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广电传媒作为当今时代最重要的舆论导向栽体,自然也在成功地扮演着中国社会向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轨时期最得力的宣传者与推动者的角色;但它同时也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其本身并没有被社会广泛认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热情的践行者并化为有机组成部分,内在的原因与症结耐人寻味,也值得深刻反思.改革本质上是一个体制创新的问题.传媒改革,不仅仅是针对某个环节某个具体问题进行的点滴修补或自我完善,更是在对整个传媒业发展历史、现状、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下进行的全面系统的改革.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媒发展道路,即尊重中国特有国情--与其推崇国际惯例的公共商业两元论,倒不如坚持国有特殊产业一元论.传媒整体转制正是一场生产关系层面的重大变革,它将为中国传媒业的长远发展、迎接国际挑战注入无穷活力.政府与业界都应有充分的勇气与决心去正视这一特殊文化产业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2.
包东喜 《今传媒》2009,(7):32-33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的新闻传播媒体被定性为事业单位,对工作人员实行人事管理.我国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型后,传媒产业走向市场,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利于传媒产业的发展,必须深入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媒产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传媒监督对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社会道德及整个社会生活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同时,由于它在市场经济中本身也是利益主体,如果只有监督而没有自律,那么对社会造成的破坏也是无法想象的.因此,传媒在发挥监督职能的同时,应加强传媒自律.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传媒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从某种程度上讲,传媒正在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在当今信息自由流通的“地球村”时代,人们判断社会是否和谐,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都是通过亲身经历的直接经验,人们对社会的价值判断,更多的是来自间接经验,而这些间接经验所依靠的材料更多的则是由迅速发展的传媒所提供的,许多时候,传媒现实就是多数人心目中的生活现实。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目标,需要社会各方面来齐心协力地实现。新闻尤需迅速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发挥舆论导向、信息服务等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在世界上没有经验可资借鉴,这就需要我们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实践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在新的层次卓有成效地实践。  相似文献   

6.
伴随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中国传媒业也别无选择地融入其中,逐渐形成了传媒市场。标志有四: 一是有相当数量的传媒已经开始市场化运作。首先,传媒的设立和发展战略来自受众市场的需求,各地党报党刊基本实现企业化经营,不再主要依靠行政干预来保证报刊发行量。其次,新闻传媒的生产围着市场这个核心转,根据受众的需求调整版面、内容、写作方式等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7.
李明 《东南传播》2014,(12):52-56
改革开放的三十余年来,中国传媒产业一直保持以高于中国GDP平均增长率的高速度发展,它不仅为社会创造了客观的经济价值,而且在满足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但中国传媒产业迅猛发展的背后,我们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是,传媒产业国民经济贡献率仍然低下、传媒产业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和传媒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造成这种现实的根本原因仍然在于传媒体制的制约。因此,中国传媒要改变现状,进一步发展的举措应当是突破体制障碍组建"三跨"大型传媒集团;适当调整国有资本在传媒产业中的布局,适当鼓励民营资本的进入;大力发展以新媒体为主的新兴传媒产业以及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8.
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作为党和政府的舆论工具的新闻传媒,肩负着促进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这就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必须尽快地跳出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形成的固有思维方式,用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认真探索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价值取向,指导社会主义新闻实践,使新闻宣传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三十余年的传媒改革,即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处理传媒与政府、市场、社会关系这一过程,深化了我们关于传媒公共性的认识。传媒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走向公共性。公共性是传媒在具体的现实场景中的实践逻辑。在社会变迁、政策变迁和媒介变迁的现实背景下,传媒公共性实践就是作为多元主体之一参与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以平等、公平、公正、开放为圭臬,为多元社会中的各利益群体提供意见表达和沟通的平台,从而"制造社会共识"。这也是传媒和政府、市场、社会各自目标和利益的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10.
邬光照 《新闻界》2004,(2):34-35
传媒资讯结构,是指媒体传播的信息结构是否周全和严整的整体效应。传媒价值标准就是指判断和检验传媒是非得失的标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治文明进程的加快,中国社会处于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巨变之中,“在未来的传媒竞争中.衡量一个传媒价值大小的关键性标准不是看它的某篇报道是否精彩,而是看它提供的资讯结构是否周全和严整。”媒体应该转变新闻观念,从受众的需要出发,以新的视角,重新确立传媒价值标准,优化资讯结构,服务“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升新闻传媒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传媒公共性:概念的解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公共性是在传媒体制规训下传媒实践公开性、批判性和公益性理念所产生的社会公器属性,包括应然和实然的双重含义,涵盖理念、体制和实践三个层面。传媒公共性问题实质是媒体与民主的关系问题,尤其是传媒自身的民主化问题,核心是传媒与政府、市场、公众之间的关系或传媒管理体制问题。考察传媒公共性,需区分应然的理想和实然的表现,采用历史的、动态的、政治的、阶级的观点去分析,区分展示的、操纵的公共性与批判的公共性。传媒公共性概念应用于中国,应当以哈贝马斯的公共性理念作为价值规范,同时结合我国传媒体制对传媒实践展开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中的三种影响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舆论监督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行为,受公众、政府和传媒等诸多因素制约.要进一步提高舆论监督的水平,改善舆论环境,就必须对公众、政府和传媒这三种影响舆论监督的主要力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明确三者差异的基础上,加强沟通协调,把三者统一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来.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传媒产业是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出现的新概念。在经济学领域,“产业”是指某行业开展的经济活动。至于“产业化”,对于不同的经济组织有不同的内涵。所谓传媒产业特性,从宏观角度来看,是“市场化”,即传媒参与社会分工和市场交换;从微观上看,就是传媒单位的“企业化”,即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同时追求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陈显军 《新闻窗》2010,(3):75-76
今天的中国传媒产业开始面对一个日益分化的市场,如何在市场分化中不断进步和壮大,这就给地方广播媒体提出了高度的关注和迫切思考的问题。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传媒体制逐渐由事业型走向市场,频率专业化、栏目精品化和受众细分化成为发展趋势.其中以广播媒介较为激烈。  相似文献   

