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写作,特别通讯、特写等的写作,要不要容许“虚”的成分?如何处理“实”、“虚”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实”,是新闻事实。这无疑是文章主干。是木之本,人之脊。“虚”,则是不影响事实,却能增减效果的一些文字,或称文章的软件。可视为器之釉,花之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此文虽进入文学领域,当时不妨视作一篇现场特写),在叙述了许多实景后,突然来了个“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不忧?  相似文献   

2.
这里所说的“空白”手法,即是写抒情散文时如同绘画一样,留下引入想象的余地。“空白”似乎是“视而不见”的,可是绝不可看作是虚无与空洞。那么,“空白”是不是虚呢?是的,这个虚是艺术的藏境,虚中有“实”,这个“实”,即是由虚唤起读者对于实的联想,从一点想到许多,由近处想到遥远,从物联想到人,等等。这便是,作者在散文中用留下的“空白”,去触发读者的丰富联想,读者在读散文时,头脑里不断地有所补充,以达到  相似文献   

3.
谈到电影的道具创作,首先,我们应该理解电影的道具分为陈设道具和戏用道具两大类。陈设道具是用以创造典型环境的造型语言和手段。戏用道具则有助于演员表演以塑造人物性格和历史。一、道具场景设计  相似文献   

4.
“虚笔”是书法术语,它是众多笔法形式的一种,与“实笔”相对。这里的“虚”不是指虚构,而是一种侧面的、间接的、抽象的描叙手法。又可称作暗写。虚写是旁敲侧击,迂回包抄,是实写的必要补充,并与实写相互呼应。  相似文献   

5.
新闻写作,特别通讯、特写等的写作,要不要容许“虚”的成分?如何处理“实”、“虚”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实”,是新闻事实。这无疑是文章主干。是木之本,人之脊。“虚”,则是不影响事实,却能增减效果的一些文字,或称文章的软件。可视为器之釉,花之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此文虽进入文学领域,  相似文献   

6.
尚勤  许蕾 《声屏世界》2012,(5):53-54
公益广告是一种微缩的美的艺术,公益广告之美在于其真其善,在于其给人的启迪和感化。纪实类电视公益广告是从事实出发,用真实的人物和事件表现主题意义,从而展现其公益性和美的价值。《真诚·沟通》是目前国内惟一的"纪实类电视公益广告"栏目,该栏目于2002年4月  相似文献   

7.
美术作品中.齐白石先生的虾是广为人知的。画面上往往只几条虾或聚或散,或曲或伸,虽然不加一条水纹,可我们绝不会把它们当作临下油锅的干虾。在我们的心目中,那些虾分明在游泳,在嬉戏,而环绕在它的周围的空白则是一泓碧水,或一汪清泉。可以想象,如果在虾的上下左右再加一些表示水波的线条,那么,这些琐笔就不仅显得多余,而且也会大大破坏作品的美感。于是我们知道,在绘画中,空白有时也可以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其实,这涉及到艺术领域一个特殊的话题:虚与实的处理。在艺术诸门类中,都存在虚与实的对比运用。在美术中,线条(或色彩)与空白的对比使虚与实的处理体现得比较直观;在音乐中它可以表现为旋律与停顿;在文学作品中,虚与实的处理也具有多种方式。  相似文献   

8.
谈“画眼”     
“画龙点睛”这成语,许多人都知道。它往往是比喻写作时的传神之笔。在叙事性的作品中,这“点睛”之笔通常又称做“画眼”。鲁迅说:“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鲁迅这儿所转述的,显然是被誉为“画祖”的顾恺之的名言。相  相似文献   

9.
搞新闻工作的人,一切要从事实出发,“所见”是第一位的,“所状”是第二位的。先有事实发生后有状况描写。但是“状”有实“状”与虚“状”之分。所谓实状,是实打实的描摹事实,而所谓虚状,则是采用分析综合的手段,进行联想,既通常人们所说的合理想像。虚状描写的作用是更好地再现新闻,表达新闻事实所蕴含的道理,表述记者的新闻思想。  相似文献   

