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中,象征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尤其是新时期以来,在小说创作中越来越受到作家的青睐,佳作连篇累牍不断涌现。许多评论家充分注意到了这一文学现象,给予了比较中肯的总结和阐说。但是近一阶段来,这种现象有所消褪,小说的淡季也接踵而至。因此,我们对象征及象征的现代品格进一步给予科学的研究,对于小说创作及解读一个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会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变形记》为非现实主义作品的说法提出了相反的看法:从卡夫卡当时力求表现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变物现象的创作动机,从小说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的真实描写,从作者创作《变形记》前的个人经历、社会环境,从小说的内容,都可证明作者虽然运用了拟物化、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但坚持了“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描绘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3.
在小说创作中,自然离不开“明朗”的艺术;但是,“模糊”的艺术也是不可少的。只有当“明朗美”和“模糊美”交相映辉。巧妙穿插,才能明暗交替、虚实相生、哲理笃重,迸发出丰瞻璀灿的艺术光采。 (一) “模糊”艺术。在小说创作中有哪些效应呢? 首先,它是一种很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康德有一句名言:“模糊的观念要比明晰的观念更富有表现力。”①恰到好处地运用这种“表现力”,正是说明艺术家在表现手法上的老练和纯熟。《扬州画舫录》中,有一则关于吴天绪说书的趣闻,颇能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西方象征主义运动开创了"诗化小说"的传统。作为中国现代诗化小说作家的典型代表,废名在小说创作中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小说世界是废名在不堪的现实社会中渴望恬静生活的梦想的象征,也是他心目中理想世界的象征。在小说情节中运用象征暗示性的艺术手法,创造意蕴丰富的意象对废名小说世界的建构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废名将中国传统诗歌中意象与意境的表达手法与西方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融会贯通,开辟了一条新的小说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5.
从创作角度看,传统小说的创作,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精神活动,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而现代影视的制作,是一种集体行为,遵循文化工业生产的法则。小说要趋附于影视,就意味着小说创作具有工业化生产的某些特征。“趋影视体”小说是影视艺术作用的结果,反映了人们对影视与小说关系的认识。表现了小说对影视艺术的屈从和依附。“为影视艺术而小说”,意味着小说家在题材选择、主题表现、人物塑造、情节营造、语言运用等方面要考虑到未来的影视改编,其深层动机在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就文体特征而言,“趋影视体”主要表现为叙事的大众化和话语的程式化。其结果是小说与影视剧本之间的差异被削弱,小说的“味中之味”被消解。  相似文献   

6.
电影象征问题,或著述,或论文,可谓比比皆是,故文章题目用一“也”字,象征在当今文艺领域,是一种修辞手法、一种媒介。在电影艺术中,也存在丰富的象征话语流变。在电影创作中,应力求准确地选取象征意象,正确运用符号象征、寓言象征、本体象征、形式象征等方法。使电影彰显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赖和被誉为“台湾新文学之父” ,他以鲜明的反帝爱国精神为台湾新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小说中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内涵 ,尽管某些作品的主题存在争议 ,但其总体的反殖民主义的精神实质是不容置疑的。讽刺、象征等手法的运用 ,使这一主题精神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反帝爱国载体的赖和小说 ,其深刻的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手法对我们今天的创作 ,仍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小说诗学是小说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关注小说中的一切是怎样(how)被小说家写出来的。从小说诗学角度分析《安德鲁斯先生》,在其形式层面可以看出作者福斯特的象征手法的绝妙运用,以及“牵手”在文中体现的情感物化现象,他们都帮助福斯特捕捉到了期望之外的希望,人道主义的创作哲学使得他能够超越其创作极限,再造辉煌。  相似文献   

9.
哈代在小说创作中巧妙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高超的象征艺术是构成其伟大艺术成就的重要方面。文章分析了哈代"威塞克斯"小说在背景、结构、自然景物方面的象征表现手法,进而阐释其作品强烈的感染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什么叫“视觉形象”?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视觉的映现,在人们头脑中浮现出的一种可以触摸的形象.影视艺术为什么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给观众的东西都是立体的“视觉形象”.小说创作虽不同于影视,但它也能形成“视觉形象”.一般来说,小说中的“视觉形象”的形成,可以通过以下的艺术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从丁玲创作出版《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到八十年代中期,是女性叙事文学的“被阉割期”。“被闭割期”的女性文学,是缺乏“女性声音”的文学,是不再有政治和艺术冲击力的文学。女性“第三代小说”以王安忆的“王恋”\缺凝的“两垛”为其发端,开始显现出女性作家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所努力做出的文化调整。“第三代小说”彻底改变了妇女在中国文学中的”被讲述“地位,在女权主义的最为初级的形式上,即在当代文学史的线性时间上,争取一种文化的独立和对抗,在象征秩序中获得同男人平等的机会和权力。“第三代小说”也为女性主义批评家…  相似文献   

