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手工编织为载体对高职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并创造性地展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对话活动,开创了高职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新模式,在高职手工编织课中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刘梅 《湖北教育》2024,(1):9-10
<正>《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编织”归入生产劳动任务群中的传统工艺制作项目中,教学对象指向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生。编织类劳动历史悠久,意蕴隽永,并且材料易得,是优质的劳动教学项目。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编织文化、学习编织技能、创造编织作品,笔者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设计了“传承中华传统技艺之彩绳编织”系列劳动课程。下面,笔者以起始课《初识编织》为例,阐述“遇见—突破—行动—创新”四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3.
复习课是高三数学教学中的常见课型,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必备知识,展现解题思路,使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进而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课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其主动思考,发现知识间的联系,编织紧密的知识网络.  相似文献   

4.
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许多教师往往把练习课与复习课混淆在一起,没有充分发挥"整理"应有的价值,以大量的机械练习作为复习的主要学习形式,忽略学生已有知识的归纳与重新建构。整理是复习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时我们要根据知识的主要内容,正确地选择切入点,通过学生的知识再现、提炼,有效地编织知识网络,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节单元总结课。单元总结课是一种难于把握的课型,目前主要有三种上法,一种上法是用单元检测的手段代替对单元的总结这是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一种方法;第二种比较难一点,就是对单元的内容进行比同求异,重在分析比较;第三种重在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点拨。我们今天采用的就是第三种方法。通过今天的单元总结课,我有下面一些体会:体会之一就是设计单元总结课首先要注意到紧扣单元教学的要求,或者说紧扣单元教学的提示,抓住单元总结课的中心突出它的重点。体会之二,老师要善于从课文中精选材料,精选非常美的材料,精选学生能够用的材料,或者一定要用的材料交给学生,来提高学生的能力。体会之三,就是要巧妙编织教学的程序。教学程序首先表现在思路清晰———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先是知识性的后是理性的或者先是知识性的后是方法性的。其次呢,就是课上下来要给学生以美感,把它编织好,就像一幅幅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体会之四,单元总结课老师一定要注意给学生点拨一些学法,比如今天的“寻找美句”要求学生用分类摘录的方法,比如今天的背诵精段,要求学生先用多角度品析的方法进行品析,再比如说最后的口头作文,要求从课文里面学习三层式结构,这样通过学法的点拨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对学生未来的阅  相似文献   

6.
如何在小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的智“慧闪光”,是每一位教育者在新一轮课改实验中必须探究的问题。一、激发好奇心,开启智慧大门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为学生编织创新思维的翅膀,从而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我在教学《“黑板”跑了》一文时,首先把课题写  相似文献   

7.
"说数学"活动教学与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的学习局面,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概念课中的知识发现、探究、升华、拓展到复习课中知识网络的编织、知识的重难点的实例分析、"近似"知识的辨析教学,等等.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体会、反思,让课堂中学生学习的进程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暴露在师生面前,不仅有利于教师掌握整个教学环节及教学效果,而且能对其他学生起到启示和警示作用;不仅实现了学生课堂教学的自主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课例研究为依托,着重论述了如何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分别从自主学习、操作实践、评价展示三个方面,为学生成功习得技能,掌握编织要领构建适合的策略,促使学生形成更加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
软陶是一种近几年来比较流行的塑型材料,属于聚合质粘土,加热后可以定型,有极好的可塑性.软陶在手工领域用途较广,能够制作各类手工制品,比较受欢迎,同时在各教学领域的手工课上也发挥着不小的作用.编织课教学以手工编织为主要内容,编织过程中常使用到软陶作为配饰,软陶不仅可以根据要求亲自制作,且工艺简单易操作,制作出来的作品形式多样,能让编织作品效果更佳.软陶在编织课中的运用既可以提高编织效率,也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艺术/编织课(Kunst/Textilgestaltung)是德国基础学校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尽管各州在课程称谓上略有差异,但其具体的教学任务、课业内容、学习重点、教学时数等却是大同小异的。 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小学的艺术/编织课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是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排球教学就像排球技术一样,看似平淡,易教易学,但真正教好很难,几节课过去后,学生似乎并没有掌握什么,更重要的是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实践证明,要想把排球技术教好,首先要在众多的排球技术中寻找好突破口,一旦找到突破口,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个突破口就是双手下手垫球的教学.教师对教学要有明确的要求,要有量化标准,这可以成为学生课上课下努力的目标.教师还要在教学中有施之可行的教法,使课上课下、教学与课外活动,教学与校内比赛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一个个的环节编织成了排球教学的良性循环.本文笔者谈谈编织这些环节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有趣的教学活动,能激发低年级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探索的动机,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和儿童的认知特点,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再编织,再延伸。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活动中一步一步地展示思维过程,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现着重以第三册《摩擦起电》及其它课为例,谈谈如何设计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3.
精读课是目前大学英语读写课堂中的一个重要课型,它肩负着吸收和输入语言文化知识的重要任务,是学习主体在头脑中编织语言网络的主要输入源。大学英语中的词汇、语法、篇章等主要通过精读课的教学得以实施,因此笔者从细剖精读课的理论基础入手,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总结出大学英语读写课堂中的精读课的教学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4.
1983年以来,我校按照1982年原教育部颁发的《关于普通中学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的试行意见》,结合本校实际逐步开设了盆景、插花、竹品、无线电修理、服装、编织、英文打字、财会珠算等劳技课程。作为初一到高三各年级学生的必修课,我们组织教师编写了这几门课的大纲要点,编写和选定了教材,制定了学生的考核制度,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初步成效:83年,张家港市教育局组织全市各所完中在我校召开了劳技教育  相似文献   