10.
戏曲是表演艺术,表演是它的重要特征。优美的念白和唱词要和表演结合为一体,才能形成感人的戏。有人把戏曲归结为动作艺术,这是有道理的。所以,戏曲的语言,是与演员的动作结合的语言,它应该能够启发演员发挥表演才能,有助于戏里的人物活起来、动起来,给演员创造念之、思之、歌之、舞之,载歌载舞表现生活、塑造人物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塑造人物,是影视配音创作的核心。上海电影译制厂老一代配音演员富润生曾在《漫谈译制片艺术》一文中写道:“……把原片人物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声音、语言当作灵魂,人物形象当作躯壳,抽掉外国演员的声音语言——灵魂,用我国演  相似文献   

12.
真实再现在纪录片界并没有给它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只是宽泛地把它认为是重演或再现。我们可以给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下一个这样的定义: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利用现时的一切再现历史,营造过去时空,传递给观众真实可信的强烈历史气息的一种创作手法。这里利用现时的一切包括利用主观镜头、道具、光影、声音、场景模拟、演员扮演等。真实再现也可称为搬演。  相似文献   

13.
“虚笔”是书法术语,它是众多笔法形式的一种,与“实笔”相对。“虚”不是指虚构,而是一种侧面的、间接的、抽象的描叙手法,又可称作暗写。[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韩月峰 《大观周刊》2011,(38):184-184,91
梁楷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在绘画创作中所创“减笔”画之杰作。用阔笔横涂竖扫,笔笔酣畅,墨色淋漓,豪放不羁,如入无人之境。  相似文献   

15.
清代大画家郑板桥把作画称作是“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并在画竹中淋漓尽致地发挥这一艺术之长,给后人留下许多传世佳作。郑板桥的话用在新闻标题上也是很恰当的。标题的取事着墨,虽然只是新闻中最有新闻价值的一部分,甚至是一个细小的片断或侧面,但这有限的“一”,却可以给人无限的遐思,产生难以估量的艺术魅力。编辑制作标题,同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唐代诗人卢延让曾以“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之句,形容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16.
李京芮  张颖 《今传媒》2023,(5):78-82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大众艺术,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普及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上甘岭》肩负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以及传播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主流价值观的历史使命,具备重要的艺术价值。本文立足于美学视角,根据电影艺术的特殊性,深入剖析了影片《上甘岭》的视听语言、叙事结构、人物塑造等艺术元素,解析了影片的历史真实书写艺术真实之美、线性叙事表征影片结构之美、声画融合直抒音乐之美,探讨了鼓舞人心的抗美援朝精神的美育价值,旨在挖掘电影精神内涵与审美价值,引导观众获得审美体验,感受红色经典带来的美学效应。  相似文献   

17.
张慧君 《大观周刊》2012,(13):268-268
唱歌是人们用歌声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美妙的歌声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因此,唱歌已成为广大人民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之一。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提高音乐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实施德育和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课程标准》对学生演唱的标准要求是:“能够用标准的音凋、节奏和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初步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相似文献   

18.
避实击虚     
在写作中,为了表现好一个人物,或者说清楚一个事件,需要直接地正面地去描写它,这是实写。有时候,作者不从人物、事件的直接描写入手,而是描写他人他物,间接地表现作者所要表现的对象,这是虚写。在一种特定的条件下,虚写比实写有更好的艺术效果。因为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要写一个人物或事件,就有不同的角度、层面,各种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繁复的情节、细节,如果都用实写,必然烦琐拖沓,即使精选题材,也容易造成太死太实的毛病。如果适当运用虚写,情况就不同了。请看下面的例子,这是韩愈写的《送温处士赴河阳军  相似文献   

19.
日本具有独自完整形态的戏剧是中世纪出现的“能”。“能”(或称“能乐”)成于现阿弥(1133-1384)和世阿弥(1363—1443)父子两代,却由世阿弥注入厂日本匕代文化主要是和歌文化中“空寂”“幽玄”之美的核心意识,奠定广此后日本戏剧的演出精神。“能”怎样表现“空寂”“幽玄”的美意识呢?冈晴夫教授论述道:“能乐”的表演,是趋向于内部的、沉潜的。演员仅仅站在舞台上,便会充溢一种复杂的情绪和感情。演员带着毫无表情的假面,仅用微微抬起头,或微微低下头的动作,来表现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把激烈的。颤动的感情,压抑在…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融合科学与艺术特质的影像作品,自然纪录片具有自身独特的美学意蕴.其内蕴的自然科学特质赋予它科学的理性之美,固有的艺术特性则赋予它艺术的诗性之美,二者交融错杂,成为自然纪录片的重要魅力之所在,为我们用审美的方式感知生态理念、思考生态文化建构了一个良性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