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期阅读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价值日渐被社会重视,并逐步成为促进处境不利儿童全面发展的强力支撑。研究以上海城郊幼儿园儿童为对象,力图描述学前儿童阅读素养的发展现状,并揭示对积极学习品质塑造的影响。结果发现,虽然城郊地区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素养的阅读行为、阅读理解和阅读品质三个子维度随着年龄增长呈现积极发展的态势,但各个子维度发展较不均衡,精准支持的教育提升空间巨大。此外,早期阅读素养与儿童学习品质之间显著相关,尤其良好的阅读品质能够显著预测儿童积极学习品质的发展。据此,我国早期阅读推广工作应坚持基本普及与精准定向之原则,广泛提升儿童各个维度的早期阅读素养,适应地区发展特点和儿童阅读水平来实施阅读课程建设与改革,重点关注良好阅读品质的培养,这将有利于塑造学前儿童积极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2.
学习品质是学前儿童的核心素养之一,重视培育学前儿童的学习品质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普遍追求。美国新泽西州非常强调培育学前儿童的学习品质,并制定了相应的学前儿童学习品质标准,倡导教师利用活动设计与引导等方面的多样化策略,以促进学前儿童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坚持性,创造力和想象力,问题识别和解决能力,应用已学经验于新情景能力等学习品质的发展。借鉴美国新泽西州的有益经验,我们需要以加强培育儿童的学习品质为契机,来推动学前教育观念的转型,一方面,加紧研制学习品质的指标框架,以提升教师对儿童的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加紧设计学习品质的培育策略,以提升教师对儿童的支持能力,从而为儿童形成学习品质并学会有效学习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3.
迈向高质量教育时代的幼小衔接,不仅要着眼于帮助学前儿童从幼儿园平稳过渡到小学,还应追求儿童后继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儿童终身发展的核心能力和必备素养。儿童入学准备关键能力是指儿童做好身心全面入学准备应涉及的基本学习与发展能力,以及应着重培养的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素质与能力。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并用和比照建构了儿童入学准备关键能力指标体系,并采用德尔菲法对49名专家进行了2个阶段共4轮的意见咨询,修订后的指标体系包含8个基本维度(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情绪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学习品质、早期语言能力、早期数学能力)共36项核心指标以及指标含义说明。  相似文献   

4.
学习品质作为衡量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受到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儿童作为研究者”活动作为一项由儿童主导的活动能有效促进学前儿童主动性、坚持性、创造性等学习品质的发展。本研究以山西省临汾市S园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采取行动研究的方法,了解“儿童作为研究者”活动的开展情况及其对培养学前儿童学习品质的促进作用,并针对该活动开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明确儿童研究本质,尊重研究探究性特征;完善评价机制,加强活动的延伸性;注重外部环境的影响,防止儿童研究的孤立化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5.
学前儿童学习发展是各国政府、学前教育机构、办学团体和家长共同关注和探讨的课题。研究选取了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芬兰和美国的学前课程指南文献进行比较,从中探讨这五个国家培育学前儿童的方向、学前儿童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评估等方面的共同特征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五国一致聚焦于儿童体能、健康、认知、情绪、群性、科学探索、艺术创意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儿童全面发展依赖于综合学习活动。但是,在跨学科综合学习还是超学科综合学习方面存在差异;儿童是否需要评估,评估所涉及的儿童年龄和学习表现指标的构成等,也表现出各国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学前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形成的学习品质将伴随孩子的终身学习。在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学习品质,让学前儿童能够从学习中体会到乐趣、获得愉悦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前儿童学习品质培养的相关研究从很早以前就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就开始重视学习品质问题,并且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作为高宽课程(High/Scope)的儿童发展评价工具,儿童观察记录系统经历了建构阶段-形成阶段-完善阶段-推广阶段,其指标体系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儿童发展评价工具。我国在进行学前儿童综合发展评价的过程中,要关注儿童的主动学习,强调儿童学习品质的重要地位,推进教师发展和教育评价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核心素养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关乎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目前,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都对学前阶段的核心素养进行了清晰的阐述,在基本结构上均包含了学习品质、学习倾向、语言、健康、科学等发展领域,同时凸显了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强调学习倾向和学习品质的培养、提供可供参照的教学支架策略等价值取向。这给我国当前学前阶段核心素养的研究与落实带来一些启示:重视学前阶段核心素养的重要地位,为儿童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基;建构基于核心素养的学前课程,推进幼儿园的"去小学化"进程;建立以学习品质为基础的学前阶段核心素养体系。  相似文献   

9.
学前儿童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素养是支持幼儿运用STEM学科相关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解决真实世界复杂性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基础性、启蒙性、全面性和生活化等特点。基于对美国、德国等五个国家课程文本的分析,学前儿童STEM素养包含经验层面的知识整合与应用、工具层面的技术设计与创新、行为层面的科学思维与表达以及态度层面的主动学习与探究四个维度,它们共同构成支撑幼儿开展跨学科探究活动的核心素养。为更好地发展学前儿童的STEM素养,幼儿园教师应明确学前儿童STEM素养结构,合理设置STEM活动目标;厘清STEM活动的特性,合理选择STEM活动的类型;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合理选择学前儿童STEM活动内容;开展过程性、持续性评价,强化教师支持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10.
HIGH/SCOPE的关键经验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萍 《早期教育》2005,(5):13-15
一、关键经验的基本含义 关键经验(Key experiences)是美国HIGH/SCOPE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重要部分,它是对学前儿童一系列社会的、认知的和身体发展情况的描述.关键经验也是学前儿童在他们真实生活中应该出现的东西,换句话说,关键经验就是学前儿童正在做的事情.因此,熟悉了关键经验,我们就能将关键经验作为观察、描述儿童行为的工具,更好地理解某阶段儿童正在做的事,理解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并以关键经验来指导对儿童的教育,更好地支持儿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