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制备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2O82-/TiO2-ZrO2,用于合成乙二酸二丁酯,较系统地研究了该催化剂焙烧温度、用量、酸醇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带水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S2O82-/ZrO2-TiO2是合成乙二酸二丁酯的良好催化剂.在催化剂焙烧温度为500℃,乙二酸为0.2mol时,酸醇的物质的量比为1:4,反应温度为130-135℃,反应时间为90min,催化剂用量为2.0g的优化条件下,乙二酸二丁酯的酯化率达95%.  相似文献   

2.
橡胶硫化促进剂3-甲基-2-噻唑硫酮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N-甲基单乙醇胺和二硫化碳为原料合成3-甲基-2-噻唑硫酮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找出了反应的优化条件.通过熔点仪、红外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对合成的产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75℃为滴加温度;125℃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为2.5h;N-甲基单乙醇胺和二硫化碳的摩尔比为1∶2.4,在此优化条件下产物的收率为87.4%,产品红外图谱与标准图谱一样,产品纯度达到98.67%.  相似文献   

3.
糠醛氢化还原法制备2-甲基呋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糠醛氢化还原法制备2-甲基呋喃,并用IR、1HNMR、13CNMR等对产物进行表征,考察催化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的物质量之比等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糠醛氢化还原法制备2-甲基呋喃较好的催化剂是超细负载型铜催化剂,较适宜的反应温度是160℃,反应时间是2 h,糠醛与氢气物质的量之比为5:12.该合成方法具有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条件温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收率高、无污染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对松叶蜂 diprion pini性信息素活性组分 3,7-二甲基 -2 -十三碳醇乙酸酯的全合成进行了研究 .以丙二酸二乙酯和 2 ,3-环氧丁烷为原料 ,分别合成了两个重要结构单元—— 2 -甲基 -1-辛烷基锂和 3,4-二甲基 -γ-丁内酯 .2 -甲基 -1-辛烷基锂与 3,4-二甲基 -γ-丁内酯反应 ,得到的酮醇再经黄鸣龙还原 ,得到 3,7-二甲基 -2 -十三碳醇 ,经酯化 ,得到 3,7-二甲基 -2 -十三碳醇乙酸酯  相似文献   

5.
利用硝酸铁和硝酸钴为原料制备纳米固体超强酸SO2-4/CoFe2O4催化剂,透射电镜(TEM)测量结果表明,自制催化剂颗粒粒径在20~50 nm左右,实验探讨了硫酸铵浸渍浓度、催化剂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时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并以纳米固体超强酸SO2-4/CoFe2O4为催化剂,研究棕榈酸与异辛醇合成棕榈酸2-乙基己酯过程中,影响酯化率的主要因素,实验确定的最优合成条件是:醇酸物质的量比为2.0∶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0.50%,反应时间为3.0 h,在此条件下反应的酯化率可达97.4%.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合成6-甲基-3-硝基-2-氯苯酚的工艺研究,产品结构式经图谱分析得到确认证实;考察了原料配比、溶剂量及反应温度等对产率的影响,以寻求适宜反应条件。试验结果表明,以5-硝基-2-甲基苯酚为原料,在反应温度为10~15℃和盐酸的质量分数为5%等条件下,经氯化合成得到的产物6-甲基-3-硝基-2-氯苯酚产率达到60%。  相似文献   

7.
《滁州学院学报》2018,(5):41-43
烷基脂肪酸醇胺酯类季铵盐具有良好的织物柔软性、无毒、抗静电和抗菌性能,而且易于生物降解,因而成为相关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选取硬脂酸、棕榈酸、肉豆蔻酸和月桂酸等四种不同链长的脂肪酸分别与甲基二乙醇胺进行酯化反应,设计正交试验探讨在合成此类季铵盐的前驱体(烷基脂肪酸醇胺酯)时,脂肪酸烷基链的长度对其转化率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脂肪酸转化率各因素的主次顺序是:酸与醇胺的摩尔比→酸的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脂肪酸的转化率逐渐降低。酯化反应最佳工艺为:脂肪酸与N-甲基二乙醇胺的摩尔比为1.6∶1,催化剂(对甲苯磺酸)的量为脂肪酸摩尔数的0.8%,反应温度170℃,反应时间8h。在上述条件下,月桂酸的转化率达可达98.97%。  相似文献   

