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古典文学名著,这部书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他花了10年的时间,沥尽心血,写下了这部旷代奇书。但是,对曹雪芹的身世,我们却知道得很少,而且多半是凭着一点点史实猜想和推测出来的。曹雪芹的名字叫曹沾,雪芹是他的号。他的号还叫芹圃、芹溪,但人们都习惯了叫他曹雪芹。曹家原来曾经显赫一时。他的曾祖父叫曹玺,担任过江宁织造。江宁是江南重镇,风景秀美,经济发达,曹家原来是东北辽阳人,到了那里,很快适应了南方的生活。织造是个什么官呢?说起来,这个官并不大,是专门为皇帝和宫人置办服装的。江南织丝有名,皇家每年要用…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     
我可不知道你读没读过文学名著,或者读过多少文学名著。不过,什么《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水浒》等你肯定听说过。多读文学名著最好,如果自己不喜欢读,大人们又非得让读怎么办,我给你出个主意,你就说,我小,我读一点点。其实呢,这一点点就是要了解一些名著的大概意思。大概意思由谁来告诉你,还用问吗?就是“名著·一点点”栏目呗!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     
西方奥斯卡刚刚颁奖完毕,贾府这边便闹腾开了,说也要评什么奥斯卡奖,让洋人看看,咱国产的经过包装后也不比进口的差。于是,一个月后,一串长长的获奖名单终于出炉了。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奥斯卡刚刚颁奖完毕,贾府这边便闹腾开了, 说也要评什么奥斯卡奖,让洋人看看,咱国产的经过包装也不比进口的差。于是乎,一个月后,一串长长的获奖名单终于出炉了。  相似文献   

5.
摩登红楼梦     
贾宝玉球场潇洒,选美赛黛玉夺冠,刘姥姥跑腿办学……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深     
人教版(实验)九年级下册第2单元作文要求:小说以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引领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干世界,陶冶性情,净化心灵。请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特长,自拟题目,选取一个与小说有关的话题,写一篇作文(包括小说)。  相似文献   

7.
“一个大学的学生社团打算拍摄红楼梦!”听了这话,您一定会连连摇头了。是啊,拍摄红楼梦,哪一次不是投资巨大,演员众多,一个小小的学生社团,能行么?更何况,这还是在一所被学生戏称为“文化沙漠”的理工科大学。可是,我们中科大“木石前盟”红楼梦书友会这一群“痴人”,还真就干起了这“痴人”说“梦”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大量诗词曲赋不乏精品,值得我们认真玩味.本文对其中部分诗词曲赋作品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讲述复杂的故事,塑造众多的人物,来摹写豪门的坍塌。无论是主要故事层面,如士隐遭际,黛钗纠葛,还是次要故事层面,如下人荣枯,都指向了当假和真对抗时,假存真隐,宜假不宜真的风俗世道。《红楼梦》中讲了大大小小的许多故事,几乎每个故事的最深处,都指向了宜假不宜真的世态人情,指向了贾家在喜假不喜真的社会风俗裹挟下衰败的悲剧。揭示真不胜假的悲剧,才是《红楼梦》表层文字下隐藏的主旨。  相似文献   

10.
1986年,当我前往皖南名校宣城中学任教时,我没有想到这所学校将成为我事业发展的温床;我更没有想到,一部《红楼梦》居然成为助我飞翔的羽翼。受从宣城中学走出去的红学家白盾(吴文汇)先生的影响,任教之初的我便开始钻研起《红楼梦》来。我邮购了自创刊号起的各期《红楼梦学刊》,我四处搜集与“红学”有关的图书乃至器物。我细细品读“红楼”,记下点滴体会与感受。那是一段何其幸福的时光啊!大约有六七年吧,一个人在学校那间偏踞东北一隅的老式瓦房里静静读书,发黄的卷页与橘黄的灯光在我眼前交织成一片宁静而惬意的风景。一、冒险的尝试1991…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朵奇葩.在甲戌本第一回所提到的五个书名中,《红楼梦》新雅醒目,既照顾了全书的结构,又隐括了全书的内容,较之《石头记》及其他书名要高出一筹.  相似文献   

