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对情境教育的创始人李吉林老师虽旱有所闻,但真正让我从理论上深刻认识李吉林老师所创立的“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体系的是在一次次研读了李老师充满诗意的教育专著《情境教育的诗篇》之后。手捧着这本承载着李老师二十余年创造性生命旅程的专著,感受着李老师二十多年来走过的中国教育改革之路,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相似文献   

2.
严清 《江苏教育》2012,(5):14-16
李吉林老师告诉我,她的孙女儿这样对她说:"奶奶,你就像个孩子,我喜欢和你玩。"李老师自己在文章中也说:"我,长大的儿童。"真的,李老师其实就是个孩子,很多事情可以证明这一点。她像孩子一样的认真和执拗。上个世纪90年代中叶,有一天,李老师来找我,见面就说:"最近,江苏教育出版社要给我出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我想请你给这本书写序。"我忙说:"我不合适,你怎么想到让我写序?"  相似文献   

3.
听李老师作报告第一次见到李老师,是在南通师范学校的大礼堂,那年我16岁,读师范一年级。记得那场报告作了两个多小时,李老师讲她与教育的情缘,讲她的情境教学,讲她出访日本讲学的见闻感想。她的报告,带给我们强烈的心灵震撼:小学老师,竟然也能做实验、搞科研、成专家;一名小学老师,居然还可以漂洋过海去国外讲学,这在上个世纪80年代,对从没有走出过南通的我们,是多大的奇迹啊!李老师的报告,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职业尊严,什么是事业追寻,什么是人生价值。青春的我,心中的梦想变得清晰起来:工作后一定要像李老师那样,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4.
曲君 《教师》2012,(30):61-61
拿到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后,我是如获至宝的,真正开始读这本书后,果然被李吉林老师“诗化的教育,创意的人生”所深深折服,她历经26年,在“情境教学一情境教育一情境课程”三部曲里,写下了一首首清新隽永的小诗,如满架蔷薇,留下一院馨香。“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李老师基于学生智力发展的情境教学也是浸润在中华文化的文脉之中的。惊喜地发现,她提出的“形真、情切、意远”等情境教学的特点,不仅适应于小学语文教学,在我的初中语文课堂上,竞也可以觅其踪迹。  相似文献   

5.
"我爱小池,爱其清澈;我爱溪流,爱其长远;我向往大海,因其奔腾的涌浪。"这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情境教育的创始人李吉林老师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人生诗句。是的,李老师  相似文献   

6.
正最喜欢李老师的那句话——"我,长大的儿童"。是的,李吉林老师童心永驻,与儿童心心相通,她的教育哲学具有丰富的童心质素。她的著作《为了儿童的学习》更是其儿童哲学在课程建构方面的具体体现。李老师的情境课程体现了儿童中心设计和经验中心设计的融合取向,具有鲜明的进步主义色彩。在她的"为了儿童、儿童至上"的课程哲学中,儿童与课程的关系是人的天性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她关心儿童的兴趣和经验世界;她认为儿童的经验是有生命力的,流变的,动态的:她坚持教育者的任务是优化一种发展性的教育情境,一种能够转化成儿童可以动用的个人资源的  相似文献   

7.
编者手记     
小东 《中国德育》2006,1(6):80-80
前些日子,意外地收到李吉林老师托人寄来的刚刚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付梓出版的八卷本《文集》和参加“李吉林教育思想研讨会暨《李吉林文集》首发式”的邀请,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李老师作为新时期中国教育改革的前行者,用了整整28年的时间蹚出了一条独具风格的情境教育之路,她的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2011,(Z1):45-47
成果名称:情境课程的研究与实践申报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团队成员:李吉林及情境教育研究所"围绕情境教育我已经做了三十多年",李吉林老师说,"越做越觉得这是一块富矿。"从1978年在语文学科进行情境教学的实验,到1990年为了儿童的整体发展开拓情境教育,教育教学中孩子们那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那些沸腾的场景,每每想起来都令李吉林老师激动不已。"我一直有一个非常简单  相似文献   

9.
一口气读完李吉林老师厚厚的一本《情境教育的诗篇》,我仿佛也在散发着油墨香味的诗篇中跟随着李老师走进那改革创新的求索之路,走进那如诗如画的教育境界。  相似文献   

10.
李吉林老师从教五十余载,痴心于她的情境教育研究实践也已逾三十载,每当看到她那慈祥的笑容,每当想起她那温和而持久的教育情怀,心中总是涌起许多感动。李老师身上有一种特别的魔力,让你亲近、让你感佩。从年龄上来说,她是长者,但她开口闭口朱先生,让我忐忑不安;从学问上来说,她是前辈,但她没有门户之见,始终敞开胸怀,关注和支持我们的新教育实验,让我感动不已。更  相似文献   