15.
引子 我们经常讲"中国特色",资本运营也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因为在西方传统市场经济国家,从来就没有"资本运营"这种说法,传统的市场经济国家,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什么是资本主义?从经济学角度简单地说,就是资本渗透到了或主宰了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资本的原则--增值原则、利润原则、经济效益原则等,是自然而然的事.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媒产业化的法律前提——重塑传媒市场主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爱珺  童兵 《新闻界》2005,(3):20-22
随着市场经济的实行、知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产业化进程的加快,要求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传媒体制改革的呼声不断。“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传媒体制,虽然在一定时期客观上弥补了国家对传媒财政拨款的不足,改善了传媒的自身条件,但如今已经成为制约传媒产业化发展的障碍,传媒的集团化只是“物理整合”,而没有“化学反应”,跨行业、跨地区经营陷入重重困境,更没有力量参与国际竞争。传媒市场中的不规范经营行为,也影响了传媒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  相似文献   

17.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外国传媒巨头纷纷登陆中国市场,而我国的传媒产业实力还相对较弱,尤其是盈利模式单一、收入来源结构失调、体制束缚等问题还制约着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面对强大的国际竞争,中国传媒产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竞争与挑战,摆脱这一困境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运用资本运营等手段,建立中国的巨型立体化传媒集团。  相似文献   

18.
周对葵 《新闻前哨》2008,(11):19-24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外国资本纷纷抢滩中国传媒市场,“传媒概念”活跃中国股市。在资本运营过程中,中国传媒产业不断壮大发展,竞争力与影响力与日俱增。为更好地引导舆论提供坚实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十四年来理论认识上的重大突破,也是十四年改革开放实践呼唤的必然结果。可以肯定,随着这一新的经济体制的建立,上层建筑各个领域,包括人们的思想观念,必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那么,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思想观念怎样才能适应这一新形势呢?笔者以为,必须做到坚持“两个基本”,强化四种观念。首先,大家应当知道,我们所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不仅具备一般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而且具有以公有制、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种新经济体制,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保证。作为置身上层建筑一个部门的我们新闻工作者,要想为这一新的基础服好务,首先必须做到毫不动摇地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顺利地加入了WTO,传媒经济活动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中国的传媒从原先仅仅充当党的“喉舌”, 到后来渐渐地显露出其强大的经济功能和工业特色。国内的传媒研究者逐步掀起了有关传媒经济研究的新浪潮。一时之间,传媒经济研究的成果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