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板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全面把握课文内容,根据教材内容与教学思路,在黑板上书写的文字与相关的线条、图画等简洁而直观的一种解读方法。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更直观地解读课文,更形象地感知课文。它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对于学生而言:一幅成功的板书既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智慧,促进他们积极思维,理清思路,又能加强记忆,使学生牢同地掌握教材的精髓;既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能提高学生阅读技巧和速度,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说过: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教师。好的板书设计能把课文思路清晰地提示出来,因此,引导学生设计板书既能达到理解课文摸清思路的目的,又便于检验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设计板书的能力,我们根据不同类型课文归纳为:调整、补析、设计。1.调整。将教师设计讲读课文板书的“草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调整。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说出自己预拟板书中的某个字词或小标题,往往反反复复  相似文献   

3.
板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现以小语第八册为例,粗浅地谈一谈怎样设计板书,提高教学效率。一、利用板书,理清思路提纲式板书可以展示作者的写作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例如《飞夺泸定桥》一文的单元训练重点是“理清文章的条理”,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条理,可以设计下列板书:从板书中不难看出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横向观察,体会红军战士所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严重局面,但…  相似文献   

4.
板书是课文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设计能显示课文的结构,突出课文的重点,学生一看便能理清作者写文章的思路,理解课文的难点,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老师应精心设计板书。如教《东郭先生和狼》这篇寓言故事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这一板书将东郭先生、老农和狼这三个角色的品性,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使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在学习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跳水》时,我们师生共同参与设计了这样的板书:这一板书不仅帮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故事中人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也表现得清清楚楚,使…  相似文献   

5.
一、选填式板书。例如《海滨小城》一文,可以设计这样的板书:(选填内容:公园、街道、大海、沙滩、庭院)这则板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一般可先设计好一个框架,并提供一些内容,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选择一些相关内容填入横线,使之成为完整的板书。二、排列式板书。例如《江总书记来我家》一课,可以设计这样的板书:错误排列:正确排列:这种板书是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学生对错误顺序的重新排列,引导学生弄清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三、连线式板书。例如《新型玻璃》一文,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把下面的相关…  相似文献   

6.
板书是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能帮助学生抓住教学要点,提高识记效果;有利于学生体会作者思路,提高分析和理解课文的能力。为了充分发挥板书的作用,在设计和使用板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符合教学目的。板书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所以,板书要根据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例如《珍贵的教科书》一文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  相似文献   

7.
一、选填式板书。例如《海滨小城》一文,可以设计这样的板书:海滨→看到①②小城→看到①②③(选填内容:公园、街道、大海、沙滩、庭院)这则板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一般可先设计好一个框架,并提供一些内容,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选择一些相关内容填入横线,使之成为完整的板书。  相似文献   

8.
“习作例文”的板书设计要与一般的阅读课文板书设计有所区别,应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出发,重点围绕文章的结构和写法来设计。教师要通过板书示范理解课文的方法步骤,提示怎样把一篇例文梳理成一个提纲,做到寥寥数行,包容全篇,作者思路,一目了然。而学生便可以借鉴或摹仿例文的提纲去构思自己的习作。  相似文献   

9.
这个板书采用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增加了直观性和形象性,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作方法。教学可这样进行: 1.理清课文脉络。文章是按地点变换进行记叙的。教学时,可问学生:作者写了在哪几处地方看到的景色?他是站在什么地方看的?让学生知道:海轮航行是由码头到海港,到大海;作者观察的位置是先  相似文献   

10.
一、选填式板书例如《大海的歌》一文,可以设计这样的板书:①码头上看到②③①海港里看到②③大海中看到(选填内容:吊车、石油钻探船、海轮、白云、蓝天、碧海、朝阳)这则板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一般可先设计好一个框架,并提供一些选填内容,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选择一些相关内容填入板书,成为一幅完整的板书。二、提问式板书例如《将相和》一文,可以设计这样的板书:将相和将相1.2.(何事?)(为什么?)不·和·3.(何事?)(怎样?)和·这种提问式板书通过设疑、激趣,提高学生阅读、解疑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1.
外出学习,校本培训。听了不少教师的课,经常发现有的老师一堂课下来,除了运用多媒体外,黑板上只有一个课题。对于小学生来说,精心设计的板书不仅能疏通课文脉络、理清课文结构,而且能突出重点、点化题旨,使学生准确、科学地把握和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12.
一、选填式板书。例如《大海的歌》一文,可以设计这样的板书:大海中→看到→码头上→看到①②③海港里→看到①②③(选填内容:吊车、石油钻探船、海轮、白云、蓝天、碧海、朝阳)这则板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一般可先设计好一个框架,并提供一些选填内容,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选择一些相关内容填入空白处,成为一副完整的板书。二、提问式板书。例如《将相和》一文,可以设计这样的板书:将相和和(怎样?)3.(何事?)(为什么?)不和2.(何事?)1.将相这种提问式板书通过设疑、激趣,提高学生阅读、解疑的欲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探究和解…  相似文献   

13.
一、提纲式板书这类板书最常用,它是以课文的结构提纲或内容提要为主的板书,能较完整地反映文章的结构层次或内容要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的脉络和写作特点。如《一夜的工作》(人教版六年制第11册)一文可以设计这样的板书:这一板书,清晰地概括了周总理工作和生活的特点,从而赞扬了周总理是个中外难得的好总理。二、图示式板书这类板书以直观的图画代替抽象的文字,让学生在图画的启发下理解课文内容,往往能起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人教版六年制第1册)一文可以设计这样的板书:此板书,将小动物们在雪地上留…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板书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重视。板书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是课堂教学的精髓 ;是文章结构的一根线 ;是启迪学生思维的窗口。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掌握文章的结构 ;理清文章思路 ;从而掌握知识 ,提高能力。笔者就十多年来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5.
阅读在课堂上能让学生正确肯定地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给予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给予他们独立思考、理解课文的机会,是因为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培养其语感。学生不仅能有效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更能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增加自己的知识面,所以,阅读在一堂语文课里相当重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6.
阅读文章要摸清作者的思路,写作文章也要理清自己的思路,议论文尤其需要注意这一点.在临场议论文的写作中,让学生调动知识储备,给自己铺好一条清晰的"路子",就会快捷地达到目的地.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如何更好地上好一堂课都是令老师感到头痛的一件事,成功地导入一门新课,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吸引他们更深入地对课文进行研究。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必要仔细考虑导入新课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  相似文献   

18.
一、借助诗歌形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是个教学难点。而老师重复单调的引导往往费时费力,学生没有兴趣,畏难情绪明显,所以效果不好。这时可以根据文章特点借助诗歌形式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顺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记得以前有幸聆听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执教《第一场雪》。支老师在教学总结时把自己的板书巧妙地连成了一首简短的诗歌:  相似文献   

19.
正板书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更方便地进行视觉交流。多媒体课件开始盛行的今天,教师还是不能忽视板书的重要地位,因为教师在书写板书的时候能将汉字的人文性传递给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必然要重视板书的设计。一、精心提炼,一线贯之在指导学生学习《月迹》的时  相似文献   

20.
到一些学校去听课,发现板书似乎被老师们所忽视.偌大一块黑板,有的老师"吝啬"得只留几个字,有的甚至一字不写.板书果真不重要、不需要吗?笔者认为不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精心设计的板书不仅能疏通课文脉络、理清课文结构,而且能突出重点、点化题旨,使学生在具体与抽象的结合、局部与整体的兼顾中,准确、科学地把握和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