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2 毫秒
1.
学术界关于信息本质问题已有许多不同看法,张辑哲教授在《虚实间的精灵——关于信息本质的哲学思考》一文中所阐述的观点即是其中一种,本文在对张教授观点剖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张教授关于信息本质观点的不足之处和已有“信息是事物乃至客观世界的普遍属性和存在表现方式”观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现代情报学的理论基础-信息哲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忆金 《图书情报工作》2005,49(8):55-58,62
简要回顾关于情报学理论基础的研究;对信息哲学的产生、定义、研究内容及纲领进行基本介绍;通过详细分析情报学与信息哲学在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研究方法和伦理规范等方面的紧密联系,说明信息哲学是现代情报学的理论基础,将促进情报学建立起科学的理论体系,为其确定整体观和基本发展方向起到有力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信息所指”、“信息所指对象”、“信息能指”以及“信息能度”等概念不仅可深化对信息的理论认识,甚至可解决哲学认识论中的重大问题。信息所指即信息自身并不是信息所指对象。生命体的信息能力尤其是信息能度不同,面对同一信息所指对象会形成不同的信息或不形成信息。“信息能指”即“信息能度”的现实表现,它是“可知”与“不可知”之间的理论边界。而且不同生命体的这一边界并不相同。“可知论者”和“不可知论者”的共同错误是漠视了这一边界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最近,解放日报总编辑率记者沉下去,深入调查研究,推出了《解放调查》专栏。这里我们发表该报两位领导同志的文章,两篇文章都是虚实结合,有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总编辑裘新偏重于“虚”,对新闻记者调查研究的意义及其基本功作了比较全面的思考和阐述;副总编辑孙洪康则侧重于“实”,对他们组织和参与采写的调查报告作了回顾概括。无论“虚”“实”,都充满热情、富有哲理,表现出他们在“三贴近”原则指导下,对办党报的创新思维和不懈追求。[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从传播哲学角度谈“传播”的定义——传播哲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认为必须关注传播哲学这一研究领域,接着从哲学的角度给“传播”下了定义:传播是信息运动现象。这个定义的特点在于使用了哲学的重要范畴“运动”两字。用“运动”来定义“传播”,能全面完整地概括传播现象,尤其重要的是它可以启发我们去吸收哲学已有的研究成果,提高传播学的理论思维水平,使传播学逐步走向成熟。这个定义只是从一个角度来丰富我们对传播现象的认识和了解,不可能用来替代以前许多有关“传播”的定义。  相似文献   

6.
王伟亮 《网络传播》2005,(11):34-35
1新闻信息的界定 新《规定》第二条对“新闻信息”进行了界定,这是《暂行规定》所没有的。按照其规定,新闻信息是指时政类新闻信息,包括有关政冶、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而新“规定》对“新闻信息服务”的界定则突破了《暂行规定》单纯“登载新闻”的范畴,按照目前互联网站已存在的形式。分为“通过互联网登载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7.
报纸理论宣传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项做人的思想教育的工作,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其一是虚和实的关系。报纸上的理论宣传必须“虚实相融,落脚于实”,更好地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和大政方针。要  相似文献   

8.
“本态”和“物态”是信息的两个基本形态。“本态”即信息在生命体(信息主体)中的存在形态;“物态”即信息在生命体(信息主体)外的存在形态。“本态信息”有“潜态”和“显态”两种类型(层次、部分);“物态信息”的具体形式很多,但可分为“物理态”和“物质态”两类。“物质态”又可分为“恒定态”和“非恒定态”。同一信息虽可同时具有多种具体形态,但信息的价值、功能只能通过“本态”尤其是其“显态”才能在生命体(信息主体)的心理与行为中实现。“物态”的意义主要在于信息行为即信息的传播、处理、储存以及信息行为的速度、效率和保障信息内容的确定性与可靠性上:“物理态”和“非恒定态”的优势主要在于信息传播、处理、储存的速度和效率;“恒定态”的优势主要在于保障信息内容的确定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情报与信息、数据、知识、智慧、智能的关系,以及信息链、DIKW链在分析这些概念及关系时所体现的价值,都是情报学中最基本、最核心且尚未达成共识的理论问题。本文依据不同定义的内核,将现有的情报定义归纳为军事说、文献—知识说、企业说三种观点;利用文献分析法、概念分析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立足于中国情报实践,综合各种观点的合理之处,在取最大“公约数”的基础上凝练出情报的新定义:情报是为特定目的、在特定时间传递给特定对象的特定关键信息;从多源视角对该定义进行分析,并整合了信息哲学、全信息理论以及DIKW链的代表性观点,优化了现有的信息链理论,进而提出了新的信息链。图1。参考文献45。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新媒体核心概念的厘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新媒体"(New Media)相关概念的界定,业界和学界目前十分混乱,在此有必要予以厘清。到底什么是新媒体?笔者将新媒体定义为: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体。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本质特征。关于新媒体的定义,国内外专家各执一词。早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过一个定义: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与之类似的是把新媒体定义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1]综合起来,笔者认为目前对新媒体界定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界定过宽且逻辑混乱。  相似文献   

