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孙愈中 《声屏世界》2008,(10):56-56
常见的深度报道有评述型深度报道和调查型深度报道。从内容上分,有解释性报道、成就性报道、话题性报道、调查性报道、典型性报道:从形式上讲,除了单篇报道之外,还有系列报道、连续报道、追踪报道、组合报道等。  相似文献   

2.
余坪 《新闻界》2001,(3):60-61
报业兴旺,异彩纷呈。一种既独立于文字新闻之外,又强调图文并重的报道形式──报道摄影,越来越引起世人关注。它用生动的形象、思辩的色彩、立体的真实感和新颖的手法剖析和解释社会,并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日之意义",成为超越地域、时空、文化背景甚至语言文字限制的形象深度报道,成为报纸的"看点"。一、报道摄影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与文字深度报道几乎同时出现的报道摄影,绝非仅仅是新闻传播中的一种独立的体裁,而是与文字深度报道并列,同属深度报道范畴的一种报道形式。从一开始它就遵从了形象记录加文字补…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媒体对深度报道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投入。在深度报道的众多形式中,调查性报道又是其中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的一种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4.
关于深度报道,有种种不同的说法。如果追溯历史,1986年全国好新闻的评选在我国首次推出了"获奖深度报道作品",并且对其常用形式做了一般界定:连续报道、系列报道和组合报道。无疑以上三种形式在追踪事件、深化主题、揭示事物本质等方面各有其优势。不过,我们应看到,深度报道之  相似文献   

5.
贾玉全 《新闻窗》2010,(5):41-41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概念 《广播电视深度报道》中对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定义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运用电视符号手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揭示表象事实背后的真相的报道方式。《新闻论语》:电视深度报道是电视新闻深度思想的产物,修正了客观报道的缺点,发挥了客观报道的优势,是一种介于动态新闻和评论新闻之间的相对独立的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6.
让深度报道成为报纸的新看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度报道在20世纪20年代末于美国出现时,指的是解释性报道。后来,深度报道演化为一种新闻理念和独特的报道要求。从文体划分来说,它包括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预测性报道、系列报道、连续报道和组合报道。这些种类繁多的报道形式,已经成为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的“常规武器”。  相似文献   

7.
戚玉纯 《新闻世界》2014,(8):140-141
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深度报道具体形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深度报道如何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结合媒介各自的特点有侧重的进行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8.
梅俊生 《视听界》2002,(1):23-2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经济活动日益成为政府部门、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相应地,电视传媒对经济现象的报道也不再拘泥于消息等形式,而是愈来愈注重运用电视专题来对某一经济现象进行深度报道。不过在为数众多的经济报道、经济栏目中,真正有深度、有影响的却不  相似文献   

