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鹤  陈伟成 《新闻实践》2008,(2):30-32,33
郁达夫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代文豪,但是他从1939年1月至1942年2月在南洋期间,很少创作文学作品,而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新加坡《星洲日报》的副刊编辑和新闻评论的写作中。据不完全统计,这段时间,他共撰写了462篇包括社论、政论、随笔、演讲辞、启事、文艺评论、译文、诗及书信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写作的立论方法指作者在新闻评论写作中分析、评价对象,进行思考、判断,提出见解与意见,形成立论思想的原则和方法。它最终实现在作品上,体现为作品立论思想的特征。所以,通过对一定数量作品之立论思想的特征的分析,可以透视其写作的立论方法。本文选取获第16届中国新闻奖和获第90届普利策新闻奖的报纸评论作品为分析、比较的基本资料。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分别是中美两国最高新闻奖,其获奖的报纸评论作品能反映出两国新闻评论的主流面貌,表现出其各自基本的写作方法。本次所选取的均为2005年的作品。该年中美两国没有大的突变事件,两国的新闻评论写作都在常态下进行,能表现出它们一贯的特点。获中国新闻奖的报纸评论作品有社论、评论员文章、专栏言论、副刊言论,共21篇;获普利策新闻奖的评论作品为社论写作、评论、文艺批评,凡30篇。两国作品的体裁样式接近,可比性较大。就实际而言,新闻评论作品立论思想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表达立论思想的核心范畴的特征、评价对象的尺度、立论的态度取向几个方面,它们分别标示思考的张力地带、先在的主观操持和写作旨趣及风格。这几个方面,是本文分析、比较的基本项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受第二十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评委会的委托,我有幸第三次担任新闻评论作品的评委。这次共收到评论作品366篇.经过初评,评出一等奖18篇,占4%,二等奖145篇,占39%,三等奖94篇,占25%。我总的感觉是:这次新闻评论作品的质量,比前两次有了提高,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那么,如何改进和加强中国地市报的新闻评论工作?结合这次评选工作,我的主要体会和思考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新闻评论一直倍受媒体的重视,它更是被誉为传统新闻领域的"灵魂"。而网络新闻评论作为新闻评论中的新秀,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新闻奖作为我国新闻奖的最高奖项多年来一直检验着中国新闻业的质量。自2006年网络新闻评论加入中国新闻奖的评选范围以来,其获奖作品也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所以本文笔者将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解读网络新闻评论,分析目前网络评论作品的现状,并且探讨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传媒书架     
《新闻通讯》2011,(3):64-64
书名:《获奖评论赏析:兼谈评论的写作技巧》 该书收录了1980-1987年“全国好新闻奖”评论作品及赏析文章共16篇。收录了第1-19届“中国新闻奖”及赏析文章共124篇。全书按“中国新闻奖”评奖分类分为报纸评论、广播评论、电视评论三大部分,并按其发表时间由近及远排列,先赏析文章,后附原作品,  相似文献   

6.
新闻评论是一种议论与新闻两种文体结合的边缘体裁。它源于议论文,在报纸以政论文为本位的时代,新闻评论重“评论”而轻“新闻”。随着全球新闻事业的发展,报纸逐渐由“以政论为本位”转入“以新闻为本位”,新闻性逐渐得到加强。新闻规律强调了新闻评论的时效性,要求新闻评论以新闻事实为依托,追求信息量,以鲜明突出的新闻性吸引读者的注意。新闻性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的表现是,立论以新闻为主要根据,其他材料,包括取自于史实的材料,仅为旁证。  相似文献   

7.
肖珺 《网络传播》2007,(9):46-47
2007年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作品的评选延续了首届网络新闻评选的基本标准。此次参评中国新闻奖的网络新闻评论及专栏(论坛)作品为研究对象,以期展现我国网络新闻作品发展的基本状况。2007年5月下旬,我国各级新闻工怍者协会及中央新闻单位共计报送16件网络新闻评论、20件网络新闻专栏(论坛)作品参加了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作品的复评,经过复评阶段的评选,6件网络新闻评论和4件网络新闻专栏(论坛)作品进入了中国新闻奖最后的定评。  相似文献   

