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现代医学教育中,由医学技术教育主导的工具理性遮蔽了医学人文教育的价值理性,导致工具理性的张扬和价值理性的失落,引发医学教育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内在冲突,而医学工作的本质内在地要求价值理性引导工具理性。面对现代医学教育的困境,加强医学人文教育、以价值理性引导技术理性、寻求二者的融合是医学教育发展的理性路径。  相似文献   

2.
技术理性反映了技术活动正确进行的规律,是技术工作的指针,技术素养的真谛、灵魂和核心.技术对高效率和高质量的追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理性.在长期技术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技术理性已由工具理性进入价值理性阶段.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依相存,应该把它们融合、统一起来.资源理性、环境理性、生态理性、道德理性、伦理理性、人文理性等都是广义价值理性的组成部分.以化学为例讨论了科学课程中的技术理性教育.  相似文献   

3.
论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技术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了人类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新技术、新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但同时在教育领域中也出现了以技术为中心的片面的技术理性取向,表现为教育工作者对新技术的过分热衷和盲目乱用。教育的发展需要价值理性主导下的技术理性,也需要与科学理性相结合的技术理性。  相似文献   

4.
作为20世纪具有卓越贡献的"现代性",在21世纪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威胁"的特征。"现代性"作为理性、真理等的化身,以其"神圣的形象"排斥一切非理性的东西,以工具理性、技术理性反对一切价值理性,其结果人们依赖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追求物质的极度丰富,最后却造成了物欲横流、环境破坏、道德沦丧等社会危机。如此结果,并非马克思对社会的认识存在失误,而是我们不恰当地运用了马克思科学的实践观理论,不恰当地选择和运用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过分夸大了生产实践应当遵循的"工具理性"模式。实现现代性的哲学指归,应回归到真正的马克思科学的实践观理论,强调理性与非理性辩证统一,既弘扬工具理性、技术理性,也坚持非理性、价值理性等的基础地位。非理性作为理性的基础和来源,应当被理性所接纳,让理性与非理性在辩证统一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技术理性”将人过分“工具化”导致了“人的异化”,从而忽视了人的“全面的本质”,失去了对人类主体性的“价值理性”追思,当今盛行的“乔布斯现象”及人们对“苹果”产品的热衷掀起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浪潮,那就是对技术理性的“修正”和超越,实现“技术美”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6.
技术理性的僭越使教育背离了自己的目的,Web2.0网络文化所折射出的网络道德教育现象呼唤更自觉的网络教育文化反思,对教育技术的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做些深入探讨有助于明晰教育技术理性的内涵、本质与功能.本文提出伦理意蕴是内蕴在教育技术理性中的已然内涵和根本特质.教育技术理性是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内在契合和高度统一.基于Web2.0网络技术平台,教育技术理性应当而且可以得到充分表达.  相似文献   

7.
论MPA教育中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认为MPA教育的教育目标、办学思路、课程设计和教学管理中既展示了价值理性,也包含有工具理性,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MPA教育的工具理性显得更为突出,这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提出有必要以价值理性为主导,以工具理性为载体,重构MPA教育,使之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我国教育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工具理性的过分使用以及价值理性日趋衰落的发展现状。结合流动儿童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分析当前教育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一步指出教育政策的执行应该做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使教育政策真正体现出对人性的关怀。  相似文献   

