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很多儿童的父母选择外出打工,使得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逐渐增加,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应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针对留守儿童具体心理状况,设计出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和教育内容。同时,课堂是留守儿童学习的主要阵地,教师应采用有效教育方式,为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本文重点探究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并提出合理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地区差距越来越大,数以千万的农民离开了农村,进入城市寻求生存,但困于社会条件、生活条件和政策性限制,大部分人只能将子女留在农村,这就造就了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外出打工的父母与在家留守的儿童在时间上与空间上长期阻隔,以及父母陪伴与抚育的缺失使得孩子的健康成长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在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教育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论文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父母的角度入手,研究留守儿童受教育的现状以及留守儿童受教育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展现来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外出打工已成为广大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留在家中,随之而产生了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教育,孩子们在学校外很难进行独立自主的阅读,此外缺少阅读环境也是导致留守儿童阅读缺失的重要原因。而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机构,有责任也有义务对这一弱势群体进行文化关怀,帮助他们改善阅读环境,使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城市化的进程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劳动力为了生计不断涌入城市。在为城市带来了发展动力的同时,其家乡的子女却多数留了下来,成为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存在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包括对其的教育问题。众所周知,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外出打工的父母也许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往往会忽视孩子心理上的变化,最终这些孩子在道德品格方面会逐渐衍生出很多问题。这种现象在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身上得到了体现,本文以广西龙胜县为例,分析了我国民族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以期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城市化的进程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劳动力为了生计不断涌入城市.在为城市带来了发展动力的同时,其家乡的子女却多数留了下来,成为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存在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包括对其的教育问题.众所周知,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外出打工的父母也许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往往会忽视孩子心理上的变化,最终这些孩子在道德品格方面会逐渐衍生出很多问题.这种现象在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身上得到了体现,本文以广西龙胜县为例,分析了我国民族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以期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使得进城打工成了目前农村青壮年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使得我国留守现象问题突出。高职院校农村生源较多,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有留守经历。目前对留守现象的研究负面因素偏多,而留守经历对其心理发展方面的长期影响和留守人群的积极心理因素的研究却极少涉足。笔者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探讨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提升留守经历高职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资本,以期为留守人群及相关教育教学机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们学校的大多数学生父母常年都在外打工,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留守儿童学校。所有班级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监护者多采用溺爱或放任的管教方式。多给物质上的满足,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束缚和引导。监护者和留守儿童之间很少沟通。使得儿童容易养成任性、孤僻、内向等不良的心理行为。  相似文献   

8.
潘燕 《科教文汇》2009,(19):106-106,127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批农民离开家乡进城务工.由于自身条件限制他们无法将子女带入城市,由此产生了一个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致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同时由于农村基础教育薄弱,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将对留守儿童的成因、其在受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洪秀玲 《科教文汇》2008,(23):96-96
据有关专家统计,目前由于我国城乡间、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造成农村每年有1.5亿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使得农村有3000万的留守儿童。这些从幼儿园阶段到高中阶段的留守儿童大多被他们的父母留给爷爷和奶奶、亲戚好友或其他熟悉的成年人代为照管教育。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定时期的不适应感,长期下去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前途和未来。因此,如何关注并解决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教育问题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0,(7)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农村的父母将自己的子女留给老一辈或者亲戚朋友看管进城务工。在此背景下成长的儿童自控力差,不知晓父母对自身的恩情,在学习、心理、行为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需要以思想品德教育为导向,增强留守儿童情感教育,进而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本文说明了农村小学的生活现状,阐述了解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品德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林玲 《科学中国人》2014,(7S):162-16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大批劳动力外出务工,在给农民创造增收致富机会的同时,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作为我国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存在的问题不断的暴露出来。因此,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问题,应当引起家庭、学校、社会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只有兴利除弊、多管齐下,才能确保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留守儿童主要是对由于儿童双亲或单亲外出打工而造成的部分儿童处于一种亲子离异的现象的一种描绘。他们不等同于问题学生、后进生,其所产生的原因不都是由于监护人引起的。改善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要从学校、社会、家庭以及社区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3.
留守儿童是一个新出现的社会弱势群体,它是一个社会在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之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结果,也是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化的新产物.然而在社会进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通过对留守儿童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进行介入,帮助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最终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4.
留守儿童是当前全社会普遍面临的教育问题,农村初中的学校管理与班级管理工作要多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从学习、生活、心理等多个方面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解决农村教育工作的后顾之忧。本文基于农村留守儿童现实情况,分析强化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赵建勇 《科学大众》2014,(11):157-158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为了生计进入城市打工,所以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怀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儿童甚至会因此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本文对扬州地区的105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心理测量数据评估,根据调研结果,客观分析原因,并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能否解决留守儿童人格方面存在的问题,关系到农村未成年儿童能否健康成长,也是农村教育中不可忽视的方面。不少专家学者对留守儿童人格特征进行了很多富有成效的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人格方面既有积极的特征,也有消极的特征。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格问题,需要协调各个方面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父母要树立科学教育理念;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加强政府教育职能,关注留守儿童的人格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情绪消极、认知偏差、行为障碍和人格障碍等心理问题,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家庭教育中亲情缺乏、学校教育中心理辅导不足和社会关注的力度不够等。因此,做好现代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工作,必须团结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方面的力量,共同关心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8.
正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心、爱护和教育,他们在安全、健康、学习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平江县是全国第一批革命老区,也是著名的将军县。全县只有10%为平原,其余都是山地与丘陵,是典型的"山区县"。山路崎岖,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资源匮乏,这些导致农村地区人们的收入来源十分有限,许多农村青壮年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以养家糊口,因此平江县的留守儿童数量很大。  相似文献   

19.
运用积极心理学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留守儿童形成积极品质、积极能力和积极潜力,促成留守儿童的天赋和潜能的发展.为留守儿童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扫清障碍.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当前朝鲜族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进行分析,客观辩证地分析这一群体的的生活现状,研究现状面临的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结果表明:留守儿童并不是“问题儿童”,他们独特的留守经历会锻炼他们的心智,父母、学校、监护人甚至他们自己都有义务、有能力使他们度过心理彷徨时期,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