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2011年,“看见”应该是个关键词.身入新闻业十多年,我一直关注摄影,并意图以笔写图,以此更好地呈现出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 因为在《人民摄影报》上撰写图片评论、去年9月1日至3日,我受邀参加了在青岛举办的201 0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奖颁奖典礼,并在会上发表了题为《看见就是改变——我眼中的金镜头》的主题演讲.在我看来,看见就是立此存照,看见就是接近真相的努力.很多时候,看见就是改变,因为改变就从看见开始.  相似文献   

2.
看见。认识。呈现。2013年,我读的第一本书,是柴静的《看见》。我坦言这本书我读了好些天,一篇一字地都看了。我也坦言这篇文章我放下书后好几天都不知该如何下手,即便是现在,我仍有"思绪万千,不着一缕"的感觉。这一切,都是因了《看见》这本书给我的触点太过博杂的缘故。柴静在书中让我看到一些我曾见过却并未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以传播渠道为调节变量,探究网络口碑的传播者特性和传播内容特性对消费者图书购买意愿的影响机理,为图书出版行业相关主体进行口碑营销提供参考借鉴。[方法/过程]基于信息传播理论,以传播渠道为调节变量,构建网络口碑对消费者图书购买意愿影响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使用回归分析方法厘清网络口碑与消费者图书购买意愿的关系,并实证检验相关因素的影响效应。[结果/结论]传播内容(信息)特性对消费者图书购买意愿具有直接的显著影响。传播者(信源)特性既存在对购买意愿的直接显著影响,也存在以传播内容特性为中介的间接显著影响。传播渠道(信道)的调节效应显著,其中对传播者特性与购买意愿的调节中,文化推广式平台的调节效应最大,其次为营销式平台,自由讨论式平台最小;对传播内容与购买意愿的调节中,文化推广式平台的调节效应仍然最大,自由讨论式平台略低,而营销式平台最小。最后,从传播内容的设计、名人效应的发挥和营销平台的选择与建设3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钟丽静 《东南传播》2014,(10):84-85
什么是"看见"?又如何"看见"?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显著特征,事物的本质隐藏于现象之中,人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看见"本质。法学理论即为一种"看见"及"如何看见"。法律实践中,实践者运用具体的法律知识是普遍现象,但其中抽象的法律知识则不易被"看见"。往往那些既抽象也是最基本的法律知识,如法律的基本性质的知识,通常难以被"看见",它们总是以隐秘的方式在法律实践者的行动中"游荡"。  相似文献   

5.
2011年,国产中小成本电影屡创佳绩。为了从被国内外大片挤压的狭小的电影市场中突出重围,中小成本影片越来越重视电影的营销策略。《失恋33天》和《钢的琴》分别是2011年中国电影市场中"小成本高票房"和"小成本高口碑"的典范,通过分析其营销策略来探寻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宣传发行之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以《人再囧途之泰囧》为例,分析国产贺岁档的传播特色:明星效应,吸引更多眼球;媒体整合营销,广泛招揽受众;新媒体营销,开拓营销新渠道;病毒营销,产生口碑效应;事件营销,捷足先登。  相似文献   

7.
1利用豆瓣网进行图书网络口碑营销的可行性传统的口碑营销是指企业通过朋友、亲戚等人的相互交流将本企业的产品信息或者品牌传播开来。随着传播技术和现代网络的发展,"网络口碑"这一概念被提出,网络口碑营销发展起来。网络使人们不再被地域空间、时间所分割,而是人们  相似文献   

8.
没看见不写     
《北京日报》曾经在105天内连续发出104篇昨日新闻。这些新闻均为现场采访,全部是视觉新闻,平均每篇不超过500字。许多被报道的事件从发生到同读者见面,不过十几个小时。它就是1986年6月23日至10月5日在《北京日报》一版开办的《“窗口”行业见闻》专栏。这个专栏办得较为成功的诀窍,就是所有报道都坚持一条:没看见不写。  相似文献   

9.
【摘要】《看见》作为一档由纪实和人物访谈构成的专题节目,因其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风格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以《看见》栏目的周末版为例,从栏目定位、叙事结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等角度出发解析其栏目特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网络口碑营销也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淘宝网的迅速发展,使其附带社区淘社区成为独树一帜的网络口碑营销平台。本文从口碑营销的内涵和新时期网络口碑营销的大背景谈起,探讨了淘社区在网络口碑营销方面的优势,分析了四种常见的策略,并提出了淘社区中口碑营销所存在的口碑分享困境、管理不利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梅晗 《今传媒》2024,(2):83-86
2022年11月18日,由中央电视总台、荆州市委宣传部等联合出品的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看见纪南城》在央视科教频道正式播出,聚焦于瑰丽的楚文化,被认为是继《楚国八百年》后的又一重磅之作。本文运用文本分析法分析《看见纪南城》的叙事策略,解构纪南城的历史谜团和文化特点,探析历史人文纪录片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同时如何深层次开掘文明背后的人文主义光环,明确人类文明未来指向的。  相似文献   

