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 ,画出“她”和“我”分别是谁 ?看一看课题与文章有什么联系 ?2 .根据预习提示读课文 ,画出文中描写小男孩献血时神情动作的句子。二、细读课文 ,探究解疑(一 )学习第一部分 (1~ 4段 )1.课文讲的是阮恒给一个小姑娘输血的事。指名读课文前四段 ,思考为什么要给小姑娘输血呢 ?从哪个词看出情况危急 (迫在眉睫 )哪些句子又写出了迫在眉睫 ?指名读句子。2 .思考为什么要小孩给小姑娘输血 ?(1在场的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 2只有在场的几个孤儿可以给她输血。)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3.用“如果……就…  相似文献   

2.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五册上的一篇课文,“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初读课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就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不禁一口气读下去,“文章太美了!”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它。文章从三方面写了秋雨给人们带来的美的享受:五彩缤纷的颜料  相似文献   

3.
董雪 《山东教育》2007,(10):28-30
《秋天的雨》是一篇描写秋景的抒情散文。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联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美美地读课文.以读代讲来欣赏秋色美、品味语言美.[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一、导语渲染,启动情感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一起伴着绵绵的秋雨走进这快乐的课堂(因重庆当天正好下着秋雨),今天我们就学习《秋天的雨》(板书:秋天的雨)。2.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生字词。(1)同位互相指读。师:昨天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课文读了好多遍吧?那是不是都会读了呢?生:会。师:那好,同桌三个人之间互相用手指着课后第一行双线格里要求我们会认的8个字读一读,看谁读得准、记得牢,开始。学生同桌之间认读生字。(2)集体反馈。师:怎么样,读准了没有?生:读准了。师:这么自信!那好,我们眼见为实。请看大…  相似文献   

5.
[说教材] 《秋天的雨》是一篇写景的抒情小散文,语言文字很美.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丰收的景象以及深秋中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以秋雨为线索,使用多种修辞手法,以生动形象的描写唱响了一曲丰收之歌,快乐之歌.(课件展示) 在第一课时,学生通过初读,整体感知了秋天的美,了解了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秋雨的,重点学习了第一自然段.本次说课主要介绍第二课时.  相似文献   

6.
问题教案一、揭题,认识白鹭,了解作者1.齐读课题;你见过白鹭吗?谁愿意把你搜集到的关于白鹭的知识介绍给大家?2.出示白鹭挂图,使学生对白鹭有个感性认识。3.简介作者。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2.检查自学效果。注意“喙”“嗜”“蓑”的读音,辨析“框与眶”“蓑与衰”的字形。3.分小节朗读课文。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讨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白鹭的美?哪些段落内容相关,联系比较紧密,可以合在一起?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四、研读课文,…  相似文献   

7.
这里先向大家大略展示文质兼美的传统课文《桂林山水》的两种迥然相异的教法。教法一:1.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给课文分段,写出每段的段落大意。3.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征?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4.课文是用什么方法写山水特点的?山美与水美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呢?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5.作者把桂林山水写得这么美,是为了说明什么?教法二:1.读通课文,知道课文大致的内容。2.品读课文,体味言语表达的精妙。(1)分别品读写“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语句,找出那些写得特别吸引人的句子,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而后…  相似文献   

8.
教学过程一、唤醒体验,激趣导入(出示小学生郊游的课件)师:小朋友们,大家喜欢去郊外玩吗?你去郊外玩过吗?谁来说说你最开心的一次游玩?(学生叙述)师:现在,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秋天悄悄地来了,天空变得更蓝、更高,空气变得更加清爽。在这美好的季节,有一群小学生跟着老师到郊外玩。他们去玩的地方美吗?他们玩得开心吗?我们跟他们一起去看看吧。(听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二、自由阅读,初步感受1.借助拼音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初读情况。(1)出示课文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领大家读。(2)朗…  相似文献   

9.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同学们,你们曾和谁赛跑过?你赢过别人了吗?你听说过有人和时间赛跑吗?人可以跑赢时间吗?你想和时间赛跑吗?你能跑赢时间吗?二、读好课文,形成语感1.老师范读课文(可配乐朗读)。(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减少了学生读书的难度,从某个角度讲,老师读得有多好,学生也可能读得有多好,并且老师的朗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语气语调,读课文五遍以上,读熟课文,读得琅琅上口,进而形成语感。)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采用指名读…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11课设计说明: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的是秋天缤纷的色彩,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给人以美的享受。下面,围绕这一自然段设计了几种不同风格的教学片段进行对比。片段设计一:文字训练,扎实有效品读第2自然段一、激趣: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你们看,橘子柿子就像淘气的孩子一样,你挤我碰,多有意思呀!请你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里面还有不少这样有意思的语词和句子呢,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吧!二、学生自由读文。三、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听。(教师相机指导)(1)课件显示“:你看,它把黄…  相似文献   

11.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轻声自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读顺全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各是什么?2.再读课文,边读边划,把不懂的词句划下来;用“‖”标出课文各自然段,理解每段的意思;划出写“大家”和小光看企鹅的不同动作的词语,以及小光看喂食企鹅时“心想”和“没想到”的句子;这样让学生学会抓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读懂读好课文.3.自学第一段、第四段,检查自学效果,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课后练习2的(1)、(2).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学习“心字底”“走字旁”两个新偏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从实际中体会什么叫“守信用”,学做讲诚信、善理解的好孩子。二、设计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揭题。(教师板书:和)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你会填这个空儿吗?(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小熊和小鹿》。(板书课题)2.读题质疑。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围绕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同桌合作读书,当个小老师,纠正读错的或不准确的字音。3.读后释疑:通过读书,你读懂了…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本课的设计以“珍珠泉何以为珍珠”为探索主线,力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实践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文中情景,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设计特色抓住主线,探究体验,读中悟情,延伸拓展。教学流程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1.教师在黑板上写“泉”:同学们,这是什么字?它是什么意思呢?拿出字典查一查。教师:对,“泉”是指“从地下流出的水”。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写这个字吗?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就描写了清澈的泉水,谁来读读有关的句子。3.可是,课题中还有两个字:珍珠(教师板书)。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谁见过珍珠?来…  相似文献   

