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6 毫秒
1.
台湾自2017年起由大学自主决定是否开展和如何开展系所评鉴,台湾为期11年的历经两个周期的强制性系所评鉴画上了句号,也正式宣告台湾各大学进入"评鉴自主"的"2.0"时代。在新的评鉴政策下,台湾高等教育愈加重视大学的学术自治和教育品质保证,愈加强调大学资讯的公开、互动与分享。随着台湾高等教育评鉴政策的变化,高等教育机构从"规范者"变身为大学院校的"协助者",其评鉴规划与评鉴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梳理台湾教育评鉴现状与走向,探讨高等教育评鉴机构的身份转换,对高等教育评估工作的探索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台湾地区高等教育评鉴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逐步进入规范化、专业化的轨道,在台湾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台湾高等教育评鉴体系具有认可性评鉴、指标的多样化、 程序的公正性、国际化、机构的专业性、注重自我评鉴等六大特征,对大陆地区的高等教育评估具有 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评估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方面,台湾的做法如何?有何特色?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文章系统阐述了台湾分别于2004年和2006年开展的两次不同类型的"大学评鉴"的组织架构、工作流程、保障机制以及结果处理情况,进而指出了其特色与局限。认为,台湾大学评鉴的实施过程表明台湾高等教育评估已经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由社团法人台湾评鉴协会和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鉴中心作为组织实施者,加上严格的评鉴委员遴选制度,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行政色彩,而且加强了评鉴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评估组在评鉴前期规划阶段所做的大量准备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受评学校的工作负担,而对结果的处理,则反映出台湾通过大学评鉴建立了有利于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台湾私立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它的私立教育评鉴(评估)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之中。它目前所展开的教育评鉴在评鉴项目、评鉴步骤、评鉴院校分类、专业分类以及评鉴结果的处理上都有鲜明的特色。借鉴台湾私立高等教育质量评鉴体系的有益经验和教训,有助于健全大陆私立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5.
台湾大学评鉴经学门评鉴,校务评鉴演变至系所评鉴.如果说高等教育评鉴中心的设立、系所评鉴机制的设计、评鉴流程的运作标志着大学评鉴在台湾的专业化趋向,那么评鉴结果与系所退场机制的结合则凸显了大学评鉴在台湾的本土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经费的缩减,台湾高等教育面对教育质量堪忧、水平下降的困境,开展了高等教育评鉴工作。高等教育评鉴可以使大学和其他评鉴机构定期对教学、研究、服务、辅导、校务行政及学生参与等事项进行自我评鉴和外部评鉴,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大学教学科研水平;大学评鉴的结果可作为政府教育经费补助及学校调整发展规模的参考。在评鉴过程中,评鉴工作应讲求公正和客观,从而有利于树立高等教育评鉴的社会可信度与公信力。  相似文献   

7.
台湾大学院校评鉴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大学院校评鉴活动于2005年8月18日落下帷幕。随着评鉴结果的揭晓,为未来的大学院校评鉴拥有审视、调节和改进的机制,并不断完善大学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台湾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于2005年12月26日岁未成立“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鉴中心”,由其担当起今后大学评鉴之工作,使高等教育评鉴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和系统化。这标志着台湾高等教育评鉴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在台湾高等教育界中,元智大学的发展经验是一页传奇。该校在台湾教育行政部门和民间的评鉴中,皆名列民间私立大学榜首。近年来元大雄心壮志,立志成为亚洲私立大学的典范。元大的经验可为香港地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提供某种楷模。  相似文献   

9.
台湾的大学系所评鉴(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已因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充而面临质量问题,自从2005年成立“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基金会”以来,台湾已开始针对一般大学校院进行五年一轮的系所评鉴,并在2007年颁布《大学评鉴办法》,为了让读者对我国台湾的高等教育评价(特别是大学的系所评价)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现特邀台湾淡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杨莹教授撰写此文,本文将接上期刊载文章的下半部分。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经费的缩减,台湾高等教育面对教育质量堪忧、水平下降的困境,开展了高等教育评鉴工作。高等教育评鉴可以使大学和其他评鉴机构定期对教学、研究、服务、辅导、校务行政及学生参与等事项进行自我评鉴和外部评鉴,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大学教学科研水平;大学评鉴的结果可作为政府教育经费补助及学校调整发展规模的参考。在评鉴过程中,评鉴工作应讲求公正和客观,从而有利于树立高等教育评鉴的社会可信度与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