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玲  臧殿富 《体育师友》2012,35(3):65-66
体育观摩课、优质课比赛等活动已成为体育学科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教师通过观摩课、优质课比赛等教研活动提升了自身的教学能力,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相当一部分优质课、观摩课等教学活动中,授课者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加课堂的观赏性等目的.常常会把一些体育基础稍差的学生提前筛选出来,不让他们参与上课。课堂上只留下身体素质好,运动技术基础好的学生参与上课。  相似文献   

2.
2013年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十城市》;第25届学校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共进行了16节体育教学观摩课的展示,每节课都有新意、有特色、有看点。结合观摩教学的内容与上课特点,笔者主要阐述了一些感受和体会与各位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3.
体育观摩课亦称“公开课”。体育课类型之一,是为了探讨体育教学规律,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及方法,评价和交流教学经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里“观摩”二字“观”是看,而“摩”,《辞海》解释为研究,切磋。《礼记·学记》:“摩,相切磋也。”,“观摩”即观看彼此的成绩,交流经验,互相学习。由此可见,当前不少学校“只观不摩”或“重观轻摩”的观摩教学活动是不完整的或低效益的,至于如何“摩”,则确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首先,若要“摩”,必先考虑“摩”的内容。“摩”的内容可包括观摩课教学者通过  相似文献   

4.
于素梅 《体育教学》2013,33(4):26-28
"掌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较为常见,尤其是观摩课或评优课中,听到掌声的次数会更多,甚至持续的时间也更长。然而,当我们把关注点定格在掌声上时不难发现,有的掌声似乎很及时、很自然、也很真实,而有些掌声觉得莫名其妙,甚至显得有些多余,究竟问题何在?原来,体育观摩课或评优课上,存在老师向学生"要"掌声的现象。其实,体现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烘托课堂气氛绝非是  相似文献   

5.
对我区体育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的一些思索凌启平(广西体育专科学校)体育教学观摩课(含教学成果观摩课、优秀体育观摩课、教学评优课、教学研讨课)是交流教学经验的一种重要形式。我区自1982年成立"广西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学会"以来,在区教委、区体委等有关领导部...  相似文献   

6.
体育评优课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为了推动体育教学改革,加快培养中青年体育骨干,全国各地大中小学开展了体育评优课、公开课、观摩课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其中大、中专相对少些,中小学教师体育课堂教学比赛,每两年甚至一年就举办一届,由学校、市、县层层选拔,范围广、规模大、影响深都是空前的,一时间,评优课、公开课、观摩课遍地开花。开课地点,一般都是在条件比较好的城市,确实为在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锻炼的机会,同时,也大大地扩大了视野,提供了更多的相互交流,学习的好环境。 然而,体育评优课存在着许多问题。 1. 评…  相似文献   

7.
<正>体育观摩课是指平时所见的体育公开课、体育优质课、体育汇报课等面对多位体育教师进行的教学展示活动,是体育教师的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观摩"中的"观"是看的意思,"摩"在《辞海》中被解释为研究、切磋。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2008,(10):I0004-I0005
为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展示活动的综合效益。在观摩展示活动课之后.大会组织了任课教师、省市体育教研员、部分优秀体育教师与学校体育专家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讨,结合观摩课的实际情况围绕怎样才算一堂好课和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展开了互动交流。研讨会由中国教育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宋尽贤理事长主持。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是体育实践课的关键,通过相互评课,相互交流,可以促进教学手段的改进和艺术化,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公开课、观摩课只是走过场,相互粉金,报喜不报忧。缺乏具体的内容和要求。因此,如何使评课的标准和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具有可评性是目前体育教学评课的迫切需要。本根据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体育课目的和任务,结合体育教学原则和体育课的类型、结构,提出评议一节体育实践课的标准和七项具体内容,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深度学习思维是高端的、深入的习得,是一种高认知的行为,中学体育教学亦是培养中学生深度学习思维的有效载体。本文结合观摩课堂及一线教学实践,紧扣深度学习思维内涵,阐述中学体育教学深度学习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析学生深度学习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学校体育工作在稳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全民健身运动蔚然成风,挖掘了许多体育优秀人才,但从实地观摩课和各类综合竞赛成绩来看,城区与乡镇小学由于地域条件与师资水平的差异,体育水平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何走出乡镇小学体育工作的困境,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中,特别是一些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等诸如此类的“观摩课”,不知从什么时侯开始,也渐渐流行起“包装”。体育教学“观摩课”,无论是注重结果的表演也罢,还是作为过程的渲染也罢,抑或是老师的自我展示也罢,其作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一种,本应是求真求实的,然而为了各种各样的目的,人们往往陷入“包装”的误区,其危害性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体育课程对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创造性劳动,作为一门艺术,我们应该拒绝“包装”。  相似文献   