12.
正清高秀丽的林黛玉,豁达明艳的薛宝钗,痴心多情的贾宝玉,望子成龙的贾政,慈祥和蔼的贾母,人情练达的凤姐,他们组成了一场瑰丽奇异的红楼梦……毋庸置疑,林黛玉是众人中最有才情者。她长得真正是倾国倾城、犹若天仙,比薛宝钗还要美上几分,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拂风,这也许是对她最好的形容。但为何世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做林黛玉呢?因  相似文献   

13.
众人先听见李纨独办,个个心中暗喜,以为李纨素日原是个厚道多恩无罚的,自然比凤姐儿好搪塞。便添了一个探春.也都想着不过是个未出闺阁的青年小姐,且素日也最平和恬淡,因此都不在意,比凤姐儿前更懈怠了许多。只三四日后,几件事过手,渐觉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  相似文献   

14.
业务尖子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杨洋是难得一见的业务尖子,要参加多项国际、全国舞蹈大赛。在他上学的时候,学校管理很严格,一直都是封闭式管理,不让用手机,大家每天就是上课、练功,其他的什么都不用想。与同龄的孩子比,这个19岁的少年身上多了一股子沉稳的气息,与成年宝玉的心境较为贴合。在很多粉丝眼中,杨洋最大的利器还是干净、帅——在他新接拍的电视剧《青春旋律》中,这种特质将会被再度放大。  相似文献   

15.
王可 《大学生》2012,(Z2):74-75
我的生活中,持续着一场关于"应该做什么"和"想做什么"的战争。上大学时,它表现为我"应该"选什么课和我"想"上什么课,进一步来说,就是我应该主修什么专业和我想学什么专业。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红楼梦>的题材、典型化途径,命题旨意,写作方法等四个方面,评价鲁迅论<红>的主要论点.并就<红楼梦>及鲁迅<红>评发表一些粗浅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初名《石头记》,最早以曹雪芹写的前八十回手抄本形式在社会上流传,后来连同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共计120回,被人们广为传诵。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他出生在封建贵族家庭,祖父,父辈任织造之职达六七十年之久。曹雪芹的曾祖母是康熙皇帝的奶妈,祖父当过康熙的伴读和侍从。康熙六次南巡,五次以曹氏任职的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雪芹的儿童时代是生活在荣华富贵之中的。  相似文献   

18.
人教社《历史》必修3(2007年版)第45页“历史纵横”说《红楼梦》“1842年,就有了英译本”,其实早在1830年,《红楼梦》就有了第一个英译本。赵长江、付天军《(红楼梦)英译与中国文化传递》(《河北学刊》2009年第2期)指出,“《红楼梦》的英译工作始于1830年.至1986年结束”.“发轫期从1830年至1846年,出现了两个有关《红楼梦》英译的片断。第一个是1830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德庇士的翻译,他译了《红楼梦》第三回中评贾宝玉的两首《西江月》词,译文的标题是《Chinese Po—etry》,刊登在英国皇家亚细亚学会会刊”。  相似文献   

19.
诗与画从古至今都是人类情感最为强烈的表现形式.但它们从不张扬。因为它们是高度概括的艺术精魂。中国的诗画讲究超脱。追求诗画之外的意境,超脱造就意境的唯美,然而超脱的背后却源自创作者自我情感的不可解脱。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道出《红楼梦》的创作价值“以生活为煤,苦痛为炭,而铸其解脱之鼎”。这与中国诗画的理论追求有着惊人的相似,也成就了《红楼梦》的诗画双绝。  相似文献   

20.
林黛玉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倾尽一生心血刻画的女性形象.从林黛玉身上,可以找到曹雪芹的影子.但是林黛玉和曹雪芹的关系不止局限于作家和主要角色之间,而是有更深层的关系等待去挖掘.曹雪芹无论是从出身、经历,还是从个人气质上来看,和五柳先生十分相似.曹雪芹和五柳先生一样出身贵族,经历了家族的由盛转衰,晚年过着隐居生活.看似毫不相干的林黛玉和陶渊明,经过细心推敲,却会发现,这两个人物性格的相似之处:他们有着同样高度的自尊心,有着桀骜不驯的诗人气质,有着冰清玉洁的高洁的品格,有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