8.
向振军 《今传媒》2016,(7):45-46
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发表的言论的总称,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化,新媒体凭借其高互动性、强直观性和便捷的转载性,对仍按照传统媒体时代发展的新闻评论带来了一系列挑战,报纸评论、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新媒体环境下个性化评论、付费评论逐渐成为新闻评论发展的主流趋势.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能否真正借势重焕生机,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邓辉林 《新闻前哨》2009,(10):80-82
常见的新闻评论论著及论文中,对新闻评论写作中的立意、论证、谋篇布局等宏观方面谈得较多,而鲜有作品就新闻评论如何开头进行具体论述。本文结合具体写作实践,概括出六种新闻评论的开头方法,可为新闻评论写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从事新闻工作开始,就进入新闻评论领域。从解放日报到人民日报,我一直撰写评论,组织评论,审改评论,历40年而不间断。这个时期,我主要是为党报党刊等主流媒体撰写新闻评论,从社论、评论员文章,到署名政论、时评、随笔、杂谈等。  相似文献   

11.
周怡 《新闻界》2009,(2):79-80,78
思想评论漫画是新闻漫画的一种形式,方成是其代表性画家,他创作出具有时代典型意义的作品,善于剖析国民的精神弱点,更重要的是,他能够自觉地探讨新闻漫画的创作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新闻评论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等,它是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的总称。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则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新闻评论作为一种传达媒体意见的一种方式,它代表了媒介的态度、水平和风格。那么,如何写出好的的评论作品,发挥其深化认识、匡正时弊、引导舆论的作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在缺少独家新闻、关注独家观点的当今时代,新闻评论成为各媒体争夺受众的有力武器。全新媒介环境下,新闻评论从内容到题材、从要素到风格、从性质到功能、从主体到客体,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本期专题围绕新闻评论的传播生态变化,新闻评论的传承与突破,报纸、电视新闻评论的挑战与应对,以及新闻评论作者队伍的素质要求等内容,约请业内有关人士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肖鲁怀 《东南传播》2015,(4):104-108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浪潮逐步嵌入人们的生活,微博、微信的异军突起让人们进入了"全民记者"以及时时、事事评论的全媒体时代。这一时代,传媒格局被打破,信息不再是稀缺资源,解读则成了争取受众的强磁场,那么,传统的电视新闻评论如何在这场谁与争锋的战役中赢得阵地?《新闻启示录》栏目从2004年创办开始,就一直在评论类节目的道路上行进,笔者以《新闻启示录》的实践为例,来分析探讨新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评论从主体、时效、题材、写作、功能、风格等方面都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新媒体环境对于电视新闻评论栏目来说究竟是酵母体还是沼泽地?电视新闻评论和新媒体之间除了融合关系之外还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朱芳 《新闻世界》2021,(4):23-26
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体裁的一种,与消息、通讯、特写、深度报道等不同,它源于新闻报道或新闻事实,是可以展现发布者表达个性的载体。新媒体时代,如何写出生动、易读,被受众喜欢的评论?本文以近年来一些优秀的新闻评论为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评论是新闻的灵魂和旗帜。这些年,各大传统媒体纷纷加强了评论的力量。广电节目中主持人的时评、短评、编者按等各种形式.极大地丰富了新闻节目的内容与结构。主持人新闻评论在舆论监督、和受众交流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社会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主持人新闻评论也不可避免要发生变化,调整自身以适应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微博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的崛起与普及给媒体新闻评论的功能、内容与形式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对媒体新闻评论"微博化"现象进行分析与探讨,如微博时代新闻评论的地位和作用的加强,包括以微博内容为由头的新闻评论越来越多,选题来源更加多样化,还有新闻评论形式上的许多变化,如微博体评论的盛行。与此同时,微博对新闻评论也存在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党报的旗帜和灵魂,新闻评论是党报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重要手段。《徐州日报》始终高度重视新闻评论工作,积极探索融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写作路径。本文以《徐州日报》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系列评论为例,对党报新闻评论写作成果进行总结思考,认为应深刻把握新闻评论写作两个关键维度:即党报新闻评论写作的“重”与“轻”,做到既要保证新闻评论思想的深度,同时又要确保文本表达的轻盈。  相似文献   

19.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启了全民记者的时代,微博新闻评论借助多媒体传播,展示出不同于以往任何新闻评论的特性.评论者的全民化,新闻评论的自主性、交互性、微博评论的海量资讯和实时更新也对微博评论的权威提出了挑战.微博新闻评论的撰写和发布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痛斥、呵责式的义愤填膺、短短几行字的“泄愤”和极端个案的上纲上线,每一句评论都需要一定的理性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融媒体时代,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了新闻的生产方式、传播模式。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新闻评论节目要发挥影响力、传播力和引导力,应立足其原创内容的生产优势,引入非新闻元素,打造小而精的融媒体工作室,培养和建立融媒体新闻评论人才队伍,以实现融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创新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