13.
<正> 观摩课是交流教学经验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我们体育课程教学中运用得最为广泛。除教学经验观摩外,还有教改成果观摩、教学评比现摩、优秀体育课观摩等等,少则几十人,多则几千人。对其效果,褒贬不一。应当肯定,十年来体育观摩课,对推动教改、交流经验、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扩大影响、争取支持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这并不等于说观摩课就没有问题了。有的观摩课准备时间过长。看课者认为,脱离了一般体育教师日常备课的实际可能;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第四届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于2006年11月15~17日在盐城实验小学举行,作为一名参赛选手,如何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让观摩者有所得,有所悟?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我曾看过一篇徐向军老师写的《体育观摩课应拒绝“包装”》文章,深有同感。一些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等诸如此类的“观摩课”,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也渐渐流行起“包装”。体育教学“观摩课”,无论是注重结果的表演也罢,作为过程的渲染也罢,还是教师的自我展示也罢,其作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一种,本应是求真务实,扎实有效。然而为了各种各样的目的,体育课堂呈现出…  相似文献   

15.
"高抬腿跑"是中学短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人依据学生健康为第一的体育理念,运用阳光教学思想,组织了一节体育观摩课,旨在更好落实新课改精神,不断提高"高抬腿跑"教学的教研水平与实践能力。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原地高抬腿跑技术,教学目标是对中学生的下肢力量和爆发力进行提高训练,使学生的体质得到增强,渗透终身锻炼理念,培养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意志品质。纵观整个观摩课的实际效果,90%的学生都能熟练掌握高抬腿  相似文献   

16.
<正>当我们看体育观摩课的时候,大都能够发现有不少观摩课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环节设计,学生对一些合理的创新也颇感兴趣,合理的创新也能够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观摩课中也存在流于形式的虚假创新,这类创新容易被看课水平有限者误认为是有价值的创新,影响对课做出真实的评价,也不利于此类创新设计者体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为此,研究体育观摩课创新问题十分必要。一、体育观摩课上的虚假创新若干表现  相似文献   

17.
于素梅老师在《体育教学》2010年第1 1期的文章《体育常态课与观摩课的连点》中谈了一种新的"好课"的评判视角.读后,感触颇深,就体育课的"好课",特别是好的常态课,笔者一直有几点看法,现写出来,与大家商榷. 一、好课应有"味" 于素梅老师谈了一节好课的特点,作为一名教师,"主观感觉"应不"心虚".我认为,想不存在任何"心虚",不管是常态课亦或观摩课或评优课,首先展现出的应该是有"味".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体育教学改革推进的过程中。观摩课或公开课,成了专家与一线教师之间直接对话,一线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的最好媒介。要达到理想的看课效果,清晰、简洁、重点突出的书面教学设计文件必不可少。只不过根据一些文献来看,体育教学文件的编制的方法依然有待完善。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的学术综述中,作为教学文件编制方面的不足,空泛、抽象的"教学设计"、华而不实的教学目标的制订等问题被指了出来。当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对三种类型体育观摩课学生情感行为的调查分析。通过对体育观摩课的“可信性”(真实性)与“可行性”(实效性)的调查研究认为:体育观摩课最好是外校教师用本校的学生做课,课前先练习一次。它能反映师生教与学的共同水平,令人信服,具有可行性(实效性)。可在校内搞班交换, 在校际、区际、市际搞学校交换。便于推广, 可谓体育观摩课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20.
王桂江 《体育教学》2009,(11):24-25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过程中,公开课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交流形式受到体育教育界人士的关注,教研探讨活动需要公开课,课题研究成果展示需要公开课,教师学习先进理念需要公开课……但在公开课如此盛行之时,我们的体育教师却对什么是真正的体育课,该如何去上体育课产生了困惑。而观摩课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示范型”的公开课,其课堂教学表现更为艺术性,更难让大部分体育教师所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