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同学们在高二下学期学习的实验内容主要是选修《3-2》中的实验,包括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传感器的应用等。在这些实验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一、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理论依据。比如"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原理是原线圈通过电流时,铁芯中产生磁场,由于交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在不断变化,铁芯中的磁场也随之不断的变化,变化的磁场在副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副线圈中就产生输出电压。  相似文献   

2.
鲍明丽 《物理教学》2015,(2):17-18,38
用DIS测量变压器的电压和电流,计算机显示出交流电压和电流的瞬时值变化图线,由电压和电流的峰值,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压比与匝数比的关系、电流比与匝数比的关系。分析了理想变压器几种电压和电流间的相位关系,并与实验中采用DIS测量方法得到的电压和电流图线作对照。  相似文献   

3.
现行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223面有这样一段话:“变压器的高压线圈匝数多而通过的电流小,可用较细的导线绕制;低压线圈匝数少而通过的电流大,应当用较粗的导线绕制”.学生常常误解为:线圈匝数多,用较细的导线绕制;线圈匝数少,用较粗导线绕制.学生理解的狭隘性及片面性,在做题时常常出现失误.  相似文献   

4.
1设计思想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3—2第五章第四节《变压器》一节,探究原副线圈的电压和匝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理想变压器模型,是本节课的重点。教材中并没有探究副线圈的电压与原线圈电压的关系,也没有给出归纳实验结果的方法,只是用一句话“得出探究的结果后,要力求用准确而精练的语言把它表述出来,如果可能,最好用数学式来表述”。由于变压器并非理想变压器,所以很难归纳出电压比等于匝数比。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将给出详细的探究过程和结论归纳过程。  相似文献   

5.
"电磁铁的磁力"是笔者所观摩过的一堂小学六年级科学课。该课学习内容富有探究性。教师在设计中希望学生通过小组实验,探究得出电磁铁的磁力与电流大小有关,与线圈匝数有关,而研究的重点在于磁力的大小与线圈匝数多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变压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是一种改变交流电压传输电能的仪器。在必修本和试验课本中对变压器的原理都没有从理论上进行推导,没有讲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反电动势,也没有具体的演示实验。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变压器原理,掌握变压器输出输入的电压、电流、功率之间关系,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演示实验。实验一:在引出课题后将可拆变压器的部件逐一介绍,让学生弄清原线圈、副线圈、铁芯、输入端、输出端等基本概念。为了导出输出输入电压跟线圈匝数比之间的关系,先把可拆变压器的副线圈取下,用一根长1m左右的铜芯绝缘导线与小灯泡组成…  相似文献   

7.
在变压器原理的教学中 ,为讲解、分析变压器输入输出电压、电流、功率之间的关系 ,一般采用可拆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来定量的研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但教学实践和教学反馈发现 ,这种定量研究的方法缺乏直观性 ,缺乏生动性 .笔者对此将变压器演示实验做了如下改进 ,使演示过程“由静变动”,富有吸引力 ,教学效果表明学生易于接受并深刻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取可拆变压器、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各一只 .在讲解变压器输入输出电压跟线圈匝数之间的关系时 ,先把可拆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取下 ,各用一根 (长约 1.5 m左右 )铜…  相似文献   

8.
如图,理想变压器有两个接有电阻的独立副线圈甲、乙,其匝数分别为n1和n2。现测得线圈甲上的电流与电压分别为I1和U1,线圈乙上的电流为I2,则线圈乙上的电压U2=——,原线圈上的输入功率P=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2011年高考理综浙江卷第16题是一道关于变压器的试题,题目如下:原题如图1所示,在铁芯上、下分别绕有匝数n1=800匝和n2=200匝的两个线圈,上线圈两端与u=51sin314t V的交流电源相连,将下线圈两端接交流电压表,则交流电压表的读数  相似文献   

10.
陈勇 《考试周刊》2014,(63):134-135
<正>可拆变压器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实验器材,利用它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完成变压器原理,变压器的电压与线圈匝数间的关系和远距离输电等相关知识的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电磁感应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这部分的教学中演示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且必要。实验室中针对这部分的教学的实验器材也非常多,有的是要组合,有的是成套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不喜欢用成套的,特别是那种封在一个盒子里只露出几个部件的套件(自感现象  相似文献   

11.
交变电流中"理想变压器"一节的教学,由于教材中没有做详细的证明,就直接给出了结果。对学生的学习,存在一些思维认知的盲区。文章基于理想变压器的条件,详细解释了理想变压器在空载时原线圈电压和电流不为零情况下输入功率为什么为零,并给出了原副线圈匝数比等于变压比的公式推导过程。  相似文献   