11.
<正>李吉林老师在《情境教育三部曲》自序中写道:"‘儿童的发展'日久天长成为我教育的核心理念,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影响着我,导引着情境教育整个实验与研究的正确方向……"可见,促进"儿童的发展"是情境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情境教育向其他学科推广时必须把握的命脉。在数学教学中推广情境教育,其目的和检验的标准都是要促进儿童的数学发展。怎么才能让这样的发展更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李吉林老师一直行走在情境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之路上。结合对自己多年教学的回顾和提炼,从文体的视角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李老师对情境教育的充实和发展。本刊推出其代表性的课例及其设计,以呈现李老师的这一最新研究成果,《燕子》一课教学是散文类课文情境教学的典型课例。  相似文献   

13.
记忆     
郑艳  赵德兴 《江苏教育》2014,(5):M0003-M0003
<正>"我将来要坐上宇宙飞船,在蓝蓝的天上给李老师打电话。"照片中的李吉林老师正在执教《小小的船》,那年她刚过五十岁。李老师用简贴画结合语言描绘的形式创设了登月的情境,伴随着《小小的船》充满幻想的曲子,孩子们听得入了神,课堂上进发出了许多灿烂的智慧火花。我们不禁惊叹,在当年的情境教育的课堂上,一年级的孩子竟然就能有如此大胆的幻想,这比我国宇航员在"神九"上给家人打电话的现实早了竟整整20年。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界,只要一提到情字,首当其冲想到的便是情境教学的创始人李吉林老师,李老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怀有深厚的真情。在课堂上,李老师总是以自己挚情的语言,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使学生在情绪高昂的状态中领会文意言语。她身体力行告诉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李吉林老师一直行走在“情境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之路上。结合对自己多年教学的回顾和提炼,从文体的视角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李老师对“情境教育”的充实和发展。本刊推出其代表性的课例及其设计,以呈现李老师的这一最新研究成果,《燕子》一课教学是散文类课文情境教学的典型课例。  相似文献   

16.
读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一书,从扉页上李老师那略显苍老但却精神焕发的容颜中,从朴实无华但却凝聚着几十年默默耕耘和付出心血的文字中,从媒体的评价和一线教师的敬仰中,我领悟到了教育的真谛。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那乐此不疲的对教书育人的热爱之情深深熏染了我,使我的心灵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7.
<正>跟随李吉林老师研究情境教育十几年了,但李老师总是自谦自己不太懂数学,一直只肯收语文的徒弟。直到2017年夏天,李老师同意正式收下我和数学团队中几个老师为弟子。那天是李老师79岁生日,在李老师家里,我们几个人围坐在一起,畅谈情境教育的研究历程和美好前景,举杯共祝敬爱的李老师身体健康。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李吉林老师研究情境教育的40年。40年,李老师用美、用智、用趣,探索、研究、发展、构建了"中国式儿童情境学习范式",  相似文献   

18.
一生的导师     
王美 《江苏教育》2012,(5):17-18
2000年,我由南通师范学校毕业,进入通师二附小工作,恰逢情境教育研究所需要助手,我有幸获得李吉林老师的认可,从此便一边担任语文教师,一边在李老师身边帮忙处理一些所务,并参与实验研究,先后有四年时间,为我日后从事教育研究打下了扎实而重要的基础,而日常所受李老师的教诲和熏陶,亦将深深地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当前 ,国内外教学论的研究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不仅研究儿童的认知过程 ,也研究儿童的“情意”过程 ,探索儿童在教育过程中情感、意志、个性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使儿童的知、情、意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 ,它吸取了中国古代文论有关“意境”论的有益养分 ,又借鉴了当代西方教学论中“启发学”的某些做法 ,在她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中 ,不断地融合、汇流、发展、创造了适合中国国情、具有民族气派、符合中国儿童身心特点的情境教育。其主要特色有以下几点 :第一 ,李老师的情境教育…  相似文献   

20.
八年前,我走上教科研管理岗位,从此,有很多机会就教于李吉林老师。后来,主持一项省级教科规划课题——《李吉林研究》,与李老师更是过从甚密,每每得其"亲炙",受益匪浅,成长较快。李老师给我的教益是多方面的,而最让我受益的是,她虽然年逾古稀,却童心未泯,童情永驻,童趣盎然。我曾说,"和李老师在一起,觉得自己都年轻了不少";我还说,"老人更比新人新"。是的,不管是谁,倘能经常和李老师在一起,耳濡目染,定会褪去平日的"伪装",卸下苍老的心态,淡化倦怠的感觉,撤除设防的樊篱——人格精神上的成长才是她"给予"我的最大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