9.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关系的断裂与整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是人类理性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但随着物欲的恶性膨胀以及工具理性的片面发展,导致二者关系的扭曲与断裂。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关系的统一与整合是人类理性与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重新整合二者的关系就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短期效应与长远利益、技术训练与品格培养这四对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比不同类型学校音乐治疗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就业情况,并将这门外来专业放在国际同专业高等教育中比较,笔者发现有的高校存在着强调音乐治疗的实用而突出学习"技术"却忽略了音乐学基础课在人才培养起到的人文教育和职业伦理教育的作用,使得本应体现医学人文内涵的音乐治疗教育尚未达到应有的教育目标。通过访谈与调查,笔者认为这是因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认知不足导致的问题,并对音乐治疗教育中如何运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促进专业规范发展培养音乐治疗人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教师成长是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技术理性"、"实践理性"和"解放理性"三种修辞探讨了教师专业属性——从"技术"、"实践"走向"个人"。由此建基于"教师作为个人"的专业成长方法诞生了:教育自传法——基于个体、从内部入手、自我探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an instantiation of technical rationality. Technical rationality depends on an objectivist epistemology and a representational model of mind. Currently, a growing number of practitioner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nsider themselves constructivists. Because their epistemological position conflicts with that of technical rationality, these practitioners must currently find a warrant for their practice outside the field. However, a warrant for a strong form of constructivism (enactive constructivism) can be located in recent developments in systems theory, one of the foundational pillar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hese developments have the potential to provide practitioners a philosophical mooring within the field itself. One of these developments, autonomous systems theory, with its rejection of the representational model of mind, is described, and implications of its application to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an assumption that the essence of technology is a realm of discovery. Within this realm, humanity and the tools of technology are engaged in a dialogue. The author challenges the objectivism of technical rationality which fragments this dialogue and replaces people's creativity with rigorous, but often useless, propositions. It suggests that, at least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it is time to break away from technical rationality and its accompanying focus on mastery of information.
The author looks at som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s metaphors and discusses how they reflect determinism and consumerism. She explore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he musical metaphor (Hlynka & Nelson, 1986), which encourages both rigour and creativity. She concludes with an appeal to researcher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o grapple with new metaphors to help us cope with the exponential growth of information. She further suggests that educational technology need not be limited by the legacy of positivism, but can ally itself with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and the fine arts.  相似文献   

14.
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教育领域相关政策的制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是提高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纲领性文件.从技术批判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揭示出技术影响下蕴含在教育领域中一种追求效率的技术理性思维,具体表现为基于数据分析的真理判定、基于技术系统的社会秩序、基于技术素养的教育目的.文章借鉴技术批判理论的观点,试图探求解决当下教育政策文本中过于追求技术理性的问题,实现理性与艺术的结合.据此,对我国教育技术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启示,包括关注时代合理性诉求,反思人文不合理问题,权衡技术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对流动儿童学校的合理性和合法化主张进行了反思和批判,认为流动儿童学校在促进社会公平和教育平等的同时却又制造了新的不平等,流动儿童学校的存在类似于美国1954年前实行的种族隔离教育。流动儿童学校更有利于流动儿童发展的观点更是缺乏证据。所以,在当前我国政府主张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要以"公立中小学为主"的政策性背景下,对流动儿童学校的合理性和合法化主张更应持警醒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分析视觉主导的文化,分析异彩纷呈的图形图像,离不开它的主流承载媒介——屏性媒介。与传统纸质媒介不同,屏性媒介具有混合性、整合性、技术性、直观性、浅白性、新感性等多项视觉特质。由此引发的价值建构、人的主体性合理关照、文化隐喻的深度考量和伦理价值的设计与规范等问题亟待我们对其进行深度反思。屏性媒介主导下的视觉艺术形式只有超越现实的功利境界和审美境界,在媒介素养教育中将技术理性和人文理性结合起来,寻求功利审美伦理和谐统一,才能使屏性媒介为人类和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关于西方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教育管理观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科学主义的教育管理观以“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关注组织结构而忽视组织中的人,对人只强调人的理性因素而忽视人的非理性因素,在人的理性因素中注重人的认知理性而忽视价值理性。人文主义的教育管理观以“主观主义”的哲学为基础,关注组织中人的因素,注重人的价值理性而忽视人的认知理性。这两种教育管理观还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教育管理观。科学意义上的教育管理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主体教育管理观。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的哲学,组织与组织中的人、人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以及认知理性和价值理性等能在人的主体的实践活动中达到相对统一。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教师教育主要的理念就是"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而这一理念是以技术理性为基础的。但是,教育理论与自然科学理论之间及教育实践与技术实践之间有着质的区别,因此,教育理论的价值不是指导教育实践,而是作为实践主体"理解"的一个文本。据此,教师教育应该从观念到具体教育措施上都进行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本主要探讨了刑法概念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宣示的刑法规则”和“潜在的刑法规则”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财务报告质量一直是财务报告使用者关注的焦点.利用适应性理性假说,作者时财务报告价值链上每个因素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各种可能影响进行了分析,以达到正确理解财务报告质量的目的,并为财务报告质量的改善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