15.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有力措施。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编织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序幕,使学生的思维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从平静状态向活跃状态转化,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教师探视教学状况,沟通家校信息的有效手段。信息技术作业虽然不够繁重,但是封闭的作业内容、僵化的作业形式浇灭了学生原有的兴趣。“在word中查找命令是在工具栏的菜单中。”像这样的填空作业难怪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不爱做信息技术作业”。在当今用互联网络编织的信息时代,网络能否为学生的作业开辟出新的途径?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7.
罗志珍 《天津教育》2023,(32):131-133
<正>中国编织艺术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而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更是为其增添了许多活力。在这门古老手工技艺逐渐从实用性向艺术性过渡的过程中,人们将自身淳朴且浓烈的情感融入其中,由此凝聚出历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品质和灵巧智慧。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小学美术编织课程特色的传播,使学生坚定自身的文化自信,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美术编织课程的教学探究,以传承和发扬编织文化,让学生能够掌握美术编织知识、技能以及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及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让思维历险     
听过吴正宪老师课的人经常会这样问:为什么学生在吴老师的课堂会如此激动、兴奋、主动?为什么学生在吴老师的课堂上会妙语连珠、思维活跃、思考深刻?为什么学生在吴老师的课堂上有那么专注的神态和原来如此的释然?这些都源于吴老师为数学编织了一条五彩缤纷的智慧彩带,吸引着、召唤着、感染着学生,使学生享受到数学学习的神奇与快乐。  相似文献   

19.
德国基础学校非常重视审美—文化的艺术教育。各州为此而设置的课程虽然在称谓上略有差异 ,但具体的课业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数及教学要求却基本相同。艺术 /编织课的教育目的主要对儿童进行艺术启蒙 ,激发他们动手的乐趣和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发现学习的自发性与积极性 ,培养他们对审美—文化的现象的观察、感知、欣赏、评价能力 ,促进学生继续发展其非语言的形式及传递形式的能力 ,从而保证基础学校教育与教养目标的达成。在这方面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小学的艺术 /编织课颇具代表性 ,每周平均 3课时 ,其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除了对学…  相似文献   

20.
笔者一直认为,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路基的过程。然而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一直将语文教学锁定在对教材繁琐的分析上,语文教师不得不在课上课下编织一张密密的网,去打捞中考中细小繁琐的知识点。后来发现原本应该充满激情和欢乐的语文课堂,学生像网中的鱼,失去了欢乐,没有了活力。而新课改的到来,给沉闷的语文课带来了新的生机,教材不再列入考试范围真正地解开了套在师生脖颈上的枷锁,极大地解放了教师的思想,教师可放开手脚讲自己对文章的体会和见解,学生可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不拘泥课本条条框框的束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