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邹蕊  刘永坚 《出版科学》2008,16(1):45-48
图书衍生品是围绕图书相关方面进行周边开发制造的产品。它是依托图书品牌在文化、创意、经济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进行产业化开发的结果。图书衍生品的品牌塑造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展:打造角色品牌、经营作家品牌和形成品牌系列。  相似文献   

2.
旧版图书二度开发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笔者从事英语图书出版多年,从英语图书的策划与开发过程中,深切体会到对于旧版图书进行二度开发的迫切性。首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全民学英语已广为人知,英语整体水平也在逐年提高,读者对于英语图书内容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王磊 《中国编辑》2013,(1):60-62
"小鹿芮卡"原创动漫教育项目将动漫产品与幼儿教育紧密结合,在全媒体出版背景下,充分开发网站、软件、图书、动画片、衍生品等项目资源,全方位助推品牌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科技馆事业蓬勃发展,全国各地都在新建及改扩建科技馆,科技馆已经逐渐发展成为集科普教育、高科技娱乐、休闲旅游于一身的综合科技场所,科技馆衍生品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科技馆衍生品不仅仅是参观观众的旅游纪念需求,更是科技场馆科普教育的重要延伸和拓展,其本身也可独立作为小型科普展品发挥启迪科学思想,培养科学精神,激发科学兴趣的作用。本文从科技馆衍生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发展现状出发,结合沈阳科学宫升级改造与发展实际,重点谈谈科技馆衍生品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5.
电视节目衍生品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发展潜力,是广电文化产业的重要一环.本文选择电视节目衍生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我国电视节目衍生品的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当前电视节目衍生品的发展机遇,并提出了电视节目衍生品开发策略:将电视节目与IP、旅游业、电商、硬件开发结合,实现广电文化产业的长久盈利.  相似文献   

6.
由图书出版主权利衍生出来的附属版权虽然并非正式概念,但它在出版产业中具有较高的产业增值价值。媒介融合的趋势使得各媒介界限日益模糊,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凭借媒介融合趋势提供的机遇以及高新技术的发展,深度、立体、多元开发附属版权可以充分开发图书版权,拓展"大出版"概念,拓展出版盈利渠道,整合出版价值链,对进入微利时代的图书出版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高等工程教育图书的出版存在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出版的现象,出版市场亟待净化,图书质量亟待提升。通过作者在出版畅销书《新概念51单片机C语言教程——入门、提高、开发、拓展全攻略》中的思考和感悟,揭示了编辑的社会责任、智力贡献和价值感。  相似文献   

8.
刘博 《编辑之友》2012,(5):109-111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动漫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图书、期刊等印刷读物作为动漫的重要载体和衍生品也相应得到发展.但近些年随着新型多媒体传播方式的日益普及,传统的出版物市场受到了很大冲击.面对机遇和挑战,除了优化动漫产业链结构、建立现代化营销模式等外部改革,提高装帧设计的水平也是促进我国动漫出版物积极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将尝试从设计思路、印刷技术、新材料运用、拓展互动性等方面,提出关于动漫类书籍装帧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旅游区设立图书馆网点,开发图书旅游借阅业务,特别是为旅游提供具有当地献特色的服务,既为旅游区注入了人色彩,提高了娱乐档位,又使图书馆的服务领域和知名度得以拓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梳理“理想国译丛”品牌构建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品牌构建的三大特征:在品牌建立上注重图书形象整体的变化与统一;在品牌推广上充分依托母品牌的品牌伞效应进行宣传,同时寻找专业性特色推广方式;在品牌维护上谨慎开发衍生品等。通过总结“理想国译丛”品牌构建的各个阶段所呈现出来的实践特点,为其他相关图书品牌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于其他综合类博物馆,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侧重的是对科学知识进行普及以及进行科学教育,作为教育功能的延伸,自然科学类博物馆衍生品的开发也肩负了科普与科教的使命。本文首先从自然科学类博物馆衍生品的相关概念入手,探讨有关衍生品的认知、研究与价值,继而分析在衍生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衍生品产业是博物馆行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博物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博物馆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但是目前我国博物馆衍生品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首先给出博物馆衍生品的定义与内涵,并提炼出博物馆衍生品的特点。然后基于目前国内大部分博物馆衍生品千篇一律,缺乏创意的现状,结合国内外博物馆衍生品成功案例的分析,从前期调研、设计开发、宣传营销、品牌战略等几个方面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声誉是图书馆开发图书信息资源、拓展服务、讲求信用而获得的美誉,是图书馆最重要的无形资产。能否建立良好的声誉,对图书馆实现自身社会价值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我国出版医学类图书的出版社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医学专业出版社,二是科技类出版社(不少科技出版社将医学图书作为主要出版方向之一),三是大学出版社。医学图书细分市场主要涵盖医学教材、教辅、保健书、专业书和考试书等几大板块,对此,各类出版社结合自身实力和规模或有所侧重,或全面拓展。  相似文献   

15.
面对电子阅读的冲击,传统纸质图书要保持和增强核心竞争力,质量是根本.读者是图书质量的最终判定者,图书网评拓展了读者评判的影响力,读者差评更对图书质量起到了监督、制约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网络书店图书差评中反映出的纸质图书质量问题,旨在探讨以读者需求为中心提高图书质量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6.
孙华明 《出版广角》2019,(12):30-32
品牌图书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语文读本》在品牌图书的打造与维护上,努力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合为时而作,发时代之先声;二是内容为王,精益求精,实现精品出版;三是与时俱进,实现品牌图书的再开发。  相似文献   

17.
"非出版营销"是指常规图书营销之外的经营活动. "非出版营销"能够拓展图书出版营销的新领域,使出版行业与其他行业实现资源整合,提高出版营销的经济效益; "非出版营销"能够体现图书出版的服务功能,以主业为线索实现多元化经营,提高出版营销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版权输出是我国图书走出去的关键所在。版权输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协调作用才能产生好的效果。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版权输出的现状、问题,认为要提高我国版权输出水平,一是要提高政府对文化产业的管理水平,二是要拓展出版企业的海外营销渠道,三是要打造出版企业的国际品牌,四是要加强数字出版走出去。  相似文献   

19.
郭莲莲 《新闻世界》2014,(8):316-317
教育教辅类图书作为对教材知识的解读和拓展,关系到千千万万的青少年读者的健康成长,在人们对教辅图书的需求日益增大的同时,教辅图书市场却良莠不齐,教辅图书质量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提高教辅图书的质量是教育出版社编辑工作的基础和重中之重,而作为编校基础的审读,更是图书编辑最为需要加强的工作环节。本文通过审读内容和怎样审读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改进教辅图书的审读工作,从而提高教辅图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徐琛 《传媒》2005,(10):41-42
电视作为一个强势媒体,汇集了众多文化,造就了观众耳熟能详的品牌.但电视的线性传播特性也使它具有一定局限性.当电视嫁接图书,人们的文化食品餐桌上又多了一道可供享受的"佳肴"--电视图书.电视图书,作为电视与图书的完美结合,从出现到今天的20多年来,不断在实践中探索着文化资源跨媒体转化的最佳方式.可以说,电视图书是一种后电视开发,是电视资源的二度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