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是转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方式的一个突破点.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拓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科学运用类比方法,帮助理解知识要点.教师应充分地利用生物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是转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方式的一个突破点.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拓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科学运用类比方法,帮助理解知识要点教师应充分地利用生物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是转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方式的一个突破点。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拓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科学运用类比方法,帮助理解知识要点,教师应充分地利用生物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4.
张丽琴 《考试周刊》2010,(11):196-197
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是转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方式的一个突破点。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拓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科学运用类比方法,帮助理解知识要点。教师应充分地利用生物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5.
陈琳 《考试周刊》2013,(88):153-153
生物课程改革是转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方式的一个突破点。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开发学生的思考潜能,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科学运用类比方法,帮助理解知识要点。教师要充分利用生物课堂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6.
王敬宝 《新疆教育》2013,(15):202-202
新课程改革是转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方式的一个突破点。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拓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科学运用类比方法,帮助理解知识要点教师应充分地利用生物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是转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方式的一个突破点.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拓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科学运用类比方法,帮助理解知识要点教师应充分地利用生物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本文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巧设质疑,诱发兴趣、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三个方面论述了教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探究性教学.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中生物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拓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科学运用类比方法,帮助理解知识要点,教师应充分地利用生物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9.
姚炜雯 《考试周刊》2011,(56):193-193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思考潜能,提高他们的探究思维能力;拓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科学运用类比方法,帮助理解知识要点,充分利用生物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也应该跟着发生质的变化。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尝试运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重点是通过探究式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进而激发学生思维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来拓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运用科学类比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进而通过生物的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生物素养,达到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对中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核心在于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也就是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对于学科教学来说,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为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它应该是我们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素质教育已全面实施,并进一步深化,作为生物教师,应该研究新课程标准,领会生物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办法,实施途径,让创新能力在生物教学中不断渗透,滋养学生的心灵。在对生物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摸索,有一些体会和认识,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核心工作是要强化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尤其需要具有探究创新能力。因此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启迪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恩维能力。而发散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手段和重要途径。本文就以一个侧面进行“摭谈”。即谈谈笔者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如何启迪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做法及其感悟:①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的作用和意义,并提出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是其一个方面,是提高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核心。②用多种方式方法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③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的训练,启迪他们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在学习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求新、求异。  相似文献   

13.
王玉玲 《甘肃教育》2011,(24):41-41
新课改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树立创新精神,加强协作意识,提高科学素养。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因此,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主渠道,也是实施新课程教育的主渠道。本文主要讨论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如何组织与实施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实现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目标,这是每个数学教师应有的观念.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和内容等方面都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当今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高低。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价值趋向。而二者的培养与提高和学生的探究活动密切相关。新课程强调“探究教学模式”,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发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国际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是物理教育工作者必须  相似文献   

17.
<正>社会要发展,创新是关键.教育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新课程标准指出: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将新课程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一、开发学生思维潜能,提高探究能力任何学习都起源于思考,思考起源于疑问.宋代张陆说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5,(78):123-124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关键培养理念。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普遍探究的内容是如何借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兼顾学生个人品德素养方面问题。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摆脱固有的传统教学理念,巩固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导学生平时多加注重知识累积,把握好课堂中的教学时机并营造互动趣味的学习气氛,秉承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对学生创造性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广大小学美术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学生创新能力这一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作者结合自身多年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理论探究和实践经验总结,谈谈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出要注重渗透课堂教学以创新理念,创新美术教学方法,创新美术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0.
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探究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新课程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动脑、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获取新知及批判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能力.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