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6.2%。这一数字虽然较5年前有较大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提升科学素养水平,少不了优秀的科普作品。今年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有4项授予科普项目,创下了近5年来新高。虽然获奖项目增多,但科普专家表示,我国依然缺乏好的科普作品。同时,有必要探索完善鼓励科学家从事科普工作的各项机制,构建完  相似文献   

2.
<正> 科普文学是以文学的形式表现科学的内容,所以文学有哪些体裁,科普文学就有哪些体裁。按照文学形式的划分,生物科普文学有科学小说、科学小品、科学诗、科学童话、科学寓言、科学戏剧、科学电影、科学相声、科学故事和科学家传记等不同  相似文献   

3.
杨登明 《教育》2013,(12):29-31
10月12日,山东省诸城繁华中学5000名师生齐聚学校繁华操场,举行该校第五届科技节开幕式。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名誉团长钟琪、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团长白武明等8位科学家到场。会上,名誉团长钟琪说:10年来,繁华中学坚持办科技节,学校强化科普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在学生的心田撒下科学的种子,只要时机成熟,它一定会开出灿烂的花朵……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学生群体是我国未来科学发展的储备力量,科学家是科学技术行业的精英形象代表。青少年学生心目中的科学家形象影响着他们科学学习的兴趣和与科学相关职业的认同。实证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所认知的科学家形象总体上较为刻板。以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可以看到,这种刻板印象的认知受到其所处的社会文化情境的影响,也存在着文化的差异性。为了树立科学家在学生群体中的积极、正面和可及性形象,提供科学家的榜样角色和提供与科学职业有关的信息是两个重要的途径。针对我国科学教育现状,在向青少年学生传播和塑造科学家形象的过程中,应注意科学研究与科学传播、科普研究与科普实践、主流群体与边缘群体、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等的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5.
建设数字科学家校本选修课程是数字科学家计划(ESP)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借助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的数字科学家选修课程实践,并通过其中一个典型案例——“金鱼吐泡”来展现数字科学家校本选修课程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5月21日晚,一场异彩纷呈的国际科普艺术展演活动,为历时8天的上海科技周拉下了帷幕。科学家红毯秀、科普场馆惠民日、科技节国际沙龙、科普讲解员大赛颁奖典礼暨才艺秀……为了让科学具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今年上海可谓动足了脑筋。就连去年上海科技节首创的科学家"红毯秀",今年在传承的基础上也做了一些探索和创新。上海市科委表示,2016年上海科技周首次邀请了20多位国外科学家和世界500强在沪研发机构的科学家走红毯,给科技工作者更多的"明星效应",以唤醒公众的好奇心和科学梦。  相似文献   

7.
《教育情报参考》2007,(4):64-64
芬兰非常重视科学和科普工作,把科普工作作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培养大批具有现代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有效途径。芬兰政府虽没有制定科普方面的专门政策,但经常给予经济上的支持,每年向科学协会联合会拨款,供其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此外,芬兰贸工部出资支持举办芬兰青年科学家知识竞赛,营造有利于科学传播的社会环境,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微”教育     
要实现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科普是最重要的途径。如今我们经常讲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该如何去提倡?科教兴国战略又如何才能得以实现?在我看来,必须依靠科普。有人问我,创造力和科普之间有什么关系?我认为,科普就是启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激发孩子对科学的热爱,引导孩子从小就想着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不是只想如何当官、赚大钱。——两院院士、著名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在中国科协"科学普及——科学家与媒体人的社会责任"论坛上的讲话无论东方式或西方式的教育,我们要注重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在2001年12月15日开幕的“科学与公众”科普论坛上,中国月球探测首度科学家欧阳自远介绍,中国已启动了自己的登月计划,做计能在10年内完成。而且他认为,人类将在2020年到2030年间在月球上建立一批月球基地。建立月球基地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解决月球上的空气、水和食物。  相似文献   

10.
褚君浩院士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热心科学普及工作,发表了许多科普教育著作和文章,如《能量》《黑暗中的半壁江山———红外》等著作和《九天之上》《九天之下》《能量能量守恒定律是怎样发现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等科普文章。褚院士还经常在一些科普论坛作科普报告,比如《谈谈红外世界》《现代红外光电子发展概况》《从现代物理学发现看高技术发展》《现代科学研究中的若干理念》,等等。作为一名科学家,褚院士长期担任上海市科普作家理事长,对科普教育事业具有广阔的视野,对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具有独到的见解。本刊特约记者借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暑假社会实践和承担的上海市研究生科普研究能力提升类研究项目的机会,有幸走近院士,深入了解科学家在科普教育中的使命与担当。  相似文献   

