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毛泽东词《菩萨蛮.大柏地》下片第二句:一“弹洞前村壁”中的“洞”,《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毛泽东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都解释为“射穿”。周振甫、臧克家著的《毛泽东诗词讲解掀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版)解释为“洞穿”。这些解释为众多毛泽东诗词集、鉴赏文章认同,只有少数同时列出了另一说法作为参考,即将“弹洞”相连,解释为“弹孔”。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先生为《新青年》所写的《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那篇文章的时候,他说《新青年》犯了两大“罪案”。第一是拥护“赛先生”(science科学);第二是拥护“德先生”(democracy民主)。可是那时的陈独秀对“科学”和“民主”的定义却不甚了了。所以一般人对这两个名词便也很容易加以曲解。  相似文献   

3.
岳麓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之《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第71页引述了毛泽东的题词:“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而在一次公开课中.一位老师屡次提及“五九国耻”。那么,1915年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到底是“五七国耻”还是“五九国耻”呢?  相似文献   

4.
第一幅漫画发表于1971年4月17日的英国《太阳报》,作者里格比(Paul Rigby)所画的漫画中.看得出尼克松已经招架不住对方的进攻,美国队的教练说:“让我们面对它.我们唯一的希望是他与毛(毛泽东)打麻将!”第二幅漫画发表于1971年4月29日的英国《卫报》,作者吉伯德(Leslie Gibbard)。在这幅标题为“叮咚外交”的漫画中,尼克松与毛泽东抛开乒乓规则,跑到球桌上切磋球技,似乎有些互不相让的意思。  相似文献   

5.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是新教材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第三册《登泰山记》中的一句话。在教学过程中.当我诱导学生讨论本文语言特点时。有学生举手:“根据有关资料(己提前印发给学生).我觉得:教材中该句的标点和《教师教学用书》‘望’义的注释都欠妥。”  相似文献   

6.
《归去来兮辞》(人教版高中《语》第二册)中有一句“登东皋以舒啸”。课的注释是:“登上东边的高冈.放声长啸。皋,高敞之地。舒啸,高歌。”这里把“舒啸”具体解释为“高歌”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高中《中国近现代史》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一节中提到了“五七干校”,学生多有疑问:“五七干校”是什么学校?“五七干校”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以贯彻毛泽东《五七指示》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为名,将党政机关干部、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教师等下放到农村劳动的场所。其实是一种“变相劳改”的场所.  相似文献   

8.
《扬子江形势论略》是目前发现的陈独秀存世的最早文字.该文虽然借鉴了《刍议》和《续禀》,但这种“借鉴”不是照搬,而是巧妙地消化了这两篇“白人所论”,用文学化的语言转述了枯燥的军事文字,提高了可读性,有利于中国士人的阅读和接受.该文不仅表明陈独秀对《时务报》等维新报刊的精读态度,也预示了陈独秀对西方知识的接受态度,体现了陈独秀深厚的选学功底和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9.
沈文田 《语文知识》2005,(10):31-31
张溥的《五人墓碑记》一中有这样一句:“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元.即今之倮然在墓也、”对句中的“僳然”一词.人教版高中《语》第二册释为“聚集的样子”,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学作品选》释为“相并相集貌”,阴法鲁主编的《古观止译注》释为“堆积的样子”?结合全来看,笔认为这些解释都不够贴切.  相似文献   

10.
王洪钟 《语文知识》2004,(11):20-20
人教版高中《语》第二册《祝福》一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教材对“蒙胧”一词作的注释是:“[蒙胧]现在写做‘朦胧’。”对此,笔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1.
《愚公移山》一文一直被世人称道:愚公的“愚”其实是“大智若愚”,愚公敢于改造大自然是气魄伟大,毅力坚强.连毛泽东也从中提炼出鼓舞世人的警言:人定胜天,  相似文献   

12.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不错的,我也因爱上读书而受益颇多:书籍丰盈了我的精神生活,让我的心灵世界日渐充实。这不,今天又一部名著打动了我,这就是美国作家EoBo怀特的《夏洛的网》。  相似文献   

13.
我有一名学生叫余颖,读高一,她能全背诵高中语(人教版)第一册第二单元的四篇课(《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我与地坛》《花未眠》),她理应成为“名人”,所以别的班级也邀请她“巡回背诵”。我跟她说:“也许,全中国的学生中,只有你能做到……”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2011,(7):10-11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当年9月1日,他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为“共产党”)。  相似文献   

15.
古时最高级的考试——“高考”,就是“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在京城隆重举行。据统计,中国古代书生要背诵《论语》:11705字;《萧子》:34685字;《书经》:25700字;《诗经》:39234字;《礼记》:99010字;《左传》:190845字;合计:407179字。这40多万字,全部都要精读背熟。此外还要看相当于原文几倍数量的注释,还有其他非读不可的经典、史书、文学书籍等。  相似文献   

16.
“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一课经常会节外生枝的一个教学难点。我在两次试教中,一次是在本班,学生通过“对折”一致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注:提供的是普通平行四边形)第二次是借班试教,一番“对折”后有两位学生提出“平行四边形有可能是轴对称图形”。  相似文献   

17.
查《汉语大词典》可知;“撕打”表示扭扯殴打,从字典引例可更加明确“撕打”的含义.是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例如:《红楼梦》第四十四回:“一脚踢开门进去,也不容分说。抓着鲍二家的撕打一顿。”李斌奎《天山深处的“大兵”》:“犀利的穿山风,像脱缰的野马在混沌无垠的大戈壁上撕打咆哮。”而“厮打”则表示双方(有时也表多方)互相扭打,“厮”就是日,俩男子当街厮打互相的意思。请看下列新闻标题:情人厮打在情人节《合肥晚报》2005年2月15《合肥晚报》2002年2月25日。  相似文献   

18.
傅炳民老师的《见谅≠原谅》(《语文知识》2005年5期)一文认为,“自己已不可能见谅于毛泽东”中的“见谅”使用有误.应改为“自己已经不可能得到毛泽东的原谅”。我们认为傅老师的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9.
曾玲 《南昌教育》2007,(7):30-30
在教学《狐假虎威》时,有以下片段: 师: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在现实生活中,你见过与之类似的现象吗? 生1:我经历过。有一次,我遇到了坏蛋。他们要欺负我,我就对他们说:“我爸爸是警察。”结果,这些坏蛋就不敢再欺负我了。(得意地)我觉得我很会“狐假虎威。”  相似文献   

20.
让“行动研究”闪烁草根精神的光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苏 《今日教育》2008,(1):61-62
《今日教育》:第一次接触“行动研究”的概念是什么时候? 陈昌发:几年前,我还在白市驿一小任校长.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的朱德全教授在教师培训课上介绍了“行动研究“的一些情况.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非常感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