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这里所说的“空白”手法,即是写抒情散文时如同绘画一样,留下引入想象的余地。“空白”似乎是“视而不见”的,可是绝不可看作是虚无与空洞。那么,“空白”是不是虚呢?是的,这个虚是艺术的藏境,虚中有“实”,这个“实”,即是由虚唤起读者对于实的联想,从一点想到许多,由近处想到遥远,从物联想到人,等等。这便是,作者在散文中用留下的“空白”,去触发读者的丰富联想,读者在读散文时,头脑里不断地有所补充,以达到  相似文献   

2.
搞新闻工作的人,一切要从事实出发,“所见”是第一位的,“所状”是第二位的。先有事实发生后有状况描写。但是“状”有实“状”与虚“状”之分。所谓实状,是实打实的描摹事实,而所谓虚状,则是采用分析综合的手段,进行联想,既通常人们所说的合理想像。虚状描写的作用是更好地再现新闻,表达新闻事实所蕴含的道理,表述记者的新闻思想。  相似文献   

3.
新闻写作,特别通讯、特写等的写作,要不要容许“虚”的成分?如何处理“实”、“虚”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实”,是新闻事实。这无疑是文章主干。是木之本,人之脊。“虚”,则是不影响事实,却能增减效果的一些文字,或称文章的软件。可视为器之釉,花之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此文虽进入文学领域,  相似文献   

4.
新闻写作,特别通讯、特写等的写作,要不要容许“虚”的成分?如何处理“实”、“虚”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实”,是新闻事实。这无疑是文章主干。是木之本,人之脊。“虚”,则是不影响事实,却能增减效果的一些文字,或称文章的软件。可视为器之釉,花之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此文虽进入文学领域,当时不妨视作一篇现场特写),在叙述了许多实景后,突然来了个“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不忧?  相似文献   

5.
在纪实类节目的兴起过程中,摄像记者运用“镜头”打破了“电视只能机械式再现生活”的局限性,其中有“段落镜头”之称的长镜头可以说功不可没,它的特有的“写实”和“写意”功能最大限度地凸显了电视“百闻不如一见”的优势,以实的形式表现出虚的思想和精神,造就了电视画面的丰富信息和独特神韵。  相似文献   

6.
“笑赞”一书里载有这样一则笑话,文章不长,实录如下:一秀才买柴,曰:“荷薪者过来”.一卖柴者因“过来”二字明白,担到面前.曰:“其价几何?”因“价”字明白,说了价钱.秀才曰:“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卖柴者不知说甚,荷柴去也.  相似文献   

7.
“虚笔”是书法术语,它是众多笔法形式的一种,与“实笔”相对。这里的“虚”不是指虚构,而是一种侧面的、间接的、抽象的描叙手法。又可称作暗写。虚写是旁敲侧击,迂回包抄,是实写的必要补充,并与实写相互呼应。  相似文献   

8.
通观一些新闻标题,大多数标题是实题,以发议论为主的虚题不多。其实,新闻标题用事实说话,并不是说标题只能有实的,不能有虚的。根据报道内容,有针对性、恰如其分地在标题中直接发表议论,巧妙地借“题”发挥,阐述其观点和意义,既可先声夺人,吸引读者,更可以起到有的评论所起不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对已有关于信息本质及定义的理论学说进行批判性剖析的基础上 ,从“存在”这一哲学本体论范畴角度 ,对信息本质及定义作了新的思考与界定:文章突破了哲学界关于“存在形态”的传统理论 ,提出了将“存在”分为“实在”、“虚在”、“虚实在及实虚在”的新观点 ;并将信息界定在只存在于以生命体为主体方的关系中的“虚实在及实虚在”范畴中 ,认为信息是只对生命体有意义的“虚实在及实虚在”。形象而简单地说 ,信息是游荡于实在与虚在之间的“精灵”。  相似文献   

10.
在写新闻报道的时候,“国事”和“国是”是经常要用到的两个词语,如果不掌握这两个词语的区别,就会用错. “国事”一词语出《战国策·燕·三》:“出见田光,道太子日愿图国事于先生.”“国事”意为“国家的大事”,也可泛指一切跟国家有关的事情. 与“国事”同音的近义词是“国是”.“国是”一词语出汉代刘向《新序·杂事二》:“愿相国与诸侯士大夫共定国是,寡人岂敢以褊国骄士民哉!”“国是”意为“国家大计”.“国是”并不是一般的国事,而是治国的大政大策.“愿相国与诸士大夫共定国是”中的“是”即为“法”也,是国家长治的大政.这样看来,“共定国是”,即可解释为“齐心协力地商定国家大事” “国事”和“国是”虽然都是名词,都指国家的政务、政事.但二者同中有异: 一是词义范围不同.“国事”既可以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国家事务;而“国是”则专指国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前者多指具体事务,词义较实;后者多指大政方针,词义较虚.  相似文献   

