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清代湖广“南北分闱”是逐步实现的。康熙三年(1664),湖广省分设湖南、湖北,偏沅巡抚与湖广巡抚划分辖区,是分闱的第一步。康熙四十四年(1705),湖南巡抚赵申乔呈请南北分卷;此后潘宗洛、李发甲相继呈请分闱,引起朝廷的重视,是湖广分闱的第二步。雍正元年(1723),雍正采纳吕谦恒的意见,下诏分闱;次年湖南举行乡试,剧标志着湖广“南北分闱”的最后完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湖南在戊戍维新中的中坚力量,所实施的新政,以及失败的原因、其主要论题是湖南之所以在当时能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重要原因是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和湘籍人士谭嗣同、唐才常等的推动。而在探究失败原因时,侧重从主观因素方面进行分析,如操之过急、企图一步到位和激化"两宫"矛盾等。  相似文献   

3.
吴荣光任湖南布政使、湖南巡抚期间忠于职守,倾心尽力,为湖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尤其是在湖南的政治民生、文化学术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吴荣光湖南仕履的考察,可为湖南的文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佐证。  相似文献   

4.
"乡闱"一词是指科举时代士人应乡试的考场,即各省所设的贡院。河北省的考生主要在顺天乡闱内考试。作为科举考试中乡试的物质承载体,清代十六个乡闱在一定程度上都有相对固定的空间布局。另外,政府还规定了一些相关政策法令,事实上,在乡闱内部还往往存在着一些约定俗成的惯例和仪式,这些惯例和仪式在约束考官和考生方面有时候比国家明文法令更为有效。清代顺天乡闱的空间布局和仪式在时人的心理层面起到特殊的社会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考制度作为一种大规模选拔人才的制度,动辄关涉到数百万人乃至上千万人的前途和命运,高考制度中出现的任何不同等的待遇,都会引起人们的不满和指责。因此,本文针对高考制度中的政策倾斜现象,借用晚清科举史上的"陕甘分闱"事件,对这一问题进行解析和探讨,以史为鉴,进一步明晰在当前特定的社会阶段高考制度的价值诉求问题,从而为高考制度改革提供价值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近代湖南是反洋教最强烈的省份。湖南巡抚在处理反教案件的过程中,经历了由支持、矛盾到镇压的转变,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对近代湖南社会和基督教的传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湖南巡抚对基督教的态度的变化说明晚清湖南官吏自始至终是反基督教的认识是值得重新考虑的。  相似文献   

7.
在维新变法运动中,湖南新政为全国各省之冠。湖南巡抚陈宝箴是这次变法运动的先驱,作为一位封建官僚,他能在变法运动中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但他对变法的观点与康、梁有着很大的分歧,这是本文所要探索的主要问题。陈宝箴,字右铭,江西义乡州人,咸丰元年(1851)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七月,由大学士荣禄推荐,诏授湖南巡抚,因推行新政,到二十四年(1898)八月,上谕:“陈宝箴著即行革职,永不叙用”(《德宗景皇帝实录》卷428)。他任湖南巡抚  相似文献   

8.
答: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了光绪皇帝,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海外,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刘广第、林旭、杨锐、杨深秀等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在很短时间内,数十人被捕,即使象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湖南巡抚陈宝箴、新任  相似文献   

9.
陕甘分闱对于陕西籍解元的地理分布并未产生太大的影响。无论是陕甘分闱前,还是陕甘分闱后,解元大都主要分布在渭河流经的关中地区。尤其是西安府,其解元人数远远多于陕北的延安府、榆林府,以及陕南的汉中府、兴安府。究其原因,在于西安作为陕西省会的文化资源优势、经济发展优势、交通便捷优势等等,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清朝陕西知名书院大多集中在以西安府为主的关中地区的教育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0.
赵尔巽是清末湖南颇有影响力的巡抚之一。他凭借强大的背景、过人的胆识和坚韧顽强的性格,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在整顿吏治、发展教育、倡办实业、改良社会风俗等方面颇有建树,为推动湖南社会的近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俞廉三,字(?)轩,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是清末的重臣之一。1894年由冀宁道迁湖南按察使,1896年调任山西布政使,1898年任湖南布政使;戊戌政变后,接替陈宝箴升任湖南巡抚;1902年调任山西巡抚,次年病免;1907年出任修订法律大臣,协理开资政院事宜;1911年(宣统三年)任仓场侍郎。清帝退位后返回原籍。  相似文献   

