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爱华 《新读写》2023,(Z1):35-45
<正>【复习指导】记叙文阅读分值高,但题型多、难度大,是很多同学容易失分的题块。为了帮助大家攻克记叙文阅读的难关,我们为大家梳理了中考记叙文常见的阅读策略。一、梳理行文思路,读懂文章内容1.把握记叙文要素记叙文的要素一般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文章,要关注人物和事件,人物活动的地点和事情发生的时间,以及与之相关的背景,尤其是社会或时代背景。把握记叙文要素,梳理它们之间的关联,是阅读理解记叙文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朱能 《教学月刊》2014,(3):58-62
正在高三教师中间,流行这样一句话:"考什么,教什么。"说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都有着一番辛苦的揣摩在里面。拿着题目和教材去揣摩,可以梳理知识点、概念与结构;对照着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去揣摩,可以把握教学要求、能力要求;而依托历史研究去揣摩,则可以给复习教学添一把学术的力量,也许能让学生的复习更靠近命题专家学者的思路。笔者以2009-2013年全国及各省市历史高考  相似文献   

3.
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现状做一述评,梳理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历程,科学把握其整体发展趋势和不同的发展道路,从方法论上指导科学世界历史观在现时代的确立,把握当今世界历史的复杂格局和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4.
米歇尔.福柯的思想博大精深、纷繁复杂,其研究主题、方法都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谱系学方法不但体现了福柯匠心独具的个人思想风格与研究进路,而且借此福柯将目光投向历史,通过各种历史人文景观的深层梳理、把握,展现各种知识、话语、权力等社会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本文着重就谱系学方法的内蕴、逻辑、渊源,及福柯对于谱系学方法的丰富与发展做了梳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培养时空观念是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历史学科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基础。教师可以抓住时间、空间两种要素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一、适时点拨,指导学生发现时间变化记忆时间是历史学习的难点,因为众多事件交错,很容易混淆。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学生发现梳理时间的简单方法,不仅能使难点迎刃而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相似文献   

6.
学习中共党史,学生常感到史实纷纭,容易混淆。如果能从课程总体的角度把握重心不同的各个历史阶段重大史实与工作重心的相关性,从鸟瞰的审视角度归纳梳理,会便于理解的加深与记忆的准确。试按各时期“工作重心”的不同取向分为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成人教育概念是成人教育学科的逻辑起点和研究的基本问题,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成人教育概念呈现不同特点。通过归纳和梳理不同历史时期的成人教育概念,分析其内涵演进,从而有效地把握成人教育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宿晓燕 《成才之路》2011,(12):28-28
一、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整体感教师的历史知识的教学必须要把握整体运用,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打下基础。那么历史学科如何以“整体史观”为指导,围绕学科主干知识,把握中心问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梳理知识、理解问题,并使之网络化呢?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时间为第一线索,对西方社会的儿童观的流变历程进行了简单的叙述和评论,旨在通过这种对历史发展轨迹的梳理,更好地把握西方幼儿教育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又以《童年的消逝》为第二线索,在历史的大背景里探寻“儿童”这一概念产生和消失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
王丽玲 《考试周刊》2011,(39):162-164
初一历史知识点繁多而琐碎,学生们往往对理清历史线索、准确地把握历史概念感到有困难,而且记忆的遗忘率高。利用直观形象的表格进行梳理,可以把纵向和横向历史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纵横串联,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交叉网,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加强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1.
茅家琦教授的人生道路历经坎坷与磨难,学术生涯也不平坦。但他从容面对困难和曲折,坚持史学研究与教学,涉及诸多研究领域,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成为一代史学名家。其治史道路、史学理念和风格以及主要学术贡献,凸显了茅家琦先生追求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和谐统一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12.
杨燕 《高教论坛》2007,(3):125-128
高校教师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均处于令人担忧的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就是高校教师承受着过大的各种压力。本文从师本关注的角度提出了高校管理中“人本管理”的理念,并进一步阐释了“人本管理”中的人性化关怀。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专业化的困惑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专业化是我国当前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推进教师专业化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实习制度,教师应具备“望”、“闻”、“问”、“切”等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4.
To promote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t is essential to address pre-service teacher (PST) concerns about facilitating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This study adopted the Concerns-Based Adoption Model to investigate PST concern on Web 2.0 integration. Four hundred and eighty-nine PSTs in a teacher education university in north Taiwan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achieving a response rate of almost 50%. Participants completed online surveys at their convenience over a two-week period.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oncern and a few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were found. The PST concern was most intense in the self-concern stage and then fluctuated from task-concern to impact-concern within a small range. Findings of the study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for personalising teacher education as to how levels of concern, self-efficacy for teaching, teacher knowledge and demographics influence the change process required for Web 2.0 integration in i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5.
关怀具有生物学基础,是一种基础性德性品质,是人的共生性的必然诉求,能满足当代学生的心理需要。因此教育关怀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是对学生的心理关怀、生命关怀和发展关怀。教育关怀品质的实现,关键在于教师,在于关怀性师生关系的建立,称之为教育关怀,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师爱,而是蕴涵着对话、尊重、理解、聆听和宽容等特点。现代教育具备关怀品质具有本体论和方法论意义,教育关怀是现代教育的道德向度。  相似文献   

16.
作家理性上认同城市文化,感情上留恋乡土文化的矛盾心理,使路遥作品在历史理性和人文关怀的对立统一中产生了艺术张力,这种精神价值取向使其作品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Human dignity is a grand concept that is assum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ducation. However, no widely accepted universal definition of human dignity exist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Discourse of Human Dignity within teacher education, especially with respect to how Swedish teacher educators make meaning of the concept of human dignity. Findings show that four subdiscourses are involved in the Discourse of Human Dignity within teacher education. These discursive constructions are influences by outcomes of, for example, life-science research, and British and/or American media discourses.  相似文献   

18.
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大多数设计成为装潢门面、诱导消费的手段。这在客观上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展,主观上却使对人性的关怀淹没在物质的洪流中。然而,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人的主观因素在文化发展中有着不可忽略的潜移默化作用。今天的视觉传达设计,在塑造人类自我的文化发展中应觉醒着人类对自我的关怀,体现设计创造对文化发展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是人类历史上继体力经济、物质经济之后的一种的经济形态。它的形成, 既是物质经济特别是后期技术经济高速发展对环境和生态破坏引起未来危机的必然结果, 也是以普遍关怀和终极关怀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发展的直接推动。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文制约将是影响知识创新和经济发展的直接因素。可持续发展、知识道德、人们普遍关怀等, 都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生活的重要话题, 知识经济也可以说是一种人文经济。  相似文献   

20.
现代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以及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把人类带进了一个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时代,然而在人类期望通过科学技术获得更大利益的同时,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与社会风险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类本身生存与发展状态的关注,从内在本性上看,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是统一的,是相互渗透与相互促进的。一个社会只有同时倡导、高扬科学与人文,才称其为一个完美和谐的社会。实现科学技术的人文关怀正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如何使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造福人类或服务于人类福祉,已经成为当前人类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从这一问题的提出,即从现代科技中人文关怀的定义、对科技人文关怀的匮乏,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的辩证关系,科技活动中的人文关怀何以可能以及科技活动中人文关怀的原则和内容等几个方面展开阐述,以期对人类认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为之作出自己的努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