11.
褚君浩院士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热心科学普及工作,发表了许多科普教育著作和文章,如《能量》《黑暗中的半壁江山——红外》等著作和《九天之上》《九天之下》《能量能量守恒定律是怎样发现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等科普文章。褚院士还经常在一些科普论坛作科普报告,比如《谈谈红外世界》《现代红外光电子发展概况》《从现代物理学发现看高技术发展》《现代科学研究中的若干理念》,等等。作为一名科学家,褚院士长期担任上海市科普作家理事长,对科普教育事业具有广阔的视野,对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具有独到的见解。本刊特约记者借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暑假社会实践和承担的上海市研究生科普研究能力提升类研究项目的机会,有幸走近院士,深入了解科学家在科普教育中的使命与担当。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有充分的理由在科技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全世界的科学家取得了许多科技突破,美国著名科普杂志《生活科学》从中评出了2005年十大科技事件。  相似文献   

13.
季良纲 《福建教育》2024,(14):15-17
<正>势在必行:科普阅读的现状当代青少年儿童作为科技时代、数字时代的原住民,面对触手可及的高科技产品、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需要积极应对,主动学习,在科普阅读中增长知识、促进理解、提高能力。科普阅读也称科学阅读、科技阅读,一般指以科学、技术等知识为主题的阅读。通过阅读这一类书籍,读者能够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科学发展历程和发展前沿,初步形成科学思维,产生对科学的兴趣,提升基本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优秀的科普影视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包含着人类文明成果,是教育的宝贵资源。如果能够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选择、运用科普影视,将会对科学教学以及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将科普影视引入学校和课堂,丰富了科学教学资源;探索小学科学教学新方式,弥补科学探究活动深度有余、宽度不足的局限,推进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更为全面的提升。一、科普影视资源的搜集  相似文献   

15.
教师传授科学,播种科学的种子,不少教师也研究科学,结出了学术的果实。 科学家献身科学,为探索世界、探求真理而耕耘,不少科学家也做科普工作,科学普及是同样崇高的事业。 企业家关注科学,有眼光的企业家不仅注重管理,而且千方百计加大科技投入,开发高科技产品。 政治家治理国家,管理社会,更重视科学。早在“五四”时期,先进的人们就呼唤“赛”先生和“德”  相似文献   

16.
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二楼会议室,刚刚在2004年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报到,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BruceAlberts就接受了《科学时报》记者采访。让记者“吃惊”的是,这位在分子生物学领域造诣颇深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对自己所做贡献的最高评价竟然是“科普”。至今,Alberts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的位置上共工作了11年,不久就将从这个位置上卸任了。他是在本报记者问及美国国家科学院的科普机制时,才谈到自己在科普和科学教育方面的主张和经历的。他说,科普是自己在位11年所做的“主要贡献”。11年间,他在对孩子的科学教育方面花了很多精力,主…  相似文献   

17.
莫晓明 《广西教育》2023,(34):109-111
本文针对乡村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发展落后于城区学生的现状,提出以科普数字资源筑牢小学生科学基础,利用数字教材开发有当地特色的数字化校本科技课程,促进乡村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全方位提升等建议,旨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8.
据中新社报道,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科学家是声望最高的职业之一。科学家受如此待遇,我觉得他们受之无愧。科学家敢于揭露事实真相,从“水变油”、“邱氏鼠案”、“基因皇后”、“核酸营养”,再到最近的“江苏高考数学错题”事件,他们的举止令人拍手称快;他们甘愿牺牲时间和精力搞科普,对科普的热情一如既往,使得媒体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精彩的科学报道和科普节目。从转基因食品到南水北调,从辅助生育技术到京沪高速铁路,从科学研究本身的伦理道德,到政府重大决策和百姓日常生活,他们在银屏前大展科技工作者的风采;他们乐于主动承担科技传…  相似文献   

19.
正[设计思想]:《科学是美丽的》是著名物理学家沈致远先生的一篇科学散文。用作者的话讲,科普文章和科学散文不同,科普文章重在介绍科学知识,科学散文重在阐发科学中的人文精神,传播科学美。科学散文追求的是真善美统一的最高境界。本文用了四分之三篇幅来描写致力于传播科学美的女天文物理学家琳达·威廉斯,介绍了她散发着迷人艺术气息的科学诗和歌舞。原来科学可以是充满诗意的,科学家可以是浪漫多情的!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有创意的科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我将生物教学和生物科学实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在探索中培养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取得了初步的却又可喜的成效。认真学习实践,培养科学精神在科学实验中,我们始终坚持科学精神的教育和培养,组织同学们学习中外科学家的爱国爱民思想,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李时珍、牛满江、达尔文、孟德尔等等科学家的事迹,使同学们受到了深刻的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