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师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全社会对教师的殷切希望和要求;二是教师自身把这些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逐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前者被称为"师德规范",后者被称为"师德修养"."师德修养"的形成和提高,被称为"师德成长".  相似文献   

2.
师德要素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德有两种存在形态:一是社会公众对教师的殷切希望和要求,它以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的形式存在;二是教师自身通过学习和实践等修养过程逐步认同、内化这些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以个体道德品质的形式存在。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师德处在何种位置起着何种作用呢?有人认为,专业成长只涉及业务要素,而与道德要素无关。本文试图从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结构、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和师德效应等角度来说明师德要素在  相似文献   

3.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总和。汲取优秀传统道德资源,建立高校师德修养的长效机制,有利于提升高校师德素质,强化高校师德修养,使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4.
吕晓波 《教书育人》2005,(10):49-50
一、对师德内涵的解读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它由三个子概念——教师、职业、道德——有机组合而成.首先,教师是一类专业人员;其次,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这一专业工作时要覆行教书育人这一特定的职责;再次,教师无论在社会上作为一般人,还是作为专业人,都要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三者的有机组合就产生了教师职业道德这一概念: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称为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班主任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下面笔者用几组师德"八字诀"来谈谈这一话题,希望对教师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高校的师德课堂与课堂师德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并具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课堂强调教师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强调课堂教学的道德属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师德课堂也是一种高层次的目标性引导,和不容降低的课堂中教育教学和管理行为的底线,因而更加适应高校课堂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特点与要求。  相似文献   

7.
徐秀清 《教师》2013,(7):125-125
在教育发展中,教师是中流砥柱,在教师的各项技能中,师德的作用至关重要。师德,即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目前的师德标准其实是根据教师群体中的出色人群的优异表现而概括和提升出来的。师德范畴可以说涵盖了教师的  相似文献   

8.
师德建设的工作思路 师德的核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建设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互动、依存的实践体系。道德和职业道德与与师德,既有联系,又有不同。  相似文献   

9.
利益理性及其师德建设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是师之为师的根本要求。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所必须遵守的调节各类教育关系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和规范体系,是教师的固有品格,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0.
庄健 《中学教学参考》2012,(30):123-125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的内涵很宽广,但衡量师德的最基本标准可浓缩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的二十四个字:“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11.
对加强师德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师德内涵的解读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它由三个子概念———教师、职业、道德———有机组合而成。首先,教师是一类专业人员;其次,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这一专业工作时要覆行教书育人这一特定的职责;再次,教师无论在社会上作为一般人,还是作为专业人,都要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三者的有机组合就产生了教师职业道德这一概念: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称为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二、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加强师德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教师献身…  相似文献   

12.
郝伟  汤峰  邵菲 《考试周刊》2009,(15):18-19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新时代下师德的内涵。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他的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素质进而加强师生关系,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具备优良的素质。  相似文献   

13.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道德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是在人类从事职业活动中产生的,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称为“良心”,它表现在人的情感、意志和信念上,良心促使教育者去遵守教育规范,构成良心的善意、诚意、义务。并调节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使之变为具有社会评价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导师师德师风是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关键。研究选取与研究生导师师德规范建设密切相关的政策文本,运用Nvivo11软件编码,构建导师师德规范建设的理论模型。编码分析得出:导师师德规范建设主要包括人格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和师德防御体系,人格道德规范是基点和内驱力、职业道德规范是支撑和外驱力、师德防御体系是保障和控制力。研究生导师师德规范建设是过程性产物,需要多主体协同努力,政府发挥正向主导作用,做师德建设的引导者;社会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做师德形象的宣传者;高校建立系统机制体制,做师德规范的执行者;导师加强个人道德修为,做师德修养的坚守者,以此实现研究生导师师德规范建设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5.
毛雯 《现代教育》2011,(Z1):17-18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准确地说应该是教师公德,是教师为维护公共利益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共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问题既是一个"个人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师德是属于职业道德范畴的特定的道德规范,主要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是通过依靠人和人、人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来表现或实现的行为准则。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和行为规范,是任何一所学校教育成败的重要条件。成人教育是我国中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成人教育机构的师德建设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所谓“师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也包含了两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一是全社会对教师的殷切希望和要求;二是教师自身把这些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逐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后者就称为“师德修养”。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师德修养”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重要方面。■一、从教师专业素质的结构来看专业是指“专门职业”,是一种要求更高的职业,在这种要求中,既有业务素质,也有道德素质。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采取各种措施全力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做法各不相…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指出:爱岗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内容。爱岗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师道德规范的思想前提,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才能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一、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校  相似文献   

19.
梁凡  姜晓刚 《学子》2015,(3):10
师德乃师之魂也,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之上所表现出来的必须具备的道德观念、情操和行为品质等。秉行师德不是纸上谈兵,它需要每个教师自觉的实践修养,那么师德修养需要从何做起呢?当然从"修心"入手,因为只有"道德立于心",才能"工作成于手"。笔者以为修心当以修养"三心"为要,即爱心、责任心和进取心。一、爱心是师德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中美教师道德规范的发展和历年文本比较入手,分析两国师德规范的发展轨迹及其异同,发现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特质与专业价值以及它们所传达的当代伦理精神,探究师德规范在指导教师专业行为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未来我国教师专业伦理的制定与改进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