11.
老舍先生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演讲时谈到,写实物要以实物为主而略加抒情的描写,使文章生动空灵一些,反之,写诗情画意则要略加实物以期虚中有实。这的确是名家的经验之谈。不仅写作讲究虚实相生,中国画的烘云托月、计白当黑,书法的飞白,音乐的休止符何尝不是虚实关系的具体运用。可以说,作为一对充满辩证关系的矛盾统一体,虚实的结合是无处不在的。对新闻报道来说也不例外。正确处理虚与实的关系可使报道工作别开生面。新闻中的“虚”指概貌、概况、抽象事实;“实”指细节及具体事实。虚实法在新闻报道中有哪些体现呢?择其要有以…  相似文献   

12.
本体论的本质和魅力在于追求事物的“终极”,这是由人类思维的本性决定的。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实践是人的存在形式;它既是人的最本真的存在,也是人通向终极境界的唯一途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就是实践本体论。”本文试图从实践本体论的认识出发,对新闻的理论与实践作些思考。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半个多世纪前,陆定一同志对新闻的内涵和界限作了这样的逻辑界定。社会发展进步,新闻的定义也有新的拓展与诠  相似文献   

13.
《信息咨询学》是定位于信息咨询的研究型教材,它以翔实的案例诠释了信息咨询学,并将信息咨询的实践融于研究中;对信息咨询的本质进行了哲学追问,从多层面、多方向和多维度阐释了信息咨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从而给信息咨询学以经典注脚。  相似文献   

14.
行踪轨迹信息是十分重要的敏感个人信息,科学界定其范围能为其司法保护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考察我国现行制度,《个人信息保护法》未界定“行踪轨迹信息”,《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网络数据分类分级指引》《汽车采集数据处理安全指南》虽分别对“行踪轨迹”“位置轨迹”进行界定,但适用范围和对象受限,使得司法机关在行踪轨迹信息保护范围认定、义务主体进行合规时面临困境。考察欧盟、英国、美国和韩国立法例发现,“定义+列举+排除”的界定方式,以及“时间”“物理位置”“技术手段”“直接识别”四要素对我国界定行踪轨迹信息具有可鉴性。建议我国尽快出台有关“行踪轨迹信息”的司法解释,以“四要素”为核心界定行踪轨迹信息,以技术手段为分类依据进行列举,排除需结合其他信息才能识别个人位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实与虚实与虚,即真实和虚假,本是相互对立,不一致、不相同的概念,但在一些情况下,在一些编采人员手中,出现过以虚充实的现象,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实虚变成统一、一致、完全相同的东西。如:1958年11月,江西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江西人民台)把波阳县古县渡公社桂湖生产队晚稻亩产创高产的决心,报道为亩产22.8万斤丰产“卫星”的现实。以虚充实,实虚互渗的原因,说法有二:(一)社会环境的影响;(二)对被采访者的言论和现场的现象信以为真。这两种说法可再作具体分析。关于社会环境问题。一些重大问题的虚假,的确…  相似文献   

16.
“文物定义”就是解释什么是文物,或给_文物”这一概念划定一个明确的界限以界定其所属范畴,或下一个科学的定义。文物定义问题既是博物馆学一直在讨论的一个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其实质所涉及更多的是文物范围的划定问题。本文主要对我国古代关于文物的不同称谓和20世纪文物定义的研究情况做一归纳与总结,以便使  相似文献   

17.
维纳在《人有人的用处》中提出“把有机体看作消息”,①认为人通过知觉和语言让肉体的控制能力扩展到知觉和语言能达到的地方.无独有偶,米德在《心灵、自我与社会》中提出主客我符号互动的观点,认为“主我’是有机体对他人态度的反应;‘客我’是有机体自己采取的一组有组织的他人态度.”②两者都采取了一种在承认物质性的同时把人作为信息体来看的视角.人的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信息传递.神经系统中传递的信息,是感觉器官感知到的关于实在的信息.经由生命体感官对实在世界进行信息复制,让生命体能够感知周围世界,能够在大脑中形成对客观情境的主观认知.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绝大部分哲学教科书、工具书,包括对高学历人才影响很大的考研辅导资料郝将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作为人的本质的定义,并将这一定义简化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实际上是对马克思本意的误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是人的实践类本质在现实社会层面上的表现。而马克思论述过的实践本质才应成为社会主义人的本质观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了信息哲学的起源、定义及简要发展状况,论述了信息哲学理论在图书馆学中的探索实践,阐述了它与图书馆学的关系,最后辨析了信息哲学在图书馆学中的理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定义、理论根源、演化发展等方面探讨了信息聚集地。在此基础上,利用场所理论对信息聚集地进行分析,明确信息聚集地的信息交流行为场所定位,探索信息交流行为场所研究范畴,并指出信息聚集地进一步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