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村小是国家教育事业的基础。民办教师,曾经支撑着乡村教育的“半边天”,成为乡村里最富有诗意最有希望的风景。而今,整个乡村教师老龄化的问题已凸显出来,断层现象严重。据调查,村小90%以上教师是本地教师,90%以上是民办教师出身,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他们相继退休了,村小怎么办?谁再来当村小教师?针对村小布点多、开设班级多、需要教师多、学生人数少的“三多一少”现象,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调整学校网点布局,适当压缩村小数量和开设年级,撤并部分“小”村小,停办部分高年级(让学生转入“大”学校),重点办好联小、点校和交通方便、条件…  相似文献   

2.
农村小学办得如何,取决于校长的管理水平的高低。要创办规范化学校,“村小”校长必须切实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创造条件,大胆开拓,抓住机遇,不断进取。若把“村小”管理好,必须理顺“村小”校长与学生家长、村干部和中心校之间的关系。 一、必须理顺“村小”校长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   学校工作要取得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关键在于赢得他们的赞同和信任。   “村小”学生的家长与学校教师不是沾亲带故,就是老友旧居,学校时时处于他们的监督之下。为了自家的孩子,他们一有点不顺心…  相似文献   

3.
村一级小学,以乡属行政村为单位,三五个班级,七八个老师,实可谓“小”。但是,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无论是学校数量还是学生总数,村小的份量都是不可低估的。要办好中国教育,不能不把面广量大的村小办好。因此探索村小的管理,意义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4.
2012年9月,我国提出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办好村小和教学点,农村教育由此进入“后撤点并校”时代.记者近期在河北、山西、福建、江苏等省调查发现,虽然地方上不再触碰“撤点并校”红线,但受多重因素影响,乡镇一级的学校学生数量锐减,一两个学生的学校屡见不鲜,未来这些学校何去何从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的加速,许多农村学生都转到城镇学校就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农民工子女随同父母进城读书的也越来越多,农村村小的学生越来越少,为此许多地方已经调整学校布局,撤并了许多村小,但很多乡镇还有大量村小,可学校学生数锐减,从几个学生到几十个学生不等,这些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少数是单亲家庭的学生。一些比较优秀的教师随着  相似文献   

6.
李光华 《江苏教育》2023,(45):95-96
乡镇中心小学与村小“一体化管理”是指乡镇中心小学与村小在学校管理、办学资源、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校园文化等方面实施统筹管理,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内的辐射、共享。提升乡镇中心小学与村小一体化管理水平,必须强化“以人为本”“多元合作”的一体化管理措施,发挥一体化管理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海静 《中学教育》2009,(5):41-44,17
村小是我国学校教育的最基层,是农村地区“特有”的小学。在村小中,开展体育课外活动锻炼,是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的和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由于村小在校教师人数少,学生人数少,往往成为管理的“死角”。国家关于课外活动课的精神,在村级小学中执行的力度怎么样,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燕伟香 《山东教育》2008,(12):63-63
近日笔者读了刘昌稳老师撰写的《“村小”不该没有教研》一文。这篇文章从资源配置差、工作强度大、信息渠道窄、专业支持弱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村小”教研面临的困境。笔者也是一名普通“村小”人,在多年的基层教研工作中,觉得“村小”教研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村小”教研也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本校”指哪一级学校?农村的村小及下伸点小学是否也在其“本校”之例?如果村小及下伸小学也在其“本校”之例,  相似文献   

10.
李彬 《江苏教育》2000,(1):17-17
村小,农村最基层的学校。由于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在低水平,加之中考、高考、“农转非”、进城打工等“跳农门”因素,村小学龄儿童正呈不断减少的趋势。近十年来,城镇学校蒸蒸日上,越办越多,越办越大。而村小学生少了,教师走了,路该怎么走?  相似文献   

