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倩 《考试周刊》2011,(28):56-57
语文是融知识性、思想性、人文性于一体的一门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文章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融知识性、思想性、人文性于一体的一门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既然是渗透,那就要讲究一些艺术性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心理活动是教学活动进行的基础,因此不能把心理教育与学科教学割裂开来。从认识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考察,心理教育应当与学科教学整合起来,两者是一体的活动过程。整合的主要途径有:在教学设计中将心理素质发展的目标与知识获得的目标整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在课堂管理中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营造课堂的支持型气氛,建立对学生合理的期望。教师掌握对话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论"三维一体"课程标准的落实与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关注的是学生的整体发展,“三维目标”整合达成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在“三维一体”课程标准落实中,要根据学科特点确立“三维目标”的比例,寻找“三维”结合的整合点。教学目标的表述可以通过行为目标、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表现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的表述方法来实现。对于我国教师来说,学会具体、明确地陈述教学目标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但更要注意情感目标、生成性目标的挖掘。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角度确定了各个学科的教学目标,但因教师的素质、升学和考试的压力、学校文化、社会压力和校长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弱化和忽视。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对一些老教师的访谈来谈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越来越为大家所关注,如何提高其有效性的问题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研究有效整合,先要从教师整合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开始。只有明确困难和障碍,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从研究文献和调查结果分析,教师们在整合过程中会遇到观念性、技能性、保障条件等方面的障碍和困难。面对这些障碍,作者针对性地提出树立正确认识、整合的系统化培训、整体构建支持性环境等对策措施,期待对促进教师的有效整合行为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对《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涉及的有关经典热力学基本概念与知识,从学科知识拓展的角度对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科认识上的误区,进行了探讨和阐释,为教师更好地驾驭模块目标的教学,提供知识拓展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笪远胜 《考试周刊》2012,(53):61-6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学生整体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三维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整合实现的过程。其中,过程与方法是实现三维目标整合的关键,新课程成功的教学实践也说明了这一点。本文具体分析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三维目标"的整合。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王自文老师作的《古诗两首》课向我们表达了这样一个思想:语文课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途径之一就是整合,对三维目标的整合,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对教与学方式的整合,在整合中实现学生语文素养最大程度的提升。如何才能有效地整合?我认为,在设计教学时,首先要找准三维目标的交点,  相似文献   

10.
杜玉坤 《广西教育》2008,(19):19-20
实施新课程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引领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往,我们更多研究“怎么教”的问题,也就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较多;现在则更多关注“怎么学”的问题,也就是更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目标多元化了,由“一维的知识性目标”拓展为“丰富的三维目标”,特别突出了“过程性目标和情感性目标”;学习更关注结果得出的过程,“体验”、“经历”是新课程倡导的亮点理念;并体现了多学科整合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发展的历史沿革来看,国家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大力倡导、广大教师的积极探索。使整合课教学开展得有声有色。然而,很多人对整合课中信息技术扮演的角色以及教学目标存在模糊认识。以至于影响了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本文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到实践。分析了信息技术在整合课中的应用工具与认知对象的作用,指出整合课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并就此提出整合课教学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是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整合并提升了原先的三维目标,解决了三维目标的割裂状况.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具体教学内容的关联,这是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变,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一节课起着导学、导教、导评的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目标越明确,教学效果就越好,而课堂教学是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重要渠道,研磨教学目标,有助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教材只是对教学的内容作了描述,一般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呢?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许多中小学英语教师按照"三维目标"和"五维目标"来编写教案、设计课时目标,结果产生了许多问题。现在,这方面有了较为一致的认识:"三维目标"和"五维目标"是学科目标,不要机械套用成课时目标;英语教学的课时目标要具体化;要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来进行教学设计、表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是foci/focuses of the lesson,教学难点是special difficulties,教学目标是objectives of the lesson;先根据教材确定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再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教学活动是实现新课程理念的根本途径,真正的新课程标准产生于教学活动中,新课程要求教学行为:教师围着学生转,师生围着三维目标整合成素质转,教师为不同差异的学生提供服务,这样对物理教学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数学文化是指人类在数学行为活动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产物和精神产物的总和,而其中的物质产物是指数学命题、数学方法、数学问题和数学语言等知识性成分;精神产物是指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精神和数学美等观念性成分。  相似文献   

16.
<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课程的有机整体中,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从而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以高效达成课程教学目标。一、信息技术整合与传统课堂不发生质的改变授课教师在每一节课前都会权衡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制定教学目标,并找准多媒体资源与学科授课的契合点,避免片面强调以"学生乐学"为中心,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没有达到  相似文献   

17.
对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整合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思想政治课具有思想性、社会性、实践性、时效性等特点.新材料、新观念、新情境是思想政治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生命之所在。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整合的目标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丰富和延伸课程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整合中应注意:把握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更新教学观念.找准与思想政治教学的结合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8.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内容涉及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基础。深刻理解物理化学中这两大分支学科的功能、作用及其所涉及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有助于中学化学教师抓住《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的整体性目标,避免将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转变成为零散的知识点教学,导致学生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学科认识。对此,本文针对中学化学教师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从化学热力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9.
张艺 《教师》2011,(33):102-102
历史是一门知识性、思辨性、趣味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史学情绪,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把历史教育目标与学生身心发展结合起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整合教育资源,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20.
张宁 《考试周刊》2013,(82):56-57
随着新课改实施的深入,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作用从工具性的简单应用.发展到与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应走出传统误区,找准有效的整合点,通过改变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式,转变“教”与“学”理念和模式,推动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