11.
新闻文摘     
怎样处理好新闻写作中的“实”与“虚”?新闻写作要使叙述与议讨有机结合起来,必须处理妇“实”与“虚”的关系。要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文体和写作特点所决定的。但是,新闻写什坚持用事实说话,并不一概刘斥必要的议论。这里所指的o沦,绝不是空谈泛论,更不是废话、套话等。而是从事物的现象概括出来的,又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起到了画龙点睛之妙。写好新闻,一般应以实带虚,对实的要求是材料反映观点;对虚的要求是观点统帅材料。实中有虚,使新闻报道生动活泼。又要反映虚,做到实和虚有机结合,浑为一体。(陈艺园椅)世界上的…  相似文献   

12.
后勤 《新闻前哨》2004,(9):16-16
新闻摄影工作者如何“三贴近”?笔者认为,李长春同志“把镜头对准基层”的概括极为准确。 以平民视角取景 只有把镜头对准基层,捕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火热实际,避虚就实取景,才是最佳取向,新闻图片才会有冲击力、感染力,报纸才会产生实效性、权威性。  相似文献   

13.
虚实法,又称虚笔或实笔,是我国传统美学上用语。实,就是描物;虚,就是衬托。新闻写作的虚实,是指叙述新闻事件的同时要抒写作者的感情、评价。新闻报道的真人真事,要以写“实”为主,写“虚”为辅。但是实虚穿插结合,使描述的对象增加实感、增强内容的  相似文献   

14.
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提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称为“三严三实”讲话.这为新时代地市党报转变工作作风,加快报业发展提供了思想依据和方向.对此,日照日报社积极搞好“三个”结合,认真践行“三严三实”.  相似文献   

15.
通讯往往以细微的描绘、生动的形象和曲折的情节来感染读者,因此,要求它的标题不能太实,而要虚一些;不能太露,而要含蓄一些;不能太直,而要曲折一些.不宜把引人入胜的情节在标题中和盘托出,让读者一览无余.通讯的标题要做到不同凡响,标新立异,令人过目不忘,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夜心血为一题,语不惊人誓不休”说的就是编辑在制作标题时付出的艰辛劳动.根据笔者多年写稿和编稿的经验,通讯标题的制作有“三忌”.  相似文献   

16.
当前,改进文风是新闻战线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技巧,善下工夫,把稿件写得更实一点,用词更新一点,修辞更美一点? 力避"虚""假",让文章"实"一点 "干净",是衡量新闻语言是否达标的基本红线. 如何让文章干净?有方法可循. 方法一:少用长句,多用短句.  相似文献   

17.
本报倡导让政治工作报道实起来,并组织各种形式的研讨,这是一件非做不可的工作。回顾我在本报由通讯员———记者———编辑的许多难忘经历,结合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年”和军报新一轮新闻改革正方兴未艾之形势,我最想说的是四个字:突出重围。一、何以说“重围”首先申明,我所说的“突出重围”,是在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与党和军队的宣传思想和宣传纪律不相违背的前提下,对那些不属于“三个代表”范畴的落后思维、庸俗文风等等的“突围”。比如,政治工作给人的太“远”了、太“老”了、太“假”了、太“虚”了、太“左”了、太“…  相似文献   

18.
肖楠 《出版参考》2009,(18):29-29
什么是“靠谱”?拿过来能用,用之有效即是“靠谱”,对于健康书来说,最关键的就是“靠谱”,就是别虚,别做老百姓看不懂的,做那些有用、有效的健康书,要做这样的健康书就必须在编辑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从选题策划、内容选定、图书定价、营销宣传几个方面做实做精,才能最终出来“靠谱”的、老百姓喜欢的健康书。  相似文献   

19.
宗炳《画山水序》有一句云:“而贤者通”,“通”字甚少有人注意,而实至为重要者。《易·系辞上》:“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疏:“通晓于幽明之道而无事不知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唐君毅称之为“交感之际”,即吾人生命体验之起点。察《全晋文》卷二九王修《贤人论》,有云:“敬未能暗与理会,何得不求通?”《云笈七签》卷六三《洞经教部》:“《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洞”者空也,空者通也。故《全宋文》卷二十宗炳《答何衡阳书》:“佛经所谓本无者,非谓众缘和合进皆空也……贤者心与理一,故颜子‘庶乎屡空’,有若无、实若虚也”;卷二十一《明佛论》:“虽以颜子之微微,  相似文献   

20.
“实主任”不姓实,姓张,名廷秀,是济南军区某装甲师政治部主任,他的“求实功”是远近闻名的。他在工作中处处瞄准“实”字干,事事按照“实”字办,咬住“实”字不放松。特别是在指导抓好全师的宣传报道工作中,更是使“实”劲,下“实”功,用自己的可贵言行,来帮助报道人员端正工作指导思想。这里,笔者从中捕捉到几个令人难忘的镜头,奉献给广大读者。  镜头一:我领大家干不要只写我。“实主任”有个“铁规矩”:凡是带领大家一起研究的,都得署大家的名,一律不得只署他的名;凡是自己没有参与研究、起草的理论文章、经验材料、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