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学校道德教育与两种社会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富兴 《教育科学》2002,18(1):35-38
情感型社会形态和契约型社会形态是认识我国社会的状况和性质的一个社会学视角,这两种社会形态是我国社会中是一种共时性存在,在道德教育实践中,忽视这两种社会形态是学校道德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原因,因此,学校道德教育实践应辩证地区分这两种社会形态,这实质上是正确处理学校道德教育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以此为起点,重新设计或候订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介绍近年有关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研究之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进行了再认识,进而根据人类社会生成(发展)规律对既有庞杂的社会形态理论进行了整合,提出了"三大社会形态"与"四小社会形态"的构想,最后得到结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半封闭的社会形态,是由封闭的社会形态(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向开放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初步确立后,又提出了“社会形态”这个概念,并对社会形态理论作了经典表述,最后在《资本论》中得到实际运用和深化。  相似文献   

4.
当一种新的社会形态通过革命手段建立后,革命的性质决定了此时的社会形态必然是一元化的非常态社会。社会的政治、经济、化资源的分配处于单一集中的不平衡状态,大多数个人的基本利益得不到实现。改革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进行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使享有社会资源的主体多元化,实现社会结构力的多向性,从而达到社会结构力的动态平衡,维护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早年和晚年分别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进行了深层研究,并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天才预言。从世界历史体系看,人类社会是按照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而个别东方国家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这是对五大社会形态理论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6.
对马克思社会形态概念的再考察段中桥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社会形态概念的含义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有种种不同的理解。我认为,弄清这一概念含义的关键在于区分开马克思著作中“社会形态”与“社会形式”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以及“社会形态”与“社会经济形态”两个...  相似文献   

7.
关于对社会形态概念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论述:静态地理解的社会形态主要指生产关系;动态地理解的社会形态主要指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我国理论界对社会形态概念的理解主要有四种看法,都有自己合理的地方和明显不足。新的探索应该在思维方式和方法上跳出“要素决定论”的窠臼。我们对社会形态概念的理解是:任何具体的社会形态,都是以具体的社会生产力、具体的杜会生产关系和与此相适应的具体的上层建筑这三个基本要素为基础而建构起来的一个具体的社会统一体。’  相似文献   

8.
时下,网络社会已经形成一种新型社会形态或文化,学术界对它的研究主要是从社会学层面入手的。这类研究只从积极、消极方面关注网络对人的影响,而很少关注人对网络社会的反作用。如果采用人类学的思维方式,回归马克思研究社会形态所注重的主体性纬度来探讨网络社会问题,可以克服目前研究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审视探索社会形态有待于相应的科学方法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不啻为我们提供了唯物史观,尚应把其中的一些原理置于研究社会形态的方法论之角度来认识。本文疏解其主要方法论是:尽管社会形态错综复杂、充满矛盾,但毕竟是有自身规律的统一过程,故将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视为自然历史过程是研究它自身的首先的方法论原则;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是研究社会某现象或某形态的基本方法论原则;整体性、有序性、动态性等系统论原则是研究社会形态的整体性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究竟是同一社会形态的两个不同阶段,还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长期以来,几乎是一边倒的,即从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开始,到当代社会主义国家中的理论界,基本上都是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两个不同阶  相似文献   

11.
后工业社会主义在后工业社会理论和知识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社会形态理论,认为未来的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是知识经济,社会形态观念是价值论和有机论.这一区别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既有其合理之处也存在严重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按社会发展理论的一般观点,生产力水平较高的社会形态,应最有条件首先实现社会制度的突破。事实上,历次社会交替往往都是首先发生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这并不违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因为只有那些已经具备向新的社会形态过渡条件的经济相对落后国家才有可能实现社会形态的交替,其中基本的首要的条件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形态的变更首先发生在经济相对落后国家,这是人类社会交替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社会形态思想坚持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基本观点,根本区别于认为中国社会发展经历的是特殊发展模式的论断,并结合中国社会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创新了中国独特风格的具体方法.毛泽东从多角度出发对中国社会作出了不同的分析和思考,使毛泽东的社会形态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反思,旨在阐明东方社会(尤其以中、苏为代表)的社会形态跳跃的历史必然性,并进一步说明社会形态、更替的特殊性并不影响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依次更迭规律的普遍性.跳跃后的东方社会,面对极复杂的现实,存在着理论上的困惑与实践上的盲目.但在探索的阵痛后,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东方社会普遍进行改革,走出了理论窘境,在新形势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坚信东方社会灿烂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我国理论界的传统观点是把社会形态归结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如刘延勃等主编的《哲学辞典》给社会形态范畴下了如下定义:“社会形态:人类历史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的总称,即社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觉得,这样理解社会形态有片面性,其片面性就在于没把社会生产力包括在内。我认为,社会形态应当包括生产力,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形态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社会,这是否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理论,社会主义制度有没有存在的基础?本文首先概要地从理论逻辑方面和近代世界历史发展方面说明了要全面地、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理论,然后重点结合中国社会客观历史发展进程,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发展的特殊性并不是对社会形态发展一般性的否认,而是有其历史根源的,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形态视角对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传统社会是人治下的自然经济占主导的内向型的社会形态,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现代社会采用了法治的执政方式、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式和外向型的社会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8.
社会形态是在一定社会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基础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以政治制度为核心的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杜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完整独立的社会形态,经济制度的完整性和客观实在性是它的立论基础,政治制度的先进性与渐进性是它的根本标志。只有确认社会主义社会形态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对社会形态概念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论述 :静态地理解的社会形态主要指生产关系 ;动态地理解的社会形态主要指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我国理论界对社会形态概念的理解主要有四种看法 ,都有自己合理的地方和明显不足。新的探索应该在思维方式和方法上跳出“要素决定论”的窠臼。我们对社会形态概念的理解是 :任何具体的社会形态 ,都是以具体的社会生产力、具体的社会生产关系和与此相适应的具体的上层建筑这三个基本要素为基础而建构起来的一个具体的社会统一体。  相似文献   

20.
以研究社会历史分期、社会历史演进和社会结构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它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它是探明社会历史现象的钥匙。一、社会形态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一是剩余价值学说,二是唯物史观,而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是社会形态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