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年轻的课程,它的发展既受技术本身变革的影响,也受社会需求和发展的制约。从历史角度来看,信息技术教育大体经历了计算机程序教育、计算机应用教育、信息素养教育和信息生态教育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存在的"合理内核",但在阶段转换过程中也存在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误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带来了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因此,当今天的青少年真实地生活在"程序设计的世界"里,信息技术教育就不应只是简单地"学技术"和"用技术",更应该帮助学生理解"由各种程序算法所驱动的、由形式多样信息技术工具所表现的"信息化社会,发展学生的技术意识、算法思维、数据处理能力和信息的批判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师的信息素养已成为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中必备的素质,单纯的掌握信息技术只是教师信息素养中的不可缺少的方面,应当从更加"广义"的角度去理解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基于思想意识、心智能力和文化积淀为内在基础、并以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为外在表现形式的综合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教师实现教育技术与基础课程的整合,它的终极体现是超越这种整合.  相似文献   

3.
<正>一、广义课程与狭义课程:教师教育课程界定的两种选择教师教育课程有两种界定:广义角度从教师应然的知识结构出发,将其理解成培养一名教师所需的全部课程。狭义角度则为教育专业课程,即体现教师培养中"怎么教"或"师范性"的那些课程。近十年来,教师教育课程的广义界定与狭义界定并存,并出现比较明显的由广而狭的趋势。二、学科性专业与职业性专业:教师教育课程组织与实施的两条路径在教师专业化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  相似文献   

4.
教育信息化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其内涵也在同步地延伸和扩展,自概念提出至今,对教育信息化的界定就不统一.从最初简单地认为信息化仅仅就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到认为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对传统领域(包括产业、管理、组织等)的改造,其内涵也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嬗变.在西方,极少使用"信息化"的提法,他们通常使用ITE(IT inEducation),指的是"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笔者认为,未来教育信息化包涵着更广泛的内涵,需要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它是指利用现代信息网络通讯技术以及数字资源构建社会化数字学习环境,继而引发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模式与教育评价方式的变革、创新以及教育资源的重组和扩散.  相似文献   

5.
程序设计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如何让程序设计课程体现出学科特色,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与技巧,是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要从促进学生理解与应用所学知识的角度,探究程序设计课程学习活动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实施,培养学生学习本学科知识所必备的数据意识、算法意识和生活意识。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程序设计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为使学生能够尽快地理解掌握计算机程序谩汁蛇思想和方法,《信息技术》教材中引入了机器人仿真平台及设计的内容以辅助学生理解程序设计的过程。本之结合笔者∞教学实践,从程序设计教学特点、机器人仿真平台与程序设计之间的关系以及机器人仿真平台应用于程序设计课程的方案三个方面探讨了机器人仿真平台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应用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2012年5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颁布了《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该标准对模块内容做了重大调整,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均设置了"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在义务教育阶段,"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由"生活与程序"和"结构与算法"两个单元组成,在高中阶段,"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由"程序基础""统计类问题""计算类问题"和"程序开发"四个单元组成。本文从模块整体的内容结构入手,分学段对具体的内容标准进行解析,阐释内容标准的特点,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课堂有效教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For-Next循环语句开展了有效理解、有效记忆、有效设问、有效练习、有效讲授等一系列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程序设计模块的有效救学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以网络化和数字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教育的技术特征一下子凸显起来,也使对教育和技术关系的讨论成了热点。现代信息技术会对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和应对这些影响呢?关于这些话题,我更希望从广义的"技术"和"教育"入手来做一些思考。广义的技术是远超工具范畴的,它是指人们从现实到达理想目标所要遵循的综  相似文献   

10.
根据汉语语素的构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从两个视角进行理解。从课程与教学论的视角,可理解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从教育技术的视角,又可理解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两个视角的研究应该沟通、共融,从而和谐发展,达到最终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分析教学中技术应用论争典型观点的基础上,从哲学层面探讨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关系,描述了信息技术作用下教学时空、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发生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教学质量评估指标权重的不完全信息以及指标评价值的不确定性,采用区间数表达专家给出的评价信息,建立了不完全信息下的教学质量评估模型。通过解多目标规划模型,客观地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从而提出了一种新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方法。应用实例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学术、教学艺术及技术层面,探讨如何开展大学英语团队建设,从而探索大学英语教师互动发展的新模式。从学术方面,主张以教师合作为平台,重新建构英语教师的知识体系;从教学方面,以教师反思与实践活动为中介,通过情感互动与认知互动,实现团队成员的共同成长。从技术实现角度,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资源的整合研究,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指导能力和信息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数学课程整合,就是通过高职教育数学课把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数学课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使数学教学融入了现代的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艺术,使数学教学真正实现改革。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于教学的技术装备也在不断发展。技术装备的应用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也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证。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师生间的良好互动是充分发挥装备作用的前提,而要实现这一目的,良好的通信必不可少。本文对无线表决系统的功能进行了分析,从通信模块程序设计方面入手,实现通信功能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内容也应适时做出调整,如计算机语言课应由简单的高级语言编程过渡到可视环境下的编程;教师应改变陈旧的手工批改作业方式和考试方式,倡导无纸化考核,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作业和考试;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手写的课堂讲义制成电子讲稿;在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悬念法、比喻法、演示法、实践法、成果展览法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高等院校桥牌课程设计及其教材编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桥牌教材状况,指出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桥牌课程设计中要注重对桥牌课程的规划、计划和标准的设计,并在教材的编写中坚持四统一、一结合原则,即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趣味性与启发性统一、统一性与多样性统一、教与学统一、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使我国高等院校桥牌教材更加适合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要,以有效促进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其它学科知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被视为教学革新的推动力之一,但在教育实践中其潜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从系统观的视角探究其缘由,可以发现:课堂教学系统、学校系统和社会系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有着不同层面的制约作用,当这些系统中其他制约因素没有发生变化时,强力推进信息技术这一因素则导致创新效果有限。在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革新的过程中,简单地增加硬件设施或提升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因此我国在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革新方面应借鉴美国新技术学校(New Tech Schools of IDEAS)在此方面的成功经验,如创造支持性的系统环境、注重教学活动和学校制度的整体设计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紧扣媒体的本质,反思我国教学媒体应用的历史和现状,从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的角度对媒体技术的学习原理及机制进行分析,探索媒体技术对教学行为取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的应用,阐述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传统的教育技术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与学的观念及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和教学评价等都有着相应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