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倾听教育:内涵、意义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倾听教育就是将倾听贯穿在教育教学始终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既体现了教学民主和师生平等,也折射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人格魅力。教学的本质是倾听与对话,而对话是从倾听开始的,没有倾听就无法对话,也就无所谓教育和教学。倾听教育具有本体论价值、道德价值、交往价值、治疗价值。施教者要注意培养倾听意识、避免倾听误区、把握倾听技巧,通过创设情境、善抓要点、巧妙反馈等策略,让倾听发挥最大的效能。  相似文献   

2.
教育就是倾听与对话,而对话是从倾听开始的,没有倾听就无法对话,也就无所谓教育,倾听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由于高职学生成长经历的特殊性,高职院校的学生更需要被倾听,更需要与教师平等对话。为此,德育课教师要有倾听意识、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委屈,始终坚持认真倾听,倾听并洞察学生的心声,引导学生学习倾听。  相似文献   

3.
夏丐尊曾说:“教育没有情感,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在当前相对浮躁的社会大背景下,加大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的力度,引领学生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内心,倾听心灵的声音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学中,我对情感教育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4.
许贤飞 《家教世界》2014,(20):38-39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艺术领域中就提到"让幼儿倾听和分辨各种声响,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这说明倾听在音乐活动中的重要性,倾听教育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作为幼教工作者,可能更多的是在语言活动中注重倾听教育,其实在音乐活动中倾听教育也不  相似文献   

5.
“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陶行知老先生的这句话,让多少教师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努力,同时也成就了多少名师。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与受教育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我们平时总是要求学生要认真听老师的发言、同学的发言,却没有能够用同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相似文献   

6.
倾听,是指认真细心地听取对方的意见甚或是渲泄。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即使你在倾听的过程中没有给学生指点什么或帮助什么,但因为有了倾听,你便已经在心灵上给予了他们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因此,教师要自觉地让倾听成为自己的一种教育态度,认真倾听,善于倾听。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要能很好地实施,就离不开优秀的教育技法。我想对于家庭教育而言,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沟通了。沟通不仅是信息的双向流通,而且是交往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包容,是表现自我和接受对方的共同活动,是一种互惠性行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是家庭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没有沟通就没有了解,就无法进行教育。因此,家长如何掌握和运用沟通的艺术,将决定能否成功地实施家庭教育。沟通应该是相互的、平等的,家长要尊重孩子,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学会与孩子交谈。学会倾听。平等的沟通离不开倾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  相似文献   

8.
<正>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质使人终生受益,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习惯和优秀品质。其中良好的倾听习惯和深思品质就是学生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之一。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和深思品质就成了教师们不断探索的问题。学生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上课的纪律涣散,学生们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二是学生们虽然遵守课堂纪律,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听讲,但是却没有听进去,也就是听到老师的有声语言,而没有听懂老师语言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深思品质,必须教师和学生双方面努力,方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中,这样说: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当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就陷入困境,教育的危机也随之出现。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早在古希腊的教育体系中,音乐就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哲学家柏拉图在音乐研究中肯定了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柏拉图是在超感觉的“理念”世界中寻求音乐的美,认为它来源于心灵的智慧和善良,所以能够深入人心,起着美化心灵的作用。美国的艾伦·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1.学生们比较关注教师所讲的内容,而对同伴的发言,就不太愿意"侧耳倾听"。由于没有对同伴观点的倾听,往往导致纷至沓来的发言之间没有多少联系.观点的交锋、思维的碰撞也就无从谈起。更令人担忧的是,时间久了.教室里便缺失了倾听的文化,相当多的学生总是希望和教师成为"互助组",却不愿与同伴结盟。  相似文献   

12.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的确,班主任要转化一名学生,单靠丰富的知识去教育是不够的,还得靠崇高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以无限的爱心去感化学生,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你的关心和呵护,这样你才能打开他的心扉,倾听他的心曲,并及时地给他点拨、引导,慢慢地托起他走向成功的彼岸.  相似文献   

13.
倾听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目的。在幼儿园,教师教育任务的特殊性和儿童身心发展的未成熟性决定了倾听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倾听伴随着教育活动的产生、发展和结束。有效的教育源于倾听,倾听是教师设计教育活动的起点。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做到活动前倾听儿童的经验和兴趣;活动中倾听儿童的表现;活动后倾听儿童与教师的反馈。  相似文献   

14.
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教师要用心听、用心理解、用心接受。没有学会倾听的教师,就没有学会倾听的幼儿,要想让幼儿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懂得倾听幼儿。在活动领域中倾听,在游戏中倾听。走进孩子的世界,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相似文献   

15.
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中,这样说: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当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就陷入困境,教育的危机也随之出现.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了要“认真听别人讲话”、“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应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如果互动的双方没有倾听,就无法有效地交换彼此的认识、感受和思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无法得到提高。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倾听的习惯打造高效课堂呢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倾听,教育的另一种言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倾听,古已有之,并不是新鲜的概念,它早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之中。但是,今天,倾听已成了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词。这是因为,时代和改革给它注入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因此,如果我们对它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表层,那么倾听就有可能成为一个空泛而乏味的口号。我们应该对倾听加以追问。老师们说,教育从倾听开始。质朴的话语中透出教育的哲理:教育必须倾听,倾听意味着教育的开端,在某种意义上,倾听就是一种教育的言说,甚至就是一种教育。教育为什么要倾听,为什么要从倾听开始?究其原因,这是基于对学生、对教育教学本质意义的认识。首先是对学生的认…  相似文献   

18.
在课堂上,没有倾听就没有理答。然而,在语文课堂上,常常出现倾听缺位、倾听失真、倾听出错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敞开心灵接纳学生、专注倾听感悟学生、始终如一思考学生,从而与学生产生共鸣,更好地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9.
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始于倾听。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的核心思想是尊重,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尊重每一颗灵动的心。但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倾听”很多时候只是流于形式,有时甚至连形式也没有。许多教师往往没有耐心听学生发言,  相似文献   

20.
(一)让自信和倾听同行河南一考生没有自信的生命是无为的生命;没有倾听的人生是碌碌的人生。自信和倾听同行,从沧海到桑田;自信和倾听同行,从亘古到如今。在音乐的殿堂、丹青的园林和文学的天地,无数仁者智者用自信和倾听筑就成功和开辟自己的天空。自信和倾听筑就音乐殿堂的美妙动听。自信的贝多芬,不惧两耳失聪,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博采众家之长,筑就“贝多芬之谜”,而且以相信自己的坚强意志和倾听先哲的智慧,让《命运》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响起;阿炳,生命与二胡同在,但落魄中也相信自己会使民间音乐二胡得到流传,终于在音乐系老师杨萌流的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