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多维视角下的合肥市中间阶层群体体育休闲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社会综合地位评价量表(SES)对合肥市居民的社会地位进行测量,尝试从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角度对合肥市中间阶层群体的体育休闲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运动健身项目和体育活动场所的选择上,中间阶层群体和底阶层群体相近。在体育消费金额、消费类型以及体育休闲的心理需求等问题中,中间阶层群体的体育休闲特征与上阶层很相近,与底阶层之间的差异仍然很大。  相似文献   

2.
上海中间阶层群体体育休闲特征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社会综合地位评价量表(SES)对上海居民的社会地位进行测量,从若干角度对上海中间阶层的体育休闲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体育休闲活动方式及对体育休闲消费的方式上,中间阶层群体体现出显著的阶层一致性,具备与客观分层一致的阶层特征;中间阶层人群的体育休闲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拓展”和“主动消费”的特征;与假设中关于中间阶层群体体育休闲满意度水平普遍较高的特点相反,上海中间阶层群体的体育休闲生活满意度并未显著高于参照组非中间阶层群体;体育休闲消费作为一种身份建构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在具体的体育休闲消费方式上,中间阶层群体表现出崇仰并努力追随上层群体的享受型休闲消费方式,而在个人的体育休闲消费方式上,中间阶层群体却难以体现自由独特的个性与多样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孙小鹏 《体育世界》2011,(10):24-25
基于社会分层理论和消费行为理论.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宁波市体育健身俱乐部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宁波市体育健身俱乐部消费者的阶层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并随着阶层上升呈现下降的趋势;2)宁波市体育健身俱乐部消费者的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并随着阶层的上升呈现上升的趋势;3)宁波市体育健身俱乐部消费者的健身动机存在显著性差异,上层和中上层消费者主要体现在体育健身和社会交往功能上,下层和中下层消费者主要体现在娱乐和精神解脱动机上;4)宁波市体育健身俱乐部消费者在健身态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并随着阶层的上升而呈现积极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以休闲学为基本理论视角,以中西方古代体育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苟况(荀子)与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休闲观进行比较,探索中西方古代关于休闲生活认识的基本看法.中西方古代体育休闲观就基本方面来说是相似的,但中西方对体闲生活具体的处理方式或者说休闲的实现方式上则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是在休闲体育活动的选择与要求上显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因此,体育思想观念及选择具体体育手段的原则也呈现出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研究基于休闲与生活质量的概念模式,观察不同地域城镇居民体育休闲认知的差异,旨在验证不同体育休闲环境对城镇居民体育休闲认知的影响。1531名浙江省不同行政区域的城镇居民完成了体育休闲价值观、社会互动、体育休闲机会认知问卷。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城市区域城镇居民的体育休闲价值观、社会互动和体育休闲机会认知存在着显著差异,且体育休闲价值观和社会互动的下位指标均存在地域上的差异。最后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分层理论的视角对宋代体育休闲活动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宫廷皇族阶层的体育休闲活动引导了宋代体育休闲活动的社会风尚;平民阶层得到充分的孕育和发展,使其成为宋代体育休闲活动的大众版图的扩张者;士大夫阶层受到理学的影响,其体育休闲活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精神上的休闲.同时,宋代政治较为开明,各阶层经济收入和闲暇时间增加,文化教育及价值取向的多元是宋代体育体闲活动兴盛原因.  相似文献   

7.
明朝休闲体育活动五彩缤纷,活动主体具有多元化特征,不同主体选择的活动方式和内容也有差异。明朝皇族观赏马球比赛或棋弈对决,坐雪橇溜冰;官僚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出行旅游或养生保健,市民阶层摔跤、打秋千、拔河、放风筝,其中以妓女为代表的明朝女性热衷于踢鞠。宋明理学是明朝休闲体育勃发的思想基础,理学自然和谐观与社会和谐观推动皇族官僚积极投入休闲体育活动,理学主观唯心主义学说对市民阶层及女性休闲观念的深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明朝休闲体育主体多元化对当今具有借鉴意义,发扬明朝的休闲体育观念,我们应当鼓励并提倡全民参与。  相似文献   