12.
以巡抚名官,“起于懿文太子巡抚陕西”,时为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得名于“巡行天下,安抚军民”[的特殊使命。初为临时性差遣,“事毕复命,即或停遣”,“各省专设,自宣德五年(1430)始”。偏沅巡抚则晚至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始设。偏沅巡抚在明清两朝曾存在近130年之久,但湖南历史上这一最重要职官的建置变动情况,目前尚未见到专文介绍和论述,论文对此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3.
从明代湖南乡试的中举人数在时间分布来看,明代前期和中期湖南地区中举人数所占合闱乡试的湖广省的一半左右,后期则相对减少了很多;从空间分布来看,湖南各府的中举人数基本均衡,但是各县内举人数额则差异较大。在与湖北的举人和进士数额进行比较后,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明代湖南科举相对落后。  相似文献   

14.
以巡抚名官,“起于懿文太子巡抚陕西”,时为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得名于“巡行天下,安抚军民”[的特殊使命。初为临时性差遣,“事毕复命,即或停遣”,“各省专设,自宣德五年(1430)始”。偏沅巡抚则晚至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始设。偏沅巡抚在明清两朝曾存在近130年之久,但湖南历史上这一最重要职官的建置变动情况,目前尚未见到专文介绍和论述,论文对此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5.
冯桂芬(1809年—1874年),苏州吴县人,字林一,号景亭。道先二十年(1840年)30岁那年中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在京为官三年,不久就辞官回乡,致力于著书立说。 王韬(1829年—1897年),苏州吴县角直人,原名利宾,字共卿,号仲弢,又号天南遁叟、弢园老民等。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他18岁时,以第一名考中秀才,但在参加更高一级的金陵闱试中却落第了。从此他无意于仕途,回乡专做学问,并设馆教书。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放眼望世界的第一人。在林则徐1832年在苏州任江苏巡抚期间,冯桂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考试制度的现代化,南京国民政府于1931年举行第一届高等考试后,就提出了废止扃闱制。然而为慎重起见,废止扃闱制的试验,先从部分省举行的普通考试做起,后拓展到1934年全国首届普通考试。至于第二届高等考试,只是改革扃试制度。1935年举行第三届高等考试,才不用扃试制度,但在总结经验时,又提议恢复扃闱制。经考选委员会于1936年决议:拟于扃闱制外,兼采不扃闱制。以上可见,废除扃试制度是在抗战以前,而不是在抗战时期。废除扃试制度的同时,一是建立防弊制度,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二是领导垂范,严格考试管理;三是考试简便与经费节约,实现了考试内容现代化,使政府选拔了所需要大量人才。  相似文献   

17.
太平天国时期,湖北巡抚胡林翼以天下为己任,重视人才,组成庞大的官僚集团群体,筹兵筹饷,不仅在湖北战胜了太平军,还支援了皖、赣、湘、豫、浙等省,在镇压太平天国方面,其作用仅次于湖南。  相似文献   

18.
1896年湖南巡抚陈宝箴奏办全省矿务,湖南矿工业得以初步建立。随后,湖南省发展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锑品供应地,湘锑生产集中在新化锡矿山和益阳板溪等地区。矿产出路先以向外国洋行出卖矿砂为主,后从日本习得生锑冶炼技术,继而华昌公司购买了法国专家赫伦米士的纯锑冶炼技术,成为国内最大的纯锑生产商。但国内工业落后,资本薄弱、管理混乱、内循环动力不足、负担过重等因素限制了湘锑业的高质量发展。市场上,锑品供过于求,价格受国际局势的影响很大,锑商生存艰难。  相似文献   

19.
"选做题"是高考语文湖南卷集中考查选修课程内容的试题,集中体现了湖南省高考语文命题在语文应用和探究能力考查上的价值追求和目标实现。本文试通过观察高考语文湖南卷选做题在材料选择、题型设置和命题角度取舍等方面进行的不断探索和改革,从考试内容、能力层级要求、结构特征、设题特色,以及命题追求等方面对高考语文湖南卷选做题的设计进行思考,并对选做题实现语文应用与探究能力考查的实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湖南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在于:一、缺乏政府财政支持;二、湖南巡抚调动频繁且思想保守;三、省境教案会党起事迭起;四、民风、士风对洋务运动抵制.湖南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对产业资本主义的兴起起到了开通风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