8.
采用糠醛氢化还原法制备2-甲基呋喃,并用IR、^1HNMR、^13CNMR等对产物进行表征,考察催化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的物质量之比等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糠醛氢化还原法制备2.甲基呋喃较好的催化剂是超细负载型铜催化剂,较适宜的反应温度是160℃,反应时间是2h,糠醛与氢气物质的量之比为5:12.该合成方法具有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条件温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收率高、无污染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固体超强酸S2O2-8/ZrO2-TiO2催化合成乙二酸二丁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备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2O8^2-/ZrO2-TiO2用于合成乙二酸二丁酯,较系统地研究了该催化剂焙烧温度、用量、酸醇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带水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S2O8^2-/ZrO2-TiO2是合成乙二酸二丁酯的良好催化剂.在催化剂焙烧温度为500℃,乙二酸为0.2mol时,酸醇的物质的量比为1:4,反应温度为130~135℃,反应时间为90min,催化剂用量为2.0g的优化条件下,乙二酸二丁酯的酯化率达95%.  相似文献   

10.
以邻苯二胺和醋酸为原料合成2-甲基幕并咪唑,探究了反应摩尔比、反应时间及少量还原锌粉对产率的影响,找出了最佳反应条件,并用红外光谱和质谱对产物结构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醋酸与邻苯二胺的摩尔比为1.8:1,反应时间为4h,加入适量锌粉,2-甲基苯并咪唑的产率可达87.6%.  相似文献   

11.
针对学生提出的SO2能否与Na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问题,从分析可能发生的反应情况入手。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选择所需仪器、药品,并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实验结论。  相似文献   

12.
介绍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实现模式,并阐释“2+2”教师评估法及其要素组成,分析“2+2”教师评估法的优势。在此基础上,从评价的角度探讨如何利用“2+2”教师评估法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实践,进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介绍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实现模式的同时,研究"2+2"教师评估法及其要素组成,分析了"2+2"教师评估法的优势,在此基础上,从评价的角度探讨如何利用"2+2"教师评估法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实践,进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复合型Fe2O3-TiO2-SiO2光催化荆利用FTIR、XRD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研究Fe“掺入量、催化荆用量、光催化降解时间及催化剂吸附实验、催化反应动力学实验,探讨了光催化剂降解头孢氨苄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自然光照的条件下。该催化荆对试液中头孢氨苄的吸附率达48%。120min紫外光照射可使头孢氨苄降解率达90%,降解率随着催化剂用量增加而增加。Fe^3+掺杂量为2.5%的催化荆催化活性最好。头孢氨苄光催化降解反应中。速率常数(K)与头孢氨苄的初始浓度Cod呈0.40级的动力学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普通玻璃片作为基片,首次用溶胶-凝胶浸渍-提拉法制得TiO2/CeO2/SnO2薄膜,该薄膜厚度均匀,且在室温下具有良好的光致超亲水性。主要研究了薄膜厚度、热处理温度对复合薄膜亲水性能的影响,并利用XRD、DTA-TG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钒(V)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酸性介质中痕量钒催化 H2 O2氧化抗坏学酸体系的反应和动力学条件 ,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钒的新方法。该方法的检出限为 0 .0 5 ng/ m L ,线性范围为 0~ 0 .5μg/ 2 5 m L ,该方法用于水样及人发中痕量钒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在4mmol·L-1NaH2PO4-100mmol·L-1NaCl-25mmol·L-1NaHCO3缓冲溶液(pH=7.4)和298K条件下,用紫外差光谱研究了Cp2TiCl2与脱铁伴清蛋白的作用.结果表明Cp2TiCl2与脱铁伴清蛋白形成了21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18.
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固体高分辨13C CP/MAS等手段,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聚乙烯醇(PVA)在超声波和H2O2协同作用下的共聚反应及其共聚物结构.讨论了H2O2的体积分数及反应时间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并用XRD和13C CP/MAS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共聚物结构中含有MMA,且当H2O2的体积分数为1%,反应时间为5h时得到的共聚物中MMA的含量最多.  相似文献   

19.
浸泡法是降低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芹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利用H2O2溶液浸泡后在不同条件下的硝酸盐去除率,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3K时,用浓度为0.01mol/L的H2O2溶液浸泡50min,去除率可达71.9%,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基于在中性体系的恒温恒压条件下,K2Cr2O7,催化H2O2的分解反应的简单演示实验,设计了基础化学动力学综合实验,并采用origin软件绘图和拟合求参数的数据处理方法,推广到实验教学可提高学生设计综合实验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