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界》2017,(5):45-51
国家形象的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从互动论、认知论的视角关照国家形象的形塑,认为国家形象存在"自我认知形象"、"他者认知形象"、"自我期待形象"和"他者期待形象"这四个向度上的互动关系,并将这四个向度置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中加以考察,发现国家形象并非固定的,而是在认知中不断发生变化,进而会影响国家形象的传播策略。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国家形象互动模型,以期多维度地关照国家形象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思者的疑虑     
哲学·科学·常识陈嘉映著,东方出版社,2007陈嘉映总在想事儿。他给我写信,会问近来做些什么?我给他写信,一般不提这问题,因为我知道他在做什么。说得文气些,他总在思考。之所以如此,八成是因为他有"很多困惑,很多问题"——这是他在其新作《哲学·科学·常识》中的第一句话。他的思考是追着问题走的,也可以说是被问题牵着走的。我觉得哲学研究领域历来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11月4日,对中南大学柴立元教授来说,是他永远记住的日子。这天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来中南大学调研科技创新,首站来到了柴立元的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视察了重金属废水生物制剂深度净化系统等,赞许并希望他和他的团队继续努力,通过创新驱动实现产业升级。母亲教导他努力便会有收获1966年,柴立元出生在江西省万年县,家里兄弟姊妹多,他排行最小。十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凭着顽强的毅力,拉扯着七个孩子,虽然家境困难,但坚持让他读书。她告诉她的孩子  相似文献   

4.
当国家明确向王治郅张开怀抱的时候,他的回归与否仍还是一个悬念,这回,打开症结的钥匙攥在了王的手里。其实,2008年已年满31岁的王治郅是否会再披中国战袍的意义,已不是他能取得多大的战绩,而是他成为了一个转折点——举国体制下的中国运动员,如何在服从国家需要的同时,获得个人发展的最大空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刘杲 《出版视野》2005,(5):9-10
刘杲同志是我国资深出版家,在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位上退下后,一直担任中国编辑学会会长。在今年8月25日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开幕式上,他第一个宣读他的论文“出版改革莫忘图书质量第一”,在这篇论文中他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坚持图书质量第一,就是坚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第一”并提出了出版社改革或改制的五条标准。请你认真读读这篇重要论文,它对你的工作,尤其图书质量的提升会有很大裨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借助媒体,我们看到“占领华尔街”社会运动正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蔓延。马克思如果活到今天,不知道他老人家会作何感想?一个名叫维尔纳·桑巴特的德国学者曾写过《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的小书。他有点搞不懂美国,按照马克思的理论逻辑,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美国,  相似文献   

7.
宋静 《大观周刊》2012,(37):30-30,70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诗人和哲人的争论,他从城邦统治者角度出发认为世人的存在会破坏城邦的统治,也破坏人们的人格发展.他认为诗人应该被赶出理想国家的建构,这就提出了历史上有名的“驱逐诗人”的大胆主张。  相似文献   

8.
我认识丁俊杰十多年了。当年他还是广院新闻系的主任。电视台在经营方面有什么难题都会向他请教,他为人很谦虚,很诚恳,会与我们一起探讨电视台经营与发展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使我们受益匪  相似文献   

9.
他从幼时挨揍悟出了自己的不凡命运,风水是他的人生布局,是他的一举一动徐梅山喜欢黄色,不喜欢白色。他说,这是自己的"命"。他是研究"命"的。从18岁到现在,他已经研究了近30年。目前,他是中国易经研究会会长。风水活法每天早上一起床,徐梅山就会下意识地想起两件事:一、不能洗澡;二、不能喝奶。这两者都是水。他八字里水旺,不能老往里加水,否则会引起"水灾",。肾脏会出问题,膀胱泌尿系统也会出问题。他的小女儿八字里也水旺,他叮嘱老  相似文献   

10.
公款吃喝这种国内司空见惯的现象在一些国家却十分少见。在俄罗斯,一位政府官员如果想用公款请别人吃饭,严格而繁杂的报销手续会让他望而却步;在印度,很多政府公务员竟然没有公款吃喝的概念;在欧洲和日本,政府官员在公款消费的问题上更是如履薄冰,因为媒体和民间团体一直在密切监督着他们……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报人约瑟夫·普利策有句广为人知的话:“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嘹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媒体要如“船头的嘹望者”一样,担负起预警和守望功能,帮助社会发现问题、及时发出警告,所以在新闻界才会如此看重一个记者的新闻敏感,才会不断强调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报人约瑟夫·普利策有句广为人知的话:"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嘹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媒体要如"船头的嘹望者"一样,担负起预警和守望功能,帮助社会发现问题、及时发出警告,所以在新闻界才会如此看重一个记者的新闻敏感,才会不断强调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梁漱溟在一次演讲中说,不知道大家为什么把他看做一个国学家,一个哲学家,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许多的徽号,他殊不敢受.因此,他郑重声明:"我始终不是学问中人,也不是事功中人.我想了许久,我是什么人?我大概是问题中人!" 梁先生之所以说自己是"问题中人",是因为他一生都在留心问题,然后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有问题占据在他的心里.诚如他所言:"虽问题有转变而前后非一,但半生中一时期都有一个问题没有摆脱,由此问题移入彼问题,由前一时期进到后一时期.从起初到今天,常常在研究解决问题,而解决不完,心思之用亦欲罢不能,只好由它如此."这就是梁漱溟所走的一条路,在问题中成就今天的自己.  相似文献   

14.
构筑奥林匹克宝座的人──记中国计算机教育基金特别奖获得者吴文虎冯昀,徐绍峰在雷鸣般的掌声中他登上领奖台,他的眼睛湿润了:曾经历和目睹过无数辉煌的时刻,并因此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唯有这次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十年耕耘,十年硕果,他从没想到会有这...  相似文献   

15.
一个读书人,一个做学问的人,当他在一个时期一直关注某一个问题的时候,他往往会把所有遇到的资料、资源、场景等等,都往他所关注的这个问题上拉靠,他从这些资料、资源、场景中寻求有关这一问题的营养与供给,又根据在这个问题上已参悟出的有关结论来解释、分析这些资料、资源、场景.  相似文献   

16.
李春生 《声屏世界》2012,(11):70-72
央视网就像一个身高万丈的巨人,俯瞰大地,但问题是他"会当凌绝顶",以至于站在山脚下的我们很难看清楚他的面孔,也就无法彻底领略他的风貌。当巨人意识到这个问题,放下身段,而实力未减,故事就精彩了。  相似文献   

17.
宋执翔 《大观周刊》2012,(33):12-12
柏拉图的《理想国》最为人们所熟知,其中提到的“哲学王”更是为人们所乐道。其实他还有一本后期著作《国家篇》也颇为知名和重要。对比这两本书,有人认为这其实反映了柏拉图思想由“人治”走向“法治”的一个转变。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转变呢?这正是本文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提起吴永发,在阜新市及辽宁档案界,许多人会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因为他所在的阜新县档案馆,是建国五十多年来,在辽宁档案界第一个被省政府和国家劳动人事部、国家档案局命名的先进集体.而他,是这个集体的带头人,被同志们誉为"头雁".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孝的国度,在古代很多朝代里,都有"以孝治天下"的帝王.宗圣曾子有"忠孝合一"的观点,他说如果一个人做到了孝顺父母,并且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那他对国家、对君王、对朋友也会这样做,这就是忠孝合一.从这个基点出发,曾子认为国家选求忠臣良将,必须以孝为第一原则.  相似文献   

20.
画中有话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我老婆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