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虚笔”是书法术语,它是众多笔法形式的一种,与“实笔”相对。“虚”不是指虚构,而是一种侧面的、间接的、抽象的描叙手法,又可称作暗写。[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虚实法,又称虚笔或实笔,是我国传统美学上用语。实,就是描物;虚,就是衬托。新闻写作的虚实,是指叙述新闻事件的同时要抒写作者的感情、评价。新闻报道的真人真事,要以写“实”为主,写“虚”为辅。但是实虚穿插结合,使描述的对象增加实感、增强内容的  相似文献   

3.
虚笔是一种以虚写实的高级表述技巧。谈到虚笔问题,它几乎成为文学艺术作品中常用的表述手法。比如,文学作品中的虚写、音乐中的歇拍、绘画中的空白、电影中的空镜头、戏剧中的静场等等,都属于虚笔表述技巧手法。  相似文献   

4.
政治教育报道难写,这是记者和编辑的共识;政治教育报道写好了格外出彩,这也是记者和编辑的共识。一般说来,评价这类报道,写得好无非是指写得实写得活,写得差肯定是说写得虚写得死。长期以来,我们就这样在实与虚、活与死之间“挣扎”。去年部队开展“赞颂新成就、履行新使命、迎接十七大”主题教育活动,《解放军报》在二版开辟专栏,跟进报道,赢得一片叫好声。个中原因耐人寻味,认真总结一下,有助于我们转变观念,把这类报道搞得更好。  相似文献   

5.
在对已有关于信息本质及定义的理论学说进行批判性剖析的基础上 ,从“存在”这一哲学本体论范畴角度 ,对信息本质及定义作了新的思考与界定:文章突破了哲学界关于“存在形态”的传统理论 ,提出了将“存在”分为“实在”、“虚在”、“虚实在及实虚在”的新观点 ;并将信息界定在只存在于以生命体为主体方的关系中的“虚实在及实虚在”范畴中 ,认为信息是只对生命体有意义的“虚实在及实虚在”。形象而简单地说 ,信息是游荡于实在与虚在之间的“精灵”。  相似文献   

6.
新闻文摘     
怎样处理好新闻写作中的“实”与“虚”?新闻写作要使叙述与议讨有机结合起来,必须处理妇“实”与“虚”的关系。要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文体和写作特点所决定的。但是,新闻写什坚持用事实说话,并不一概刘斥必要的议论。这里所指的o沦,绝不是空谈泛论,更不是废话、套话等。而是从事物的现象概括出来的,又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起到了画龙点睛之妙。写好新闻,一般应以实带虚,对实的要求是材料反映观点;对虚的要求是观点统帅材料。实中有虚,使新闻报道生动活泼。又要反映虚,做到实和虚有机结合,浑为一体。(陈艺园椅)世界上的…  相似文献   

7.
第三个层次:以虚带实和就实论虚。 在着重论述了事件性报道的几种结构方法之后,我们再来研究非事件性报道的结构方法。这是新闻作品中把握结构最困难的部分了。 当确定要写一篇非事件性的深度报道,考虑如何具体结构它的时候,记者可以在两种方向性的模式中选择。一种是“以虚带实”式的,一种是“就实论虚”式的。  相似文献   

8.
这里所说的“空白”手法,即是写抒情散文时如同绘画一样,留下引入想象的余地。“空白”似乎是“视而不见”的,可是绝不可看作是虚无与空洞。那么,“空白”是不是虚呢?是的,这个虚是艺术的藏境,虚中有“实”,这个“实”,即是由虚唤起读者对于实的联想,从一点想到许多,由近处想到遥远,从物联想到人,等等。这便是,作者在散文中用留下的“空白”,去触发读者的丰富联想,读者在读散文时,头脑里不断地有所补充,以达到  相似文献   

9.
标准与尺度情结、悖论与围城现象,是研究“虚”与“实”两者关系的切入点.“虚”与“实”既有外延不同又有内涵的差异,两者作用不可替代.理性的“实”与“虚”都将在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资料     
杂文的“八写八不写”:写远不写近、写外不写内、写下不写上、写虚不写实、写古不写今、写热不写冷、写众不写寡、写短不写长。时评七大“怪”:  相似文献   

11.
要让新闻“实”起来,深入现场最重要。而现在的“现场报道”也的确越来越多了。但我在想:写了现场,写了具体事, 稿件就实吗?恐怕还不是。怎样认识现场报道的“实”,我还是从几篇稿件的采写说起……大实若虚,扎实的“稿  相似文献   