12.
章俊 《今传媒》2011,(8):64-65
2010年底《让子弹飞》在国产影片市场一炮而红。影片的成功来自诸多因素,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来自于片方以精英人士和普通受众的分享为基础策划的口碑营销。本文认为目前在业界流行的口碑营销理论上来源于传播学上的两极传播理论,实践操作上则始于电通公司提出的AISAS消费模式。口碑营销的形成基础也因此决定了企业在操作口碑营销时要注意从意见领袖、口碑内容与渠道及良好的客户服务意识四个方面去突破。  相似文献   

13.
陈砚颖 《今传媒》2011,(11):54-55
《三枪拍案惊奇》作为张艺谋奥运归来的首部作品,在受到全国观众瞩目的同时,也遭到了种种非议,然而2.6亿的票房成绩还是给导演和制片人交了一张满意的答卷。整合营销策略的巧妙运用,在《三枪拍案惊奇》的前期宣传和后期推广中都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可以说这不仅是张艺谋对于类型影片的又一次颠覆,同时也是全新的电影营销策略的体验和尝试,"低口碑"不再是制约电影营销的瓶颈,而是可以成为"高票房"成功典范。本文分析了《三枪拍案惊奇》中的各种营销策略,启发我们对于电影营销思路的创新思考和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4.
陈超  熊磊丽 《东南传播》2012,(7):115-118
本文以市场与学界对电影《失恋33天》赞弹不一为研究源起,分别就中小成本国产电影现状、微博传播及市场营销三方面作为理论依据。以"电影失恋33天官方微博"在新浪微博所发内容为文本分析之基础,检视中小成本国产电影的微营销规律及特点。研究发现,电影《失恋33天》在微博营销中前后期宣传重点虽然不一,但情感诉求与口碑效应运用较为明确。同时文中也指出,官方微博运营中,微博人格化使用应前后统一,后官方微博应解决好品牌延续问题。  相似文献   

15.
自视甚高的导演陆川在新作《王的盛宴》遭遇网络上的如潮恶评后,其团队终于按捺不住捅破了窗户纸,将电影圈人尽皆知的黑幕曝光。陆川团队爆料,为维护影片口碑,他们花5万元雇"水军"给影片刷高分,并认为自己是被对手的"水军"在网上抹黑才导致票房惨淡。  相似文献   

16.
网络口碑可信度及对购买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念武  岳蓉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2):133-137
分析正面和负面网络口碑可信度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两种口碑如何影响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和购买行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同嗜性、点评站点可信度以及信任倾向对两种口碑的可信度都有显著影响,而传播者专业性仅对正面网络口碑的可信度有显著作用。正面网络口碑的可信度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对被点评商家的信任,但并不显著影响购买意向,购买意向受到对商家信任的显著影响,也进一步显著作用于购买行为。反之,负面口碑的可信度同时负向影响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和购买意向,但与商家信任、购买意向以及购买行为之间均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张颖 《今传媒》2012,(8):96-97
人在纪实类专题节目中起着关键作用,不仅成为节目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节目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本文将对《看见》周末版的选题、叙事技巧、纪实手法等角度分析,探究节目如何看见新闻中的人,并向观众传达意义价值。  相似文献   

18.
《声屏世界》2015,(2):136-137
2014年10月24日,中国广告行业年度顶级盛会——第21届中国国际广告节在贵阳隆重开幕。本次盛会陆续评选出了包括中国广告长城奖、媒介营销奖、互动创意奖及广告主奖在内的系列广告行业重磅大奖。"东风标致2008牵手《如果爱》——以电视为支点的高效应回报"营销案例凭借其本身独特视角和创新思维赢得了观众、广告主及评委会的高度认可,荣膺"2014中国广告长城奖·媒介营销类之电视类金奖"。  相似文献   

19.
夏永春 《出版广角》2019,(24):58-61
《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罗小黑战记》(以下简称《哪吒》和《罗小黑》)是2019年国产动漫电影打造的两大"爆款"。《罗小黑》凭借多年构筑的动画番剧口碑,首映票房便终结了《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的15连冠,然而却未如预测那般赶超《哪吒》再创辉煌。通过对比分析新媒体背景下两部国产动漫电影营销策略的差异性,探究二者产生差距的原因,可为国产动漫电影的科学营销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奔跑吧兄弟》与电视公益营销 近年来,我国推出了一系列的电视综艺节目,特别是真人秀节目,但口碑和效益双收的节目少之又少.作为传递公益和正能量的真人秀节目,除节目本身的明星效应、游戏互动环节等吸引受众,《奔跑吧兄弟》获得好口碑和高赞许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其采用的电视公益营销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