12.
2011年高考物理浙江卷第16题是一个引起广泛议论甚至强烈质疑的试题.原题.如图1所示,在铁芯上、下分别绕有匝数n1=800和n2=200的两个线圈,上线圈两端与u=51sin314tV的交流电源相连,将下列线圈两端接交流电压表,则交流电压表的读数可能是  相似文献   

13.
高级中学课本物理第二册(必修)第126页第1题(同高级中学试验课本物理第二册第134页第1题)的题目是:变压器为什么不能改变直流的电压? 教参解答;直流电压加在变压器的原线圈上时,通过原线圈的电流是直流电流,电流大小、方向不变,所以产生的磁场通过副线圈的磁能量不变。因此,在副线圈中不会产感应电动势,副线圈两端没有电压,所以变压器不能改变直流电的电压。  相似文献   

14.
在《变压器》的教学中,教师都会从变压器的理想化过程中得到原副线圈电压、功率、电流、频率的关系.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笔者总结了一些变压器频率关系实验,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1听频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大纲对“变压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要求是:知道变压器的构造,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理解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电压,电流和匝数的关系,并能应用它分析解决基本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考试》2008,(12)
例1在"探究通过超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关系"实验中:(1)对于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你的猜想是______。(2)小强同学设计的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实验中电源电压不变,你认为该电路______验证电流与电阻关系(选填"能"或"不能")。(3)为了完成此实验探究,图中用到的测量仪表是______。(4)在探究的过程中,电源电压不变,是为了使导体两端的______保持不变。(5)小强根据电路图,分别在a、b两点接入不同电阻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导体两端电压不变的情况下,______。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道题,如图所示,一自耦变压器,原副绕组的匝数分别为N_1和N_2,负载的电阻为R,在原绕组两端接上正弦交流电,其电压为U_1(有效值).求通过线圈BC部分中的电流。有人这样求解:BC部分是原副绕组的共用回路。原副绕组中的电流I_1、I_2都要通过这里,因而BC中的电流应是原副绕组中的电流  相似文献   

18.
本节课文讨论的是理想变压器,并得出变压器工作原理的两个重要结论:(1)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U_1和副线圈两端的电压U_2之比等于原副线圈匝数n_1、n_2之比,即(U_1/U_2)=(n_1/n_2);  相似文献   

19.
王小勇 《物理教师》2002,23(5):17-18
题目 ]如图 1所示 ,理想变压器初、次级线圈分别图 1接有完全相同的灯泡A和B .初、次级线圈的匝数比为n1∶n2 =2∶1 ,交流电源电压为U ,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 ,则B灯两端的电压为 :(A)U/2 .   (B)U/5 .(C) 2U/5 .   (D)以上答案均不对 .1 两种看法对上题的解答 ,主要有以下两种不同的看法 .看法 1 :设B灯的电阻为R ,电压为U2 ,电流为I2 .由匝数比n1∶n2 =2∶1可知 ,初级线圈两端的电压为U1=2U2 ,电流为I2 /2 ,而电灯A的电压为UA=U2 /2 ,所以U =UA+U1=5U2 /2 ,则B灯两端的电压为U2 =2U/5 .答案为…  相似文献   

20.
一、设计思想1 .“变压器”课题的教学应围绕“什么是变压器 ?”“变压器副线圈为什么有电压 ?”“变压器为什么能改变电压 ?”“变压器是怎样改变电压、电流的 ?”等问题为线索展开教学过程 .现行教材为降低难度 ,在“变压器为什么能变压”这个关键性问题上用“从实验知道”这样一句话避过去了 ,并没有介绍变压原理 ,教材的方法教育功能被大大削弱了 .为克服这一缺陷 ,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 ,在不增加教学难度的前提下 ,笔者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推导相结合、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方法 ,使学生先在实验探究中发现电压与线圈匝数之间存在的关系 ,然后从电磁感应原理出发解释和推导这一关系 .这样处理 ,学生对变压器的变压原理的理解将更加深刻 ,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将同时得以训练和培养 .2 .以能量的转化和传输为核心 ,突出变压器的理想化模型 ,应是处理本节课教学内容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课本上并没有“理想变压器”的字样 ,但课本上给出的两个等式却只适用于理想变压器 .笔者认为 ,明确“理想变压器”的概念远比含糊其词好 .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变压器传输电能时因各种原因而产生的电能损耗 ,提出变压器的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