14.
一、引向生活,感受春雨特点《春雨》教学时,正是春回大地、春雨飘洒、万象更新的时节,这为课文内容的活化和理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可把学生引向生活,以初步感受春雨特点。1.观察春雨。课前,可捕捉时机,感受春雨。要他们听一听雨声怎么响,像什么;看一看雨丝怎么样,像什么;春雨后,桃树、杨柳、麦苗、小草、青蛙有什么变化?春雨中,农民伯伯在干些什么?2.回忆生活,新课开始,以下列问题引导回忆观察所得,再现自然画面: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写什么?你觉得春雨有趣吗?雨丝怎么样?雨声怎么样?春雨给大地上的事物带来了什么变化?进而让学生口头填充,以整体把握春雨的特点:春姑娘来了,春雨____地下,____ 地响,桃树开出了____花,柳树长出了____芽,庄稼换上了____装,青蛙唱起了____,人们开始了春忙。二、自学感知,整体把握内容让学生借助拼音,根据作业自学课文,以了解课文所描述的春雨的特点。1.读通课文,让学生根据下列要求,小声练读课文:①读准字音;②看一看课文有几句话,用序号标出来;③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学后即检查标句情况,并依次抽查好、中、差三个层次学生的朗读情况,以促使学生能把课文读通。2.理出顺序。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轻声读课文,了解课文顺序:①课文哪些句子是写春雨的,用“——”画出来,想一想:春雨怎么样?②哪些句子写雨中的物,用”~~”,画出来,想一想:这些物怎么样?与春雨有关吗?③哪些句子是写雨中的人,用“==”画出来,想一想:雨中的人在干什么?与春雨有关吗?自学后,简单检查自学情况,让学生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春雨在下→唤醒万物→催人绿化(或者:雨→物→人),初步了解课文所描述的事物特点:雨景美、万物醒、小孩忙。三、活化内容,理解春雨特点为使诗歌所描述的“春雨图”活现,再现画面,创  相似文献   

15.
一、课前谈话 ,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伞花》。 (投影出示 )课文是怎样描写美丽的伞花的呢 ?请同学们读课文 ,划出描写伞花的句子。二、阅读课文 ,理解词句1.找到描写伞花的句子了吗 ?读一读。(投影出示A.一会儿 ,校园里开出了一朵朵伞花 ,红的 ,黄的 ,蓝的……B.回家的路上 ,又开出了一朵朵伞花 ,红的 ,黄的 ,蓝的…… )(1)说说这两个句子的相同点与不同点。(2)“一会儿”是什么意思 ?“又”呢 ?它们在文中还有什么作用 ?阅读课文后再讨论。(3)用赞美的语气朗读句子。2.校园里为什么会开出这么多伞花呢 ?朗读第二句。3…  相似文献   

16.
正现以苏教版三上《第八次》课文为例,谈一谈构建"以写为本"的阅读教学范式课堂,即"2+1"范式课堂(一篇课文2教时完成+第3教时拓展)。第一课时:三读三问,理清课文脉络上课一开始,我以名言"有志者事竟成"引入别出心裁地讲故事:听说过这句名言吗?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发生在外国的有志竟成的故事吧。然后范读课文,字正腔圆,感情饱满,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初读课文环节,出示了不同层次的"三读"要求——一读: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根据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二读: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长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三读: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相似文献   

17.
一、谜语导入,引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老师请大家猜个谜语,比比看谁猜得又快又准,好吗?神耳朵,注意听。“有时挂在天边,有时落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2.同学们真聪明,你们这么喜欢月亮,就把平时看到的月亮的样子说给大家听,好吗?3.同学们说得真好。(点击课件,配乐)晴朗的夜晚,蓝蓝的天空,明亮的月亮,闪闪的星星,这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啊。著名的作家叶圣陶老爷爷把它写成了一首诗—小小的船(板书)。大家跟我一起读课题好吗?(为船字注音)二、初读课文,感知领悟1.这首诗写得很美,同学们想读吗?(想)那你们在读课文…  相似文献   

18.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文章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艺术化的语言,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选这篇课文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课文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19.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然后多读几遍。(学生读课文,画句子,读句子。)师:刚才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现在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并告诉他你的感受。(学生下位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互读课文,互说感受。)师:想让同学们都分享你的收获吗?(生齐答:想)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我很喜欢花儿盛开的样子,所以我觉得很美。生:我也喜欢这一句!(读)我喜欢“小莲蓬”那可爱…  相似文献   

20.
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 ,当你过生日时 ,你的父母有没有为你庆贺呢 ?怎样应贺呢 ?你们的父母都这么疼爱你们 ,那么 ,谁能说说自己父母的生日呢 ?怎么都不说话了 ,不说话也叫沉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可贵的沉默》一文 ,好吗 ?2 .读了课题 ,你们有什么想法 ,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把课文读给同桌听 ,并互相正音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诵读正确、流利 ;3.读了课文 ,你知道了什么 ,还想知道些什么 ?三、检查读书效果1.指名接读课文 ,其他的同学认真倾听 ,然后评一评 ,谁读得好 ;2 .自己选择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