12.
在京剧这个中国传统的国粹艺术中,大家时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台上没有道具,进门出门、上山下山全是利用演员的一举一动来体现的。人物的实动和道具的虚设,交织出一种高雅的艺术之美,把人们的注意力全都引导在演员的唱念做打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再如,国画中的虚与实,则给人一种空灵、活泼之美。画山中水气与云彩时,都是用周围的山石衬托出来的。凡画人物时,那脖、碗、腰等能活动的地方,均不着笔墨,笔实则死,笔虚则活,只用意到笔不到的手法让人联想即可。  相似文献   

13.
老舍先生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演讲时谈到,写实物要以实物为主而略加抒情的描写,使文章生动空灵一些,反之,写诗情画意则要略加实物以期虚中有实。这的确是名家的经验之谈。不仅写作讲究虚实相生,中国画的烘云托月、计白当黑,书法的飞白,音乐的休止符何尝不是虚实关系的具体运用。可以说,作为一对充满辩证关系的矛盾统一体,虚实的结合是无处不在的。对新闻报道来说也不例外。正确处理虚与实的关系可使报道工作别开生面。新闻中的“虚”指概貌、概况、抽象事实;“实”指细节及具体事实。虚实法在新闻报道中有哪些体现呢?择其要有以…  相似文献   

14.
避实击虚     
在写作中,为了表现好一个人物,或者说清楚一个事件,需要直接地正面地去描写它,这是实写。有时候,作者不从人物、事件的直接描写入手,而是描写他人他物,间接地表现作者所要表现的对象,这是虚写。在一种特定的条件下,虚写比实写有更好的艺术效果。因为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要写一个人物或事件,就有不同的角度、层面,各种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繁复的情节、细节,如果都用实写,必然烦琐拖沓,即使精选题材,也容易造成太死太实的毛病。如果适当运用虚写,情况就不同了。请看下面的例子,这是韩愈写的《送温处士赴河阳军  相似文献   

15.
实与虚实与虚,即真实和虚假,本是相互对立,不一致、不相同的概念,但在一些情况下,在一些编采人员手中,出现过以虚充实的现象,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实虚变成统一、一致、完全相同的东西。如:1958年11月,江西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江西人民台)把波阳县古县渡公社桂湖生产队晚稻亩产创高产的决心,报道为亩产22.8万斤丰产“卫星”的现实。以虚充实,实虚互渗的原因,说法有二:(一)社会环境的影响;(二)对被采访者的言论和现场的现象信以为真。这两种说法可再作具体分析。关于社会环境问题。一些重大问题的虚假,的确…  相似文献   

16.
最近,解放日报总编辑率记者沉下去,深入调查研究,推出了《解放调查》专栏。这里我们发表该报两位领导同志的文章,两篇文章都是虚实结合,有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总编辑裘新偏重于“虚”,对新闻记者调查研究的意义及其基本功作了比较全面的思考和阐述;副总编辑孙洪康则侧重于“实”,对他们组织和参与采写的调查报告作了回顾概括。无论“虚”“实”,都充满热情、富有哲理,表现出他们在“三贴近”原则指导下,对办党报的创新思维和不懈追求。[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虚写与实写     
虚实原理广泛应用于审美领域的各个方面,虚实相生是重要的艺术表现方法。所谓“实”,是指文学家、艺术家塑造的外在的艺术形象,所谓“虚”则是指作者提供的作品中的“实”的部分,间接地提示、暗示或象征所表达的内容。如果说“实”的这部分内容,是引起欣赏者美感的基础,那么“虚”则是作品间接提供给欣赏者的要经过想象才能把握的审美内容。漫画的画面是有限的,要突破画面的有限性,表现时空的无限性,作品不借助虚实相生的方法,很难达到创作的深度和理想追求。 先举古诗作例子。我们读古典小说,特别是武侠小说,写旅人的辛苦往往…  相似文献   

18.
虚假新闻有多种表现形式,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虚”新闻对记者的杀伤力最大。它在要求新闻快速更新的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更容易鱼目混珠、蒙混过关。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j作为媒体工作者,应该时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自己,坚持三贴近原则,用亲身的验证来甄别事实,杜绝“虚”新闻。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笔是写字画图的工具。因此,以“笔”字组成的合成词,不管“笔”字置前,还是“笔”字挪后,基本上都与“写”有关,这是由于“笔”字本身含义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谢顾问:平时见到或听到一些好的新闻线索,总感到能写一篇好稿,可每当拿起笔时,思路就乱了,不知怎么车车了,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克服它?函授学员王宝财王宝财同志:写前想得好好的,写时为什么思路就乱了呢?其一,想与做之间本来就有距离,“。C想事成”只是一种愿望,而“。C想”与“车成”之间还隔着十万八千里。其二,所谓“写前想好”只是凭感觉来估价的,是否“想好”了,还得打个问号。据我所知,凡是“一拿起笔思路就乱”者,十有八九是事先没有“想好”或没有完全“想好”。其三,没有想好的原因主要是:或没有提炼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