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刚刚以《党的早期活动与他的早期报刊》为题,为院里的《传媒》杂志撰写了一篇卷首语,以配合该刊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的主题策划报道活动;又想以《党和他的出版活动》为题,为院里的这份《出版发行研究》写一篇卷首语.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出于这么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这两本刊物都被列入了全国核心学术期刊,作为他们卷首语的长期撰稿人,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厚此薄彼;二是前一篇卷首语因受版面限制,一些想表达的意思没有完全表达出来,言犹未尽,再写一篇,形成姊妹篇正好补救一下,了却遗憾;三是新闻与出版有融为一体的情形,亦有彼此不同的性质,只讲更多属于新闻的报刊而冷落更多属于出版的图书、发行、印制等,是不公道的.  相似文献   

2.
辰目 《传媒》2015,(6):1
今年“两会”已经过去半月有余了,《传媒》编辑部策划并采编了一组关于“两会”的深度报道.于是,本期卷首语亦应以此为主题才是.这里笔者作为政协新闻出版界的一位委员,想就委员如何履职谈谈自己的亲身感受.  相似文献   

3.
检视广播     
接到《传媒》编辑约写卷首的任务后,有很多话想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就在2018年1月1日,《中国广播报》停刊了,听到这消息时,我是感伤的.一是因为与《中国广播报》多年的情感,二是"消亡"终于发生在自己身边……可我也知道,这怨不了任何人,按专家们的话来说,这是趋势.  相似文献   

4.
杭敏  吴亮  王洋 《传媒》2015,(3):72-75
数据媒体是数据的分析应用与媒体内容传播功能在信息平台上相互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形态.在数据媒体中,数据成为构建信息内容的关键要素.其整合了传媒生产、信息传播与受众使用,形成以数据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内容,并在互联网平台上传播和扩散,从而产生增值的经济效应与广泛的社会价值.数据媒体是传媒在大数据时代的形态创新,也是传媒与相关产业融合在数字时代进一步发展的业态创新,未来还将推动媒介社会的生态创新.基于实践中对数据媒体的探索,本文对其概念、内涵与特征做了初步的梳理,期待藉此构建未来深入研究与探讨数据媒体发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请善待读者     
读罢《军事记者》今年第二期卷首语《善待媒体与媒体自律》,我脑海里突然蹦出这个题目。善待读者。或许这本是多余的话。报纸也好,刊物也罢,抑或网络等新媒体,说到底都是办给人看的。没有了读者,再好的媒体又有何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善待读者是媒体之本份,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大浪潮当中,传媒行业的发展仍旧是现阶段全民获得消息的第一途径,但是随着现在媒体环境的逐步丰富,以及相对的媒体环境的更新发展,传统的纸质传媒受到了一定的压力,怎样发展纸质传媒是我国现阶段新媒体发展的重要问题,不断促进纸质传媒在传媒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本文中我想对以上几个问题做出相应的阐述。让人们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下,更好地重视纸媒新闻编辑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久想拜读穆青的摄影作品,很高兴在复旦新闻学院资料室翻到一本《穆青摄影选》。 穆青的名声,主要建立在他的通讯、散文成就之上。如说百读不厌略嫌夸张的话,那么,《十个共产党员》和《穆青散文选》我已看过不下十遍或二十遍了,以后还会再看。穆青的文风,窃以为偏阴柔之美,无论是《金字塔夕照》、《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  相似文献   