8.
体育休闲的本质是通过体育文化途径消除体力的疲劳,获得精神的慰籍。依据休闲限制的相关理论,调查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休闲方式,了解以体育作为休闲方式的主要障碍。依照Craw ford和Godbey提出的休闲限制阶层模型,调查了600名不同年龄、学历和收入的城市女性。结果表明,青春期后期、成人中期和成人后期都认为自身因素是体育休闲的主要限制,成人早期将时间、经济等视为主要影响因素,人际障碍对女性体育休闲负面影响不大。除了三类限制因素之外,在一致性方面文化因素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中国女性的知识、信仰、道德习俗等文化基因乃是导致其不愿意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以现代社会发展为背景,分析了社会结构的演进过程与休闲体育发展的阶层差异.研究认为,由于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社会分层客观存在,各阶层因职业特点和对社会资源占有情况的不同,使他们在休闲体育社会方式和休闲体育技术方式上有明显差异,并各自形成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进而指出应努力发展休闲体育产业迎合各阶层的消费需求,缩小各阶层在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方式的差距,从而保证社会各阶层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以及促进休闲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研究基于休闲与生活质量关系的社会心理学概念模式,把体育休闲作为主观现象,考察城镇居民体育休闲机会认知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现状,旨在为体育休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科学依据.1 531名浙江省城镇居民完成了《体育休闲机会认知问卷》,方差分析发现城镇居民的体育休闲机会认知存在人口学的特征差异.具体地说,体育休闲机会认知在性别与年龄、性别与婚姻、月收入与婚姻和城市与性别因素组合上均存在交互效应,但性别与月收入和城市与月收入因素组合上不存在交互效应,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不同阶层体育休闲活动的特征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剖析社会各阶层体育休闲活动的特征。各阶层体育休闲活动的共同点表现在体育休闲的时间支出随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加,对体育功能的认识由单一强调健身而变得更为丰富。因各阶层的职业特点和对社会资源占有情况的不同,他们在体育休闲的价值取向、内容和方式上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刘芬 《体育与科学》2012,33(3):95-100,104
本文基于社会分层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不同社会阶层的体育休闲行为入手,对城市居民体育休闲结构差异和意识差异进行分析,进而对造成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剖析,构建各阶层群体参与体育休闲的预测模型,以期寻找休闲体育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福建沿海地区16岁以上农民的体育休闲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农民的闲暇时间较多,活动内容单调,健康和保健意识较弱,体育休闲意识差;体育休闲参与率不足一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差别较大;参加体育休闲的项目单调并以非正规的体育休闲场地为主;参加体育休闲的主要动机是增强体质、形体健美、社交活动、消磨时间、治病保健。影响参与体育休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没有时间、没有兴趣、缺乏体育休闲设施、家庭负担重和不懂锻炼方法。  相似文献   

14.
休闲体育作为一种新的体育活动方式和生活方式,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休闲体育中的社会性别问题比较严重,致使两性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本文分析了其产生与存在的社会根源,为缩小性别差异,促进两性休闲体育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现实指导,以促进体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余暇运动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增加闲暇时间是一个全球性运动,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就“闲暇”与“工作’’的对应关系,从运动社会学的角度加以探讨,提出:余暇运动与工作的本质区别在于,工作是追求结果,追求收获、追求报偿的;而余暇运动是追求过程、满足自我,追求运动中的快乐的。文章进一步提出,以什么方式度过闲暇时间,是一个关涉到社会面貌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及时对余暇运动这一重要的人类学现象和文化的体制性安排,进行深入研究,以利于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6.
空间是女性休闲体育行为的实现载体,为女性休闲体育主体实践和社会建构奠定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和制度基础。社会空间视域下的女性休闲体育行为主要研究女性身体空间社会建构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以探求社会空间、身体消费及女性休闲体育行为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从空间的主体实践与社会建构角度探索身体、空间和休闲体育的理论关联与实践路径,诠释当代女性休闲体育行为中身体、生活与关系等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整合与再生产机制,剖析身体赋权、生活型塑与关系再造对女性休闲体育行为的空间基础与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休闲学科建设的思与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应具有一定判别标准,各国家地区之间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存在差异.确立休闲、体育休闲、休闲体育等基本概念体系是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休闲学科建设特色主要体现在:融入国家体育事业发展进程之中,紧跟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步伐,走中国特色之路和具备国际化视野.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休闲的时代特征、社会休闲为体育旅游开展奠定基础、体育旅游活动丰富社会休闲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体育旅游能向大众提供多种体育与旅游结合的产品,以高品位的文化内容使休闲生活内容更加多姿多彩,以满足大众在精神上的需求和更好地度过闲暇时间。  相似文献   

19.
动手能力是现代社会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是社会体育(运动与休闲)专业课程教学方式的重要途径。为此,本文说明了动手能力的现实价值。通过实践的操作、研究与探讨,提出了跟踪调查与实践反馈式、运动休闲娱乐游戏校园舞台化操作方式、集中一分散讨论式、岗位情境模拟演绎与反应理论解析式、专业知识面大比拼式等动手能力在社会体育(运动与休闲)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操作方式,简要阐述了社会体育(运动与休闲)专业课程教学中动手能力操作的管理,以为更好的培养此专业的社会适用性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