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韩艳红 《青年教师》2004,(12):12-14
名师的课是一杯茶,品才觉得其中的清香;名师的课是一部电影,每一个细节都让我们感动;名师的课是一阵春风,每每忆起总有一种温暖荡漾在心头……  相似文献   

2.
《教育文汇》2006,(9):F0003-F0003
名校是名师大显身手的舞台,名师是名校再造辉煌的支柱。宿城一中建校百年 间,荟萃了数以千计的名师。这一批批老师虽然处在不同时代,但都表现出名师的共同特点:敬业乐群,爱生如子,奉献至上;精教深研,务实创新,业务过硬。  相似文献   

3.
名校与名师是相辅相成、同构共生的一对概念。名校需要名师支撑,名师可以造就名校;名校肩负着培养名师的责任,名师的生成与壮大则能促进名校的发展。怎样的学校称得上是“名校”,怎样的老师可谓是“名师”?多年来我们一直苦苦思索这一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对“名校”、“名师”形成了这样一些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4.
有时候我们的课堂教学,特别是教研课、竞赛课在教学设计时往往首先考虑的是名师是怎么上这节课的?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落入"俗套",而从借鉴名师课堂的实际效果来看,往往都是事与愿违。一、为什么名师的课堂无法复制或者难以复制首先我觉得是教师的风格以及能力达不到名师的要求。名师之所以成为  相似文献   

5.
近日,偶然读到《我们学不了“名师”》一文(《山东教育》2007年3月),心情颇为沉重。文章作者说:“我和周围的老师总是热切地盼望这些名师们能带给我们一些普普通通的课,让我们一看就明白,一学就管用,越‘简单’越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吕健 《山东教育》2020,(1):13-13
最近笔者听课比较多,听的课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教师上的课,还有一类是名师大家上的课。对比这两类课,我发现了一个十分明显的现象:普通老师的课堂上,教师霸占了太多的话语权;而名师大家的课上,却极少发现此类现象。普通教师的课堂上,教师过多的话语权主要体现在哪?一是代替学生的发现。  相似文献   

7.
王庆欣 《贵州教育》2009,(21):35-36
学校一位语文老师要带课外出交流,这次教学交流研讨活动的课是对方学校安排的,采用的是“同课异构”.选取的教材内容是人教版第四册的《纸船和风筝》。执教老师感觉接课压力大,因为这一课是经典课文,有不少人开过这一课.甚至包括一些名师、大家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压力?笔者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较大规模的新课程课堂比武中,组织者大为诧异:同一篇课文四位老师的课堂设计竟大同小异!原来执教老师在课前都参考了某名师成功的课堂设计。在这网络盛行,资源充分共享的今天,创新与个性的张扬是多么重要啊。因此大家一时对名师的大作特别是名师的教案及课堂实录,众说纷纭,爱之者有之,忧之者更是有之。  相似文献   

9.
名师的课往往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王崧舟老师的课也给我这种感觉——精致、激情、大气,弥漫着“贵族”气息,让人钦佩不已的同时,也不禁慨叹高不可攀、遥不可及。但是,他的《两小儿辩日》一课流程简约,效果实在.可谓经典的“平民课”。其秘密就在于删繁就简.设计平实,从而实现了教学的简约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名师,有很多说法,课讲得好的、能教书的、善猜题的、所教学生成绩优异的……从教27年的我,接触过的教师不在少数,其中有不少具备名师特质,然而,让我对名师的内涵有全面而深刻理解的,唐朝霞老师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次本地小学语文名师教学展示活动。两位名师分别执教了风格迥然不同的课。A老师执教的是《慈母情深》,他的课设计精细,结构严密.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语言流畅得体,课堂秩序井然,给人滴水不漏的感觉;B老师执教的是《火烧云》,他穿着随意,其课设计粗略,语言自由而诙谐,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答问无拘无束,给人以在茶馆里聊天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走在课程改革前沿的名师也为教师们展示了许多让人惊叹的课。聆听名师的课时,教师们除了惊叹之外,更多的是想模仿名师的教学方法,使自己也能像名师一样游刃于课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同样的一节课,不同的老师执教却能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氛围与效果,其原因就在于每个老师自身不同的教学组织能力。在胜利油田开展的“名师送课”活动中,我由一节名师授课的科学教育活动“吹泡泡”,感受到了名师的风采。  相似文献   

14.
谈什么样的课是好课,我们总把目光落在有上千人听的名师的课上,他们的课确实好,可打磨的痕迹太重了,一学期要上几十节课的一线老师哪有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哪有那么多的机会欣赏名师的风采。  相似文献   

15.
教我们地方课的老师是一位名师,她姓苏,教龄已有30年了。她是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可今年,因为身体不适,学校让她担任我们班的地方课老师。  相似文献   

16.
香港青年名师王清凤老师执教的《逃家小兔》一课,看似轻轻松松的对话、漫谈、放飞的却是孩子想象的翅膀,培养的是孩子的言语能力,蕴涵的是浓浓的亲情教育,整节课,老师没有刻意的说教,只有善意的点拔,让童心飞扬,任童趣弥漫,  相似文献   

17.
薛晖 《儿童音乐》2014,(3):56-57
【例6】 《单簧管波尔卡》是由长沙市艺术(音乐)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雨花区天华学校陈善冰老师设计并执教的一节课。这是一节小学四年级的欣赏课,为自选教学内容。陈老师为该课设定的教学目标为:知道波尔卡这种乐曲的体裁及音乐风格特点;能随乐进行动作与体态的参与表现,体验乐曲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了解、认识单簧管这种乐器,能随乐模仿演奏参与表现。  相似文献   

18.
听了一堂名师展示课,研讨时反响很好,主要原因有四: 其一,课堂预设充分,展示了许多令听课教师眼前一亮的奇思妙解; 其二,课堂板书漂亮,设计大方;  相似文献   

19.
时下,我们学习名师的途径主要是听他们的课、读他们的文章,这还不够,我们应该把学习的关注点从“台前”延伸到“幕后”,看看他们是如何酝酿出课堂上的精彩,他们在课前下了哪些鲜为人知的“功夫”。下面是笔者的三点学习体会,或许能给老师们带来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近日,拜读了《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8年第12期上朱小燕老师撰写的文章《名师课能否模仿》,我感触颇深,名师课能否模仿?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模仿就是一种学习,模仿体现了一种积极学习、主动进取的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