8.
吉丹丹 《传媒》2015,(20):53-54
近年来,大数据一词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并开始走进与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大数据走进传媒领域始于2009年,《卫报》《经济学人》《纽约时报》等国际知名媒体首先开始探索大数据新闻,并利用数字技术拓展报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于是,数据新闻应运而生,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纸媒如何成功拥抱数字技术成为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媒体创新与党报特色”。我想:九九归一,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人的问题解决得好,“媒体创新”与“党报特色”也就有了比较可靠的保证;人的问题解决不好,“媒体创新”搞不好,“党报特色”也保持不了。因此我想就新闻队伍的建设——人的问题做一个发言。题目是《“一重三有”论》。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传媒行业带来诸多具有革命性的变化。而且现阶段,能否积极迎接并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已成为决定一种媒体能否在未来传媒竞争中占据先机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对电影媒体产业来说,及时把握大数据时代,采用多元化的营销策略对其进行传播,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文章以电影《小时代》为例,全面探讨了当代电影传播营销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媒行业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传媒行业逐渐向着融媒体发展,在5G网络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融媒体时代。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融媒体建设的价值也在不断凸显出来,以提升传媒行业的影响力为基本不断改进创新,实现突破性、创造性、严格性的融媒体智能化发展。本文以融媒体时代为主要分析背景,分析大数据技术支撑在融媒体建设中的价值与意义为实现传媒行业的创新发展路径,提出有效的对策,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方 《传媒》2016,(6):8-8
去年的全国“两会”,我刊“以《传媒》的视角观察媒体如何报道‘两会’”为宣传报道方向,并依此制作了《全媒体新常态--2015全国“两会”新闻报道大比拼》专题,广受好评。今年我刊在取得了三个上会采访名额的同时,开始研究如何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有关全国“两会”的宣传报道工作,在主题上更贴近主流,在内容上更加创新,在形式上更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13.
《传媒》2017,(11)
本刊讯(记者 沈金萍)5月20日下午,由《传媒》杂志主办、中脉健康产业集团承办的第二期传媒沙龙在京举办.本次沙龙活动以"新闻客户端的突破与创新"为主题,引起了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北京青年报、健康时报、中华工商时报、中国消费者报、中国经济周刊、健康与生活杂志、北京时间、封面新闻、中国网、中青在线、腾讯网等多家媒体的关注,来自不同新闻客户端的近30位媒体代表及传媒专家、学者围绕本期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上海档案》从这一期开始重设卷首语,邀我开笔。题写卷首语,我还是初次尝试之,说些什么好呢?“在档言档”,我想话题自然还是离不开档案。我以为,卷首语总是一期杂志中最先进入读者视线的文字,一概地开宗明义、先声夺人。从对卷首语的品评中,读者往往可以预先获取该期杂志的整体信息,留下见仁见智的第一印象。《上海档案》杂志作为上海市档案局的机关刊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处于类似于“卷首”的定位。她是本市档案工作展示整体形象、对外发布信息的一个重要窗口,首当其冲地接受着全市、乃至全国档案工作者的检阅。在杂志18年的发展历程中,…  相似文献   

15.
前面的话:2010年7月27日星期二下午,由《中国传媒科技》杂志社和EMC公司联合主办的主题为“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媒体发展战略”的第十期传媒沙龙在北京新华社综合楼报告厅召开。来自新华社、央视国际、北京电视台、中电传媒等媒体机构领导与新媒体或技术负责人以及来自EMC公司、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传媒大学、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及中国联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沙龙主题分别从各自研究的角度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并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讨论与交流。  相似文献   

16.
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给各种媒介的从业人员带来更多的思考就是如何使其所从事的传媒产业在原有的特征与优势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与创新。创新顾名思义就是创造与更新,而在这里我想引用经济学家熊彼特为其所下的定义:  相似文献   

17.
在迎接解放军报创刊50周年的日子里,《军事记》举办《我与军报》征.肯定有很多人有话要说,有事要写,有感要发。我也是这样。回眸从事军事新闻传播40年的经历,现在特别想说的话是:我崇敬、感谢军报许多老编辑、老同志,他们是甘为他人做嫁衣的一群人。  相似文献   

18.
陈栋 《今传媒》2007,(11):4-5
范以锦,1969年毕业于暨南大学经济系,1970年进入《南方日报》.曾任南方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现任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曾被《传媒》《今传媒》《南方周末》等媒体评为"中国传媒年度人物""最具影响力传媒人物""最具创新成就传媒人物""最具赞许人物"等称号.  相似文献   

19.
传媒业大亨默多克曾经说过,"在买卖中,我学会了办媒体.通过创新让读者买单,是所有媒体的唯一出路".事实上,创新不仅是传媒产业的出路,它也是当今商业社会前进最重要的推动力.几乎每个企业都逐渐认识到,基于创新的"差异化竞争",是企业获取先机、赢得市场优势的关键因素.然而,要想真正发挥创新的力量和价值,使创新深入企业的"肌理",成为企业发展成长生生不息的力量,却殊非易事.  相似文献   

20.
张姝 《传媒》2006,(11):28-29
在2006年3月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作为学界的唯一人选,被推选为"2005年度十大创新传媒人物".作为传媒理论界的标杆人物,喻国明曾经为《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等几十家媒体进行了调查、策划,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2007年1月,第二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将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积极协办本次年会,此次作为协办单位的负责人,这位被传媒界誉为"媒介军师"的学者对于媒体如何进行创新又有哪些独到的见解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与喻教授近距离接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