"去专业化"兴起积极推手;三是后奥运时代体育新语境激发体育新闻"去专业化"转型。"去专业化"的过度常常引发体育新闻报道的煽情化、过度娱乐化,甚至是假新闻泛滥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媒介传播无处不在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能切身感受到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电子媒介的发展之快以及它们对我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特点当代儿童比以往任何一代儿童都更充分地享受了媒介资源 ,其成长也更多地受到了电视广播节目、报纸刊物和新兴电子媒介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社会学家已将大众传媒列为除家庭、学校、同龄群体以外的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传播学研究者指出 ,在儿童可塑性最强的时期 ,大众媒介为他们提供了一幅现实世界的图景和各种人生理想的模型。因而大众传播媒介对儿童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方面 ,大众媒介通过社会宣传有关法规政策 ,传播有益身体健康的信息 ,帮助儿童认识社会 ,帮助儿童成长。但另一方面 ,大众…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中人文精神的偏离与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新闻传播的应是人类体育运动、健身活动及其相关的一些信忠,张扬的应是一种人类向自身的极限挑战,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追求自身至善至美的人文精神,而现阶段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却偏离了人文精神的轨道。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定性分析、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大众传播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及原因进行了剖析:对人文精神回归的动园、如何弘扬体育大众传播的人文精神进行了论述,对体育新闻传播中人文精神的回归提出了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海内外五地汉语体育新闻语料库的计量统计,探讨体育新闻背景下五地汉语变体在词语使用上的异同,从词语的异同比较中观察五地体育新闻报道的共性和差异:强渲染性和通俗性展现了五地汉语体育新闻报道的共同之处,文本信息量、难易程度、书写符号等方面的差异则体现了五地报道的个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体育新闻报道中存在着过度娱乐化的现象:内容的庸俗化;语言的过度战争化等,影响传媒的公信力;误导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影响社会风气,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本文对体育新闻报道的和谐性进行研究,似求加大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的力度;重视情感因素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7.
当代社会的大众传播媒介有多种形态,但无论哪种形态的大众传播媒介,未成年人总是更多地利用它的娱乐消遣功能,而往往忽视其教育等其他功能。其实大众传播媒介是未成年人除书本之外获取知识的另一重要途径。从媒介素养教育的角度来看,家长、学校和媒介机构自身都有责任与义务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地认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的各种功能,尤其是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当代儿童比以往任何一代都更充分地享受了媒介资源的丰富,据中国儿童中心2001年对中国少年儿童素质状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儿童成长更多地受到了电视广播节目、报纸刊物和新兴电子媒介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西藏"3·14事件"是大众传播媒介与意识形态相互构建的事件.从西方传媒的生产流程,可以探寻西方国家的大众媒介与意识形态之间象征形式的建构谋略,从而探究其谋略背后的话语权力关系、权力形式以及媒介与国家的互动等,为揭露西方国家对该事件的报道提供独特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0.
大众传播媒介是现代社会传递信息的主要物质载体,与现代社会生活密不可分,西方国家的社会科学家们就大众传媒对社会及其文化的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和阐述。目前我国有关传播媒体与社会科学的论说相对较少,流行音乐作为一种严重依赖大众传播媒介的音乐形式,其存在与发展都受到大众传播媒介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媒介领域中,报纸等新闻媒体由于自身内容的限制以及它所具有的真实性和严肃性特征,已成为当今社会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成为某种权威的象征.对《人民日报》、《新民晚报》和《纽约时报》三家主流报纸的体育新闻中的女性形象采用量化、内容分析和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两国主导报纸中有关女性体育人物报道的现状,可以了解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新闻报道的共性与差异,考察其对性别议题的报道广度和深度,发现报道优势与盲点,并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与女性有关的体育新闻报道与传统性别文化、社会发展、相关机制和政策以及大众传媒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普及与盛行,媒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已越来越显著。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培养少年儿童的媒介素养,引导其正确地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媒介资源,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传播艺术包括印刷媒介艺术和电子媒介艺术,而电视是传播艺术研究的主体。从传播艺术受众形态的发展演变来看,可以说大众传播创造了“新型人类”,受众类型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媒介公信力是媒介赢得受众信赖的职业品质和能力.通过对维吾尔语大众传播媒介公信力的实证研究发现,电视媒介的公信力最高,网络媒介成为仅次于电视被维吾尔族受众所信赖的媒介方式;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受众媒介公信力评价;受众媒介接触偏好和接触频率与媒介公信力评价不成正相关关系.虽然受众对维吾尔语大众传播媒介公信力总体评价持肯定态度,但仍应从媒介专业化、媒介产品质量、影响力等方面提高其媒介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流行音乐得到快速发展。大众传播媒介对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众传播媒介与流行音乐是相互联系的。本文分析了印刷类、音像制品、电视和网络四种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对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校形象的好坏从整体上体现了一个学校在社会上的声望、信誉、社会地位,反映了社会对高校的认同程度,对高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从形象传播内容和途径进行分析,湖北省地方本科院校主要存在着视听传播系统标志不鲜明,缺乏新闻策划、宣传和公关意识,媒介传播系统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高校应拓宽网络媒体报道内容,加大报道力度;在校歌、校旗、校服方面体现学校精神,反映学校特色,突出学校形象,除了新闻策划和广告宣传外,还可以用公关来传播学校形象;充分利用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和户外媒介三种大众传播方式,宣传高校,为高校的改革、建设、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7.
媒介融合以及由此带来的受众分享传播,人类进入真正的大众传播时代,受众如何积极应对这一时代成为当下媒介素养讨论的核心。大众传播时代的媒介素养应该在批判认知的基础上加入媒介生产维度。媒介技术关系到媒介生产和批判认知,媒介生产需要考量传播伦理。大众传播时代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建构积极的受众。  相似文献   

18.
研究发现城市形象应由两个"形象场"构成,其一是大众传播媒介构建的"媒介形象场",其二是由人际传播构建的"人际形象场"。本研究以媒介报道会对在地市民的城市形象态度产生影响为假设前提,通过问卷调查和控制实验的方法发现媒介报道几乎不能够影响在地市民的城市形象态度,即"人际形象场"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这也意味着通过媒介报道的做法只能改变一个城市的"媒介形象场",并不能达到全方面构建城市形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媒介报道不可避免地会体现出某种倾向性,特别是在涉及民族主义内容的报道时,这种倾向性更加凸显。《环球时报》作为知名的大众传播媒介,其报道倾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环球时报》2010年1月1日-2011年1月1日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媒介报道中的民族主义倾向主要是通过政治民族主义体现出来的;在报道中更多的是通过指责他国和赞美本国的方式来彰显民族主义情怀;在与他国或他民族的关系报道中,更加强调中美关系;在报道的方式上,则倾向于采用含蓄、隐晦的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20.
大众媒介日益成为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和政治的重要武器。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 ,不仅是娱乐休闲工具和信息交流平台 ,还是一种强有力的征服人心、影响舆论、建构社会的手段。在电视的“客观”报道面前 ,观众往往容易陷于集体无意识中 ,不知不觉地跟着媒体的调子走。对电视文本进行审视和分析 ,可以发现电视文本的阶级性、意识形态性以及电视对社会深层次的持之以恒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