11.
书香飘村小     
我校是位于县城的一所乡镇中心小学.下设八所村小。作为南京市首批振兴课外阅读基地学校.自2005年起学校走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道路,有效实施“书香校园建设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对于中心校本部,村小的课外阅读推进明显滞后,不容乐观。为充分发挥中心校对村小辐射、引领作用.学校着手实施“共享优质阅读资源——书香飘村小”引领帮扶工程.通过积极规划.有效组织,层层落实,让优质的阅读资源与村小学生共享,保障了村小课外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2.
现状一、学校发展失衡按办学条件,农村小学可分两大类六等次。即一类中心校,这类分为中心镇中心校、其他乡镇中心校、边远山区中心校3个等次;二类村小,此类可分为平坝村小、丘陵村小、山区村小3个等次。一类中心校中,中心镇中心校条件最好,这些学校无论从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学质量,还是在设施设备、师资水平、学生素质等都比其他两个等次的中心校好得多。其他乡镇中心校又比边远山区中心校优越一筹。村小中,平坝村小由于交通便利、信息快捷等优势,再加上与中心校距离较近,受中心校的辐射自然强一些,其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发展活力等方…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们对23所村小教育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的目的是要发现当前村小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办法,促进村小管理。通过对23所村小的调查,经分析、综合,发现存在以下7个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村小布局不合理自实行“三级办学”以来,大大调动了乡村办学积极性,学校遍地开花,村小布点多,规模小。有的学校不足百人,有的学校与学校之间距离不足百米。因搞过“六配套”,学校虽小,但五脏俱全,造成教育资源不必要的浪费,教育教学质量也较差。(二)学校领导素质偏低1.自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乡财政包干政策以来,教…  相似文献   

14.
泸溪县全面实施村小“更新工程”近年来,泸溪县教育局全面实施村小“更新工程”,有效地促进了村办小学建设,全县241所村小办学条件、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有了新的起色。该县地处湘西农村,学校线长面广,师生人数较多,且大部分都在边远的村小。前几年,由于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15.
简阳市射洪坝解放学校,始建于1982年,由一所村小,5个教学班,6名教师,发展成为了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现已拥有5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888人,教师170人。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守“人人有双翼,个个都飞翔”的发展观,坚持“阳光”招生、均衡分班的策略,提出了“小学低段养习惯、中段打基础、高段促发展”“初一抓长线、初二重均衡、初三促增长”的学段教学目标,努力激发学生内驱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优化课堂教学策略,贯彻落实“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实现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专业提升,学校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青年教师》2005,(9):F0002-F0002
新站中心校是蛟河市乡镇级规模较大的学校,下辖22所村小,现有教师336名,学生2000余名。学校秉承“健康、诚信、爱国、合作、博学”的校训;以“做德才兼备的小学教育研究,育健康成长的未来发展型人才,创诚信和谐的优质校园化,办家长满意的示范型学校”为方向。确立了学生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南部县楠木镇共有16所村小。过去部分村小存在着办学条件差、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某些教师责任心不强的状况,致使教学质量差,干部群众意见大。为了改变这种落后局面,将全镇村小办成合格的村小,镇党委、政府会同镇中心小学领导研究决定,在全镇建立考评合格村小的制度。具体措施是:镇党委、政府颁布“合格村小”条件,一共7条,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18.
夏天 《今日教育》2008,(7):24-25
一是优化配置教育资源。荣昌县教委从2007年9月起实施“撤并村小”和“建寄宿学校”工程.逐步将全县94所村小撤并(地理位置适中、校舍较好、交通方便、生源好的视情况可合并为完小),整合成具有一定办学规模的学校,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一二是加快农村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按初中建在中心镇和镇所在地.小学建在中心镇所在地和中心村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乡村先生     
早些年乡村的厕所是不分男女的,很多孩子知晓男女要分厕是在进入学校之后。那时村小就一间房,厕所倒有两间。进学校的第一天,老师就用灌水笔在我们拼写本的封面上郑重地写上姓名、性别。看着平素“毛蛋”、“妮子”随意称呼的我们有了正儿八经的“尊姓大名”,原本一同割猪草、捏泥人连穿衣打扮都差不多的伙伴被分成两个阵营,内心很是兴奋了一阵子。带给我们这份别样兴奋的是周老师,村小里惟一的老师,乡亲们都称他“先生”。  相似文献   

20.
<正>杨培明出生在江苏省江阴一个偏僻的农村。小时候,尽管村小校舍简陋、课桌破旧,但在杨培明眼里,学校依然是美丽的。教室房檐下响起的上课钟声,是他童年里最美的乐曲。村小只有两个班,实行复式教学,教室里经常一半学生在抄写生字,另一半在听讲。条件的艰苦没有消磨杨培明的意志。他热爱阅读,喜欢待在学校。这种感觉,让他多年后在寻找办学方向时,依然把“让学校成为师生眷恋的地方”作为目标。1986年杨培明考入无锡教育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