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明 《班主任》2001,(6):16-16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力度加大,对中小学教师提出新要求。教育部日前就此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教师培养和培训的几点意见》。《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师范院校要密切关注和了解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态和走向,积极主动地配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探索改进教师培养和培训的新思路、新形式、新内容和新方法,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范教育中的德育工作,特别要突出师范院校职前培养和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师德教育,强化遵纪守法、崇尚科学、抵制邪教的教育,使师范生和中小学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伴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使之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当前教师教育中的关键。在分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征的基础上,指出对在职中小学教师加强新的培训成为一种必然,并提出了应对课程改革挑战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策略。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高师院校要积极优化管理,改革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为基础教育培养出思想道德、作风纪律、心理素质过硬的新型师资。要加强与中小学的教科研合作,为中小学教师提供继续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4.
高师中文教育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策略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师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高等师范中文教育是中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和培训的主要渠道,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师素质的最初建构。因此必须尽快建立起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素质要求相适应的高师中文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我国目前基础教育师资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基础教育质量的紧迫性。鉴于当前师资培训的形式不能满足广大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本文提出了加强基础教育师资培训的另一重要途径,即实行师范类本科段自学考试,并对该形式与其它成人学历教育形式进行了比较,对其优越性进行了详细地阐述,进而说明了师范类本科段自学考试的实行已势在必行,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是构建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和整合分科教学的灵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培训院校要努力探索塑造中小学教师人文精神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农村基础教育课改实验中,教师的素质离新课标的实施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新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尚未确立。应大力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宣传力度,全面改革各类招生制度,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建立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机制,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8.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小学教育持续以较快的速度发展着。为保证师资满足需要,我国在大力发展正规师范教育的同时,也给予了教师在职培训以极大的关注,采取了多种措施帮助中小学教师提高文化知识和业务水平。这种努力在使我国中小学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保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同时,也建立了正规的业余培训体系,健全了培训制度,为后来的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和要求、学习方式等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对教师教育工作提出了诸多挑战。高师教育必须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加强与基础教育的合作,才能培养出适应中小学素质教育要求的优质教师,服务好基础教育,真正发挥引领基础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两大关键。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以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培训为主要任务,构建结构合理的培训内容体系,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进同步并适当超前。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探索科学有效的培训操作模式,以实现教师观念更新和提高教学能力为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师范教育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如何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培养新型师资是当前师范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一、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新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高师院校主要是为基础教育培养教师。按照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师范院校…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和中等师范教育工作会议五月下旬在南京召开。会议进一步学习了全国中小学师资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了中师改革和教师培训工作的经验,研究了“七五”期间全省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步骤、措施,明确了当前的工作任务。这次会议对于积极推进全省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发展和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六五”期间,江苏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采取切实措施,加强了师范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和一九八○年相比,目前高中教师达大学本科水平的由40.%上升到45.8%;  相似文献   

13.
面向基础教育加快师范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培养高素质教师的师范院校,必须根据师范教育的特点,面向基础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师范人才,不断推进师范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优化管理 培养新型师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高师院校要积极优化管理 ,改革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 ,努力为基础教育培养出思想道德、作风纪律、心理素质过硬的新型师资。要加强与中小学的教科研合作 ,为中小学教师提供继续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受学龄人口下降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基础教育阶段出现了教师资源相对过剩的局面。为了缓解中小学教师结构性过剩这一矛盾,很多地区实行了教师退出机制。实行这一制度,是社会发展、时代发展、教育发展和教育管理的需要。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退出,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地确定中小学各类人员的岗位、采用区别对待的退出模式、拓宽教师退出渠道、实行离职补偿制度、推行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聘任制度和大力开展教师培训制度等途径来进行,以减轻或化解退出阻力,促进退出教师稳妥有序地安置与消化。  相似文献   

16.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意见》,全面真实地了解我州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启动以来,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培训的客观需求,最近,我们对我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工作”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通过调查,对我州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基本现状、经验与成效、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有了一个全面透彻的了解,同时也为今后我州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教师培训制度创新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是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我国现行的教师培训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  相似文献   

18.
在 2001年到来之际,《中小学教师培训》杂志社的全体同仁向全国中小学教师和师范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节日问候和祝福!   《中小学教师培训》是教育部委托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期刊,是宣传、指导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和舆论阵地。多年来,全国各地的师资培训部门、中小学校及广大的读者、作者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和关怀,对本刊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此我们表示衷心感谢。   新的一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国家有关师资培训的方针政策的宣传报道,积极探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理论、途径和方法,深入研讨基础教育中的…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建立一支有足够数量的、合格而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实行义务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最近,国家教育委员会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师资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确定了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步骤和方针,明确了各级师范学校的办学思想,制定了改革和加强师范教育的措施,部署了中小学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这是国家教委贯彻落实《决定》、对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作出战略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可以预期,随着这次会议精神的贯彻,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我国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提供可靠的保障,为在本世纪末我国基础教育的进一步提高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20.
建立一支有足够数量的、合格而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实行义务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为此,党和国家采取了特定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同时把发展师范教育和培训在职教师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措施。教师进修学院是专门培训在职中学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的定向型的成人高等学校,为加强基础教育培训合格的中学教师是教师进修学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