12.
“寻根”文学是新时期启蒙文学的最后一站,它的文化审美启蒙的姿态很鲜明,其时代性及延后性影响巨大,值得重新反思研究。贾平凹作为贯穿当代文坛的大作家,他的小说创作是“寻根”思潮中很复杂的一个文学现象,他与“寻根”思潮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意义,在以往的研究中没有得到足够充分的阐释。贾平凹成功地避免了“寻根”文学的两大致命遗憾,在继承中国性灵文学的创作传统方面甚得神髓,真正达到了“寻根”的文学目的。这一波文学思潮给贾平凹的最大受益,则是他在创作上尝试探索出了将西方现代叙事艺术与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成功结合的范例,创作出了《天狗》、《黑氏》这样的佳作。而拉美文学将神秘文化与象征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启发了贾平凹将魔幻象征的艺术思维与禅宗思维契合,形成贾平凹式的神秘象征艺术。  相似文献   

13.
象征是鲁迅小说的特点之一,其象征艺术主要表现为主题隐喻性、结构暗示性、细节点染性和景物衬托性四种形态。“广义的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坚持象征性与现实性的融合以及以中国社会历史、人生现实为小说象征底色是鲁迅小说象征诗艺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探讨晚清小说理论家如何运用文学比较的方法,评论古代小说创作的艺术技巧、作家的艺术成就以及中外小说的异同。文章认为在晚清小说理论中既有我国传统的文学比较研究,也有西方“比较文学”研究。指出这两种小说比较研究的联系与不同,并说明晚清小说理论家们的种种探讨,目的仍然是为小说创作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是一位有着明确艺术追求的作家。这种艺术追求的创作收效如何?时代价值如何?历史影响又如何呢?本文就此作一些分析。1 一九二一年七月,当《沉沦》等完篇的时候,郁达夫尚没有当作家的“野心”;回国之后,受了暗箭明枪之迫,才“听天由命”,“承认了这一种为千古伤心入咒诅的文字生涯”。留日学的经济,终生从事文学。既操文学之业,必有他“艺术的志趣”,这“志趣”是什么呢?即“不得不在空想的楼阁里寄我的残生”,借小说以自遣。在除旧布新的时代,靠了对中外小说的融贯,创造内容、形式具新的新小说,并以那全新的创造物取代旧小说,确又是郁达夫的高远之志。走过五、六年的小说创作历程之后,郁达夫曾分析自己初试小说时的艺术抉择:  相似文献   

16.
吴震同学问:“《白杨礼赞》中,作者是如何运用象征手法揭示中心意思的?”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象征手法。象征的艺术手法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事物或思想感情,其心理基础是象征联想。作者往往借助于联想和想象,把两种具有相似特点的事物联系起来,以其中一种事物为象征体,表达出与另一种事物有关的某种意思,也就是象征义。如本文就是以白杨为象征体,象征西北敌后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文章紧紧抓住了象征体——黄土高原的白杨和本体——根据地抗日军民在本质上的某些共同之处。白杨,在西北“极普通”而“不被  相似文献   

17.
福克纳小说中的象征隐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他善于借助象征诗艺搭建起他艺术的大厦,用想象、联想和沉思观照大自然和内心世界。在他的小说中,原型意象的使用与主题自然贴切,象征隐喻被运用得得心应手,从而有效地传达了他的创作态度和情感。  相似文献   

18.
"语象"作为显现在语言中的图像,是文学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文学作品具有图像感的一个桥梁。艾特玛托夫在小说创作中,主要利用多种方式呈现"语象",利用白描、比喻、象征这几种修辞艺术生成语象,使得小说极具画面感,有了一种图像般的审美特征与审美效果。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正是因为对"语象"出神入化的运用,而使其小说得以在全世界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9.
小说情节论     
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但是,有人提出小说的“非情节化”,将成为我国今后小说发展的趋势。诚然,“非情节化”的意识流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应该成为小说创作百花园中的一朵小花;但因此忽视或贬低情节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的创作倾向,却是不可取的。 情节,在小说中的地位如何呢?  相似文献   

20.
由长篇小说《白海参》的结尾谈小说创作的艺术表现,比之于平实的生活描写,富于诗意与哲理的艺术象征,总会显示一种新异的艺术光彩,由此肯定了80年代中期小说新潮中竞异求新的功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