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玉冰 《高教论坛》2023,(11):23-26
欧盟2014年正式启动的“伊拉斯谟+”计划是在整合以往各个项目的良好成效的基础上进行的新一轮更加综合化、系统化跨国项目,计划中的教师流动项目在各个伊拉斯谟成员国的教育政策中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和作用。结合相关统计数据,通过研究分析该项目的实施效果,借鉴“伊拉斯谟+”计划教师流动项目,提出我国教师流动应注重提升教师数字教学技能、政府加大财政投入额度、增加教师国际交流体验等。  相似文献   

2.
从欧盟“伊拉斯谟世界计划”看研究生跨国交流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欧盟2004年启动的着重于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全球学生流动项目"伊拉斯谟世界计划"实施的背景入手,介绍了该计划的主要内容与最新进展,总结了该项目在促进研究生跨国交流与合作方面的经验与问题,讨论了其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李大为 《成人教育》2015,35(1):88-91
过去二十余年间,欧盟在不同领域内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育促进计划,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这些计划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不足.面临并不乐观的社会和经济形势,欧盟以“伊拉斯谟计划”为主体,整合了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多个领域的计划和项目框架,于2014年启动了“新伊拉斯谟计划”.其中,成人教育领域作为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的重要形式,并作为终身学习理念的重点推广领域,得到了非常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欧盟“伊拉斯谟计划”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拉斯谟计划作为欧盟(欧共体)推动的欧洲国家间的大学生流动计划,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欧洲高等教育跨国合作的一个独特视角。本文通过阐述伊拉斯谟计划的实施背景、目前情况以及相关评估,指出了欧盟在该计划之外致力于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5.
正据欧盟网站2014年9月22日报道,欧盟发布了《伊拉斯谟影响研究》(Erasmus Impact Study,EIS)调查报告。报告发现,伊拉斯谟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对学生的未来职业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伊拉斯谟项目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质量,提升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化水平。《伊拉斯谟影响研究》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分析伊拉斯谟学生流动性对个人技能提高、就业能力发展的影响;二是调查伊拉斯谟项目对教师  相似文献   

6.
为了鼓励欧洲国家之间以及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在高等教育领域,特别是学生交流方面的合作,欧盟出台了伊拉斯谟系列计划,已历经30年。文章针对伊拉斯谟系列计划中的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进行研究,总结分析了该项目在研究生联合培养方面的主要内容、模式特点、培养成效,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该计划对我国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国际     
《教育》2013,(32):15
欧盟:加强与海湾国家教育合作10月29日,2013年世界教育创新峰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欧盟教育、文化、语言和青年专员安德鲁·瓦拉西欧强调,欧洲要对世界开放,通过教育和文化,不同国家的人才相互理解并建立更深联系。欧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及"伊拉斯谟"和"创新欧洲"项目将是欧盟加强与海湾国家在教育和文化合作伙伴关系方面的重要桥梁。据悉,"伊拉斯谟"项目是欧盟教育、培训、青年和体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计划,计划于2014年1月正式启动。除了资助欧洲国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欧洲年轻人受欧债危机的影响尤为严重。面对不断增加的失业人口,他们感到沮丧、恐惧和绝望。为此,欧盟委员会推出了"青年就业协助计划",旨在提高青年人的就业能力。"青年就业协助计划"是"青年在流动计划"的组成部分,其宗旨是利用欧盟现有项目和资源,如达芬奇计划、欧洲志愿服务计划、伊拉斯谟计划、伊  相似文献   