9.
孙诗语 《新闻世界》2009,(10):103-104
深度报道是近年来在新闻界逐渐兴起的一种全面深入的新闻报道形式,并且已经发挥出其他新闻报道形式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新闻学大词典》这样定义深度报道: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方式。深度报道旨在揭示新闻事实的内部联系和因果关系,反映事实产生的原因、环境及其发展过程,挖掘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所谓深度报道.就是对主体新闻的时间和空间维度进行深度扩展的报道。具体地说,它要通过对主体新闻的生成背景、波及的环境影响和发展的趋势这三个领域的事实要素进行展示和剖析,进而反映客观环境的最新变动状态。深度报道作为新闻的报道形式之一,自八十年代中期在国内兴起至今,一直广为各大新闻媒体所采纳。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深度报道都在拓展新闻社会职能方面展示了优于其他报道形式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1.
一般来说,深度报道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揭示事实背后真相的报道形式。而目前广播深度报道一般采取记者调查+采访录音+记者述评的形式。由于媒体传播特点和受众接受特点,深度报道一直是报刊的强项。报刊的深度报道优势体现在深层分析上,以比较长的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深度报道这种新闻样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1985年,中国一批青年记者开始突破传统的新闻平面化报道模式,首先在《中国青年报》进行了尝试。1993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作为深度报道的特定形式也开始“亮相”,引起了新闻界的瞩目。如今,这种报道形式已日臻成熟,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3.
马兰 《新闻世界》2023,(11):109-112
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深度报道因其全面、真实与深刻性对破除谣言、化解分歧矛盾,乃至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八个“五年规划”时期为区隔着重探讨我国现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深度报道特征、典型报道形式与内容特点、模式,透析过往经验,为当下深度报道实践提供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4.
深度报道是新闻业务中的重要课题,国内外的新闻学者探究这一课题已将近二十多年,主要是从业务角度进行阐释,或者通过某个栏目、作品等进行深度解析。某种报道形式之所以能成为主流报道形式,主要取决于它的报道功能,而这种报道功能又是社会需要的反应,本文将对中美深度报道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差异入手,对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李霞 《今传媒》2014,(6):120-121
深度报道,按照《新闻学大词典》的解释,就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的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目前,深度报道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的重要新闻报道形式。然而,自媒体时代,微博以其短小精悍的语言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信息发布平台。传统媒体也开始顺应趋势纷纷加入了微博发布的行列,所以将微博发布与深度报道相结合成为了目前深度报道新趋势。本文拟从微博与深度报道的互补性,如何利用微博进行深度报道两个方面试分析如何发挥微博优势进行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新闻媒体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不仅表现为新闻信息量的多与少之争、时效性的快与慢之争,更表现为新闻报道的独到性与深刻性之争。因此,深度报道成为各媒体普遍采用的报道形式之一。事实上,深度报道从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迅速崛起至今,已成为各媒体加强舆论监督、增强吸引力、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传媒品牌、提高媒体竞争力的有力手段。多年来,各媒体对如何搞好深度报道不断探索与实践,积累了很多可贵的经验。但如何深化对深度报道的认识,如何深入搞好深度报道,如何提高深度报道的水平,这些问题尚需我们进一步探讨。本刊特约请新闻界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7.
普遍意义上讲,财经报道分为财经新闻报道和财经深度报道,不管是以何种形式出现,这两者都是以事件性报道为主流的,财经新闻报道较为浅显,读者很容易看出事件的发生、过程和结果,可是大多数的财经深度报道却难以看出事件性来。从另一角度上讲,财经深度报道的事件性报道远远区别社会和时政新闻的事件性报道,如果撰写不好,形式上表现出来的往往是一种事件顺序的散乱和观点的不清晰,这主要是由于记者撰写文章的失控。如何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呢?我在撰写财经深度报道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要有过硬的财经知识。做一篇较大篇幅的财经深度…  相似文献   

18.
深度报道作为当今世界媒体流行的主要报道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电视新闻节目中。这种报道形式最早出现在纸质媒体,后来和电子媒体结合,使这种报道形式的特点被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并成为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的一个方向。本文主要探讨一下深度报道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9.
杨国军 《新闻传播》2010,(4):110-110
深度报道,顾名思义,就是对新闻事实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入、详尽的报道。目前深度报道已成为各新闻媒体普遍采用的报道形式,不仅是报纸辟出大量篇幅,刊登深度报道,而且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电视台也开办了类似《新闻调查》等深度报道专栏。深度报道在新闻评奖中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加,涌现出不少深度报道的精品。  相似文献   

20.
新闻深度报道,海内外学者,对它作了多方界定。西方学者的阐释,除了“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说明明日之意义”,之外,还有“深度报道是一种对表面报道的扩展”、“深度报道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报道”(转引自台湾钱震《新闻论》)。仔细研究一下我国近十多年的各种深度报道,它已超过了西方界定的内涵,我国《新闻学辞典》诠释为“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在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由此可知,它不仅是“核对昨日之背景,说明明日之意义”,还将新闻五要素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