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学校体育》2021,(2):44-46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它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路径。篮球是《课标》拟定的球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规定的重要限学内容。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课程目标部分,把体育与健康课程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这就要求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在日常体育教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重视"健康"教学理念。在教给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健康理念、健康学练、健康交往与适应社会的能力,最终让他们享受健康的人生。  相似文献   

3.
<正>《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中明确指出:"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正>运动参与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四个学习方面之一,在技能教学中,学生学练的积极性是运动参与的重要指标,学生运动参与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运动技术的学习和身体锻炼的效果。本期针对技能教学中学生学练参与不积极的现象进行了剖析,并研讨对策,相互交流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研讨效果。一、根据学生课堂中的学练表现,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7月29日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学校体育树立健康第一理念,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努力改善青少年学生"运动不足",防止"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技能、轻体能"的倾向"。而体育教学中的"重技能、轻体能"的现象尤其值得关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适当降低学生学习运动技能在广度与难度的要求,而要  相似文献   

6.
点击课改:研讨热点话题实践课标理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程性质有非常明确定位:“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从这一定位来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离不开身体锻炼这一形式,而运动技能的学习是身体锻炼的载体。学生只有通过运动技能的实践与应用,才能达到体能的增强、技能的掌握和行为态度改变的目的,而丢掉运动技能教学的体育课将失去体育课的本质属性,将丢掉学生的健康。因此,我们应从小学开始,逐步进行运动技能的学习,从而在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建立兴趣、形成意识…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校体育》2014,(Z2):34-35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学习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描述和体现,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最终达成的学习结果"。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学习目标?笔者认为,首先要遵循3个原则:1.以课程目标为宗旨;2.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3.符合具体教学实际;其次要把握住4个注意点:1.在目标多元的基础上有所侧重;2.目标有指向性和针对性;3.目标难度适宜;4.目标具有可观测性。总之,学习目标引领课堂教学,是一节课的灵魂。只有全面理解学习目标的内涵,科学地设置学习目标,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全面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课标》指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  相似文献   

9.
<正>一、武术内容的教学目标与评价《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是实施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根据《课标》给出的课程内容以及相应的水平目标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是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同时武术内容的技术动作学习的内涵及不同水平段的学生所表现出的学情,又是制订教学目标与评价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初中体育多样化中的多样不仅仅是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多样的体育教学应基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强调教学手段、方法的多样,教学组织、措施策略的多样等。一、以多样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运动动机(一)以运动项目的体验练习,激发学生的运动动机基于《课标》,以目标引领内容,在年度计划、学段计划内容设定时,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运动兴趣及需求、学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校体育》2021,(6):43-44
<正>武术是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其他内容不可取代的价值,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从第三届中小学优秀体育课教学观摩展示大会设定指定教材至今,武术都在其中。《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运动技能方面的说明及目标中,明确提出:"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在初中阶段,都要重视选择武术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进行学习。"所以无论是全国大型教学展示活动还是《课标》中,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方法作为教学内容首次在《课标》中被提出,为使《课标》的理念在体育教学中"落地",《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的策略,并针对3个维度将教学内容表述为"某某动作(技术)的技术方法、练习方法与运用方法",使"方法是教学内容"的理念得到了更进一步具体化,在实际教学中更具有可操作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学校体育》2021,(2):42-44
<正>运动技能是学生体育锻炼的基础,缺乏运动技能是学生不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1],因此,学校体育非常重视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教育部2011年就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名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和1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颁布与实施,围绕《课标》的讨论层出不穷。伴随着《课标》研究的深入,对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课标》与《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课程目标"设置看到,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由《标准》中分开阐述到《课标》中进行整合阐述,从五个维度修改成四个方面的目标,并在文字表达上进一步进行修正与界定。面对体育课堂教学对如何科学的实施"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一直是个比较难以把握与实施的课题,《课标》中重新将此进行整合与阐述,这给一线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难就难在如何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怎样结合才是一个适当的度地把握,这主要需要一线教师正确的理解并能在体育教学中加以实施,以此达成  相似文献   

15.
<正>一、观课启示(一)玩中促学是保障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课程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在小学阶段,要注重体育游戏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紧紧围绕彩带、彩球展  相似文献   

16.
面对《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和实验教材、新的课程理念,该如何备好体育课,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好教学工作,这是每一位体育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笔者经过课改培训后,又通过对新课程进一步地学习领会和实践,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备课。一、备《课标》1.渗透《课标》中的四大课程理念新课标提出了四大课程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这是综合考虑了…  相似文献   

17.
<正>一、指导思想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情境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学习目标。同时,引导学生参与体  相似文献   

18.
<正>一、指导思想本课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的理念和《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书用书》(以下简称《教师用书》)要求,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充分关注他们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来确定耐力跑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并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有效策略。整节课始终围绕少先队队旗这一教  相似文献   

19.
<正>体育健康知识的传授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本意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健康知识的教学,增加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基本理论知识,运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提高体质。同时与体育技术、技能教学相结合,提高体育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的学习目标中,对体育健康知识提出了新的目标与要求。笔者在参与《中国学校体育》BBS论坛第49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学校体育》2014,(Z1):65-66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的实施,主要是提高教育教学的价值与意义,要求学校体育课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智力与建立学生对终身体育理念,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从而促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方法,这是每个体育教学者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学生追求的目标。然而,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如何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自觉地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