9.
欧盟于2014年1月1日以147亿欧元预算启动“伊拉斯谟加强版”,力图在2020年前打造教育国际化标杆并实现欧盟高等教育全球战略。通过塑造一代又一代“伊拉斯谟学子”,欧盟意在赢取未来。当下,欧盟深陷经济与信任双重危机无法自拔,被寄寓厚望的欧盟教育也失守宗庙,表现为三大缺失,即青春梦想的缺失、标杆效应的缺失和全球视野的缺失。由此,欧盟高等教育全球战略的实质与意图昭然若揭———危机时代的自我救赎与全球时代的人才争夺。在实质与意图的张力之间,欧盟高等教育的身份认同深陷双重二律背反,即融合与差异、中心与边缘。三条原则可供欧盟高等教育实现自我救赎:以本土高等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培育全球公民为目标,以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欧洲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不断加速,为了鼓励欧洲国家之间的高等教育机构,特别是大学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欧洲共同体以及后来的欧盟出台了一系列的高等教育政策,其中之一是"伊拉斯谟—曼德斯计划"。通过阐述"伊拉斯谟—曼德斯计划"的实施背景、内容并对其加以评析,提供了我们了解欧洲高等教育跨国合作的一个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1.
1987年启动的“伊拉斯谟项目”是欧盟(欧洲共同体)为了促进欧洲高等教育学生流动所推行的重要举措.从1997年起,该项目开始将大学教师、企业特聘人员等非学生人群纳入资助范围,大力推动教学领域的人才交流,并取得了很大成效,也为我国促进教学人员的流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12.
【欧洲之声】欧盟委员会近日正式启动第二期“伊拉斯谟计划”(2009~2013)。资助领域由第一期的欧洲高校联合提供的硕士学位项目延伸至博士学位项目。至此,“伊拉斯谟计划”已经涵盖高等教育的各个层次。同时,第二期计划总预算从第一期(2004-2008)的2.3亿欧元大幅提升至9.3亿欧元。非欧盟国家大学的参与空间将扩大,第三国大学或高等教育机构可作为合作方参与联合办学体,与欧洲的大学共同合作开办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课程项目。欧盟还在计划中注入了新的理念,更加注重贯穿质量保障意识,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数字化学习已经成为成人教育的重要学习方式,成为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世界各地陆续开展了利用数字化学习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践,英国的城市学习网络项目、欧盟的“全民伊拉斯谟”计划等,其经验对推进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英国国际教育的领导地位,英国政府连续实施了两期"国际教育首相倡议计划"。在这项综合政府、教育机构和国际组织的国家战略中,英国实施了市场与品牌战略、伙伴关系、学生经历与就业等项目,为英国高等教育新增20多万的非欧盟学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政治社会效益。英国细分国际教育市场、重视留学经历及其附加值、提升留学生就业能力的做法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5.
正据英国世界大学新闻网2014年10月10日报道,一项受欧盟委托进行的高等教育国际交流项目——伊拉斯谟项目的影响研究,正受到媒体和高等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该项研究主要关注国际学生的流动性、学生的受聘价值、高等教育机构国际化等问题。该研究将技能水平、竞争力、就业能力与各类学生样本相结合,比过去的研究更具针对性和趣味性。此外,该研究的一些有趣结论也吸引了很多关注。例如,国际上32%的流动学生和33%  相似文献   

16.
<正>据欧盟委员会网站2012年12月12日消息,欧盟成员国和欧洲议会当日通过的一项协议填补了2012年终身学习项目1.8亿欧元的资金短缺,并将在2013-2014学年提供约2.8个伊拉斯谟学生贷款名额。协议的通过得到了欧盟教育、文化、语言多样性及青年事务委员瓦西利乌的肯定:"对于成员国和议会达成的协议,我感到非常欣慰,这对于伊拉斯谟项目的学生和其他受惠者  相似文献   

17.
"伊拉斯谟世界计划"是目前国际上高等教育跨国合作最具深度和广度的计划之一。自启动以来,其研究生跨国联合课程及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全球高等教育跨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典范。参与该课程项目的学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扩展到博士课程,形成了"1+1"和"1+N"的培养模式。该计划希望通过整合欧洲及世界著名学科和专业优势,以提高欧洲高等教育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国际     
《教育》2013,(19):15
欧盟:160亿欧元支持国际教育交流项目欧盟委员会日前发表新闻公告说,欧盟成员国和欧洲议会达成协议,在未来7年投资160亿欧元(约1281亿元人民币),支持教育培训国际交流项目"伊拉斯谟"二期。这一项目从2014年开始实施,持续至2020年,预计将有  相似文献   

19.
欧盟委员会近日正式启动第二期“伊拉斯谟世界计划”(2009-2013年),参与国际流动的学生、学者从原有的硕士层次扩大至学士和博士层次,奖学金和研修金的资助力度大幅度提高,同时,对华政策也出现一些新的积极变化。  相似文献   

20.
孙珂  王宏方 《文教资料》2008,(24):79-81
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高等教育学生流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欧盟及其成员国便通过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大学生流动,如制定苏格拉底一伊拉斯谟计划(SOCRATES/ERASMUS)、莱昂纳多·达·芬奇计划(LEONARDO DA VINCI),推广欧洲学分转移与积累系统(ECTS),启动博洛尼亚进程(The Bologna Pro-cess)等.研究这些举措以及欧洲学生流动与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关系,有利于加深我们对欧洲学生大流动的认识,